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9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TM值。结果 肾移植术后正常组患者血浆中TM值显著低于环孢素肾毒性组和急性排斥组患者血浆中TM值,而环孢素肾毒性组环孢素血药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正常组和急性排斥组。结论 TM测定对鉴别环孢素毒性和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的疗效。方法 17例肾移植术后患每日口服辛伐他汀10mg,持续时间1个月。口服辛伐他汀前后患自肘静脉采血,以标准酶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并以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素全血药物浓度。结果 17例肾移植术后患在口服辛伐他汀每日10mg一个月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从8.47±2.18mmol/L显降至7.59±3.28mmol/L(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基本不变,环孢素全血浓度从185.31±39.02ng/ml显升高至257.33±57.78ng/ml(P<0.01),在口服辛伐他汀的21例患无1例观察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μg.L-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 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 μg·L-1.  相似文献   

5.
地尔硫zhuo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防护及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细兰  黎程等 《中国药房》2002,13(5):286-286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患应用地尔硫zhuo对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5例肾移植患分两组,治疗组加用地尔硫zhuo,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CsA的全血谷浓度。结果:治疗组CsA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地尔zhuo能降低尿酸、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结论:地尔硫zhuo能减少CsA用量,防护CsA肾毒性,还可减少患费用。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受者环孢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环孢素血药浓度与肾移植效果间关系。方法 对97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受术后8周内206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受术后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将其分为术后正常组、急性排斥组、急性毒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以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 术后正常组62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5.2±1.9mg/kg·d,171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309.85±131.69μg/L;术后急性排斥组26例,距发生排斥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165.80±123.13μg/L ,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4.8±1.6mg/kg·d;术后急性毒性组9例,距发生毒性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556.51±102.50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6.2±1.0mg/kg·d。三组之间环孢素的给药剂量无显性差异(P>0.05),但环孢素血药浓度却相差很大,两两之间有显性差异(正常组与排斥组P<0.05;正常组与毒性组P<0.05;排斥组与毒性组(P<0.01)。结论 环孢素浓度较低时,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大;而环孢素浓度较高时,发生毒性反应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环孢素血药浓度与肾移植效果间关系。方法 对97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受者术后8周内206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受者术后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将其分为术后正常组、急性排斥组、急性毒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以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 术后正常组62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52±1.9 mg/kg·d,171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309.85±131.69μg/L;术后急性排斥组 26例,距发生排斥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165.80±123.13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 4.8±1.6mg/kg·d;术后急性毒性组9例,距发生毒性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556.51±102.50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6.2±1.0mg/kg·d。三组之间环孢素的给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环孢素血药浓度却相差很大,两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排斥组 P< 0.05;正常组与毒性组P< 0.05;排斥组与毒性组P< 0.01)。结论 环孢素浓度较低时,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大;而环孢素浓度较高时,发生毒性反应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环孢素A(CsA)在肾移植受者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最佳浓度.方法:用特异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2例患者全血环孢素A的浓度,比较不同剂量组(各4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CsA浓度高低、急性排斥反应和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移植患者的人/肾生存率.结果:高浓度组在1年内总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6.8%,低浓度组为18.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低浓度组患者1年内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1%和16.4%(P<0.01),人/肾生存率分别为85.2%/82.8%和92.1%/90.9%(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组并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明显降低毒性反应发生率以及移植患者的人/肾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自环孢素 A(Cyclosporine A,科称 CSA)应用于临床以来,便临床上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多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目前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问题仍是排斥反应,及时准确地诊断排斥反应并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是保护移植肾的关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环孢素A 全血药物浓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7例尸体肾移植术后病人的全血环孢素 A 浓度进行监测,对全血环孢素 A 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防治意义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MMF)替代硫唑嘌呤(Aza)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肾移植后应用皮质激素(Perd),环孢素(CsA),MMF(或)硫唑嘌呤(Aza)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分成MMF组57例,Aza组38例,MMF组适当减少环孢素用量。结果 MMF组发生急性排斥率为8.89%(5/57),Aza组为23.7%(9/38)。结论 以MMF代替Aza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可以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及CsA的用量,减少药物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全血环孢素A(CsA)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鉴定血清和尿TNF,FPIA法测定CsA全血浓度。结果 急性排斥组患血、尿TNF(1.03±0.26ng/L,0.44±0.36ng/L)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0.86±0.21ng/L,0.34±0.29ng/L),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1-3d。而CsA肾中毒组的血、尿TNF(0.91±0.22ng/L、0.40±0.27ng/L)与肾功能稳定组无明显差别。CsA血药浓度在急性排斥反应组明显降低,而CsA肾中毒组显升高。结论 TNF和CsA血药浓度测定有助于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CsA肾中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毅  魏霆 《海峡药学》2007,19(10):90-92
目的对比观察肾移植患者服用硫唑嘌呤与霉酚酸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硫唑嘌呤组和霉酚酸酯组,两组基本条件相同。对患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项目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硫唑嘌呤组和霉酚酸酯组分别有9例和8例患者于术后第四天Scr完全恢复正常,硫唑嘌呤组患者1例出现肾小管坏死,术后1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均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霉酚酸酯组1例急性排斥患者,Scr水平停留在189μmol.L-1水平。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段服用硫唑嘌呤及霉酚酸酯后Tmax、C2、CO及AUC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服用环孢素后毒副作用相当。结论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使用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肾移植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RPM)口服液联合环孢素(Cs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首次肾移植患者20例,随机分成RPM试验组和硫唑嘌呤(Aza)对照组,每组各10例,分别接受以CsA和类固醇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6mo,比较2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7例完成治疗者人/肾均存活;仅Aza组1例发生2次急性排斥反应;2组各发生2例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PM联合CsA可有效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并维持肾功能于良好水平,但是也可能增强CsA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小剂量霉酚酸酯(M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MMF1.0·d-1、2.0·d-1和硫唑嘌呤(Aza)50-75 mg·d-1,每组均联合应用环孢素(CsA)及泼尼松(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小剂量MMF组严重腹泻比常规剂量组明显下降,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及血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小剂量MMF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Aza组。结论:小剂量MMF疗效可靠,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峰值(C2)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肾移植受者,采用单抗免疫荧光偏振法(TDX)同步监测CsA全血谷浓度(C0)和峰浓度(C2),比较研究C0和C2的监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药物性肝损害以及肾毒性中的价值.结果 8例患者发生急性排异反应,6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6例发生肾中毒.术后各时间段发生急性排异患者CsA谷浓度C0与未发生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CsA峰浓度C2明显低于正常组C2(P<0.05).结论 监测CsA峰值浓度(C2)能有效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四联免疫抑制疗法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l25l例肾移植中126例高龄患临床资料,将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为三联疗法(CsA Aza 激素)的55例作组I;而使用四联疗法(CsA MMF 激素 抗T细胞单抗)的7l例作为组Ⅱ,组Ⅱ中47例患术后使用2周Wu—T3抗排斥治疗,另24例应用抗IL—2R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急性排斥率及1年人/肾存活率相比较,并与本院同期非高龄患相同指标比较。结果:高龄患肾移植后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患。组I和组Ⅱ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5%和38.03%;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12.73%和4.23%;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1.82%/78.18%和97.18%/95.77%。结论:高龄患肾移植术后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感染,使用新的四联免疫抑制疗法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血浆置换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 ,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和膜分离法治疗 2 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 (其中 2例准备行第二次肾移植手术 )和 7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结果 :2 4例术前高度致敏者 ,经 3~ 5次血浆置换去致敏抗体后 ,2 2例接受肾移植成功 ,其中2例术后发生超急排斥 (HAR) ,但术后又经 2次血浆置换治疗后 ,1例肾功能延迟恢复 ,1例移植肾失功 ,摘除移植肾。 7例肾移植后抗排斥治疗 ,配合抗排斥药物 ,1例HAR患者治疗失败 ,1例急性排斥 (AR)者经继续行血浆置换治疗 2~ 3次后 ,肾功能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是器官移植中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然而CsA的肝、肾毒性限制了它的安全应用,而且诊断上与排斥反应不易区别。本文用FPIA和和HPLC法同时测定6例肾移植病人口服CsA后的50份血样中CsA浓度,两法相关系数r=0.85,斜率0.38。研究两法测定CsA浓度比值与肾功能的关系,以及比值对诊断肾毒性和排异反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尿毒症病人中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无症状HbsAg阳性者肾移植术后分别应用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43例)和他克莫司+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41例),对比观察肾移植后一年内两组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及逆转率、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95.3%/100.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和20.9%(P〈0.05);抗排斥的逆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毒副作用比较,他克莫司组肝功能损害、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9.8%、12.8%和9.8%)显著低于环孢素组(27.9%、30.2%和27.9%,P〈0.05),但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却高于环孢素组(19.5%vs4.6%,P〈0.05)。两组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尿毒症病人中HBsAg阳性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  相似文献   

20.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及肝毒性发生率等指标与硫唑嘌呤(Aza)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方法:MMF组(环孢素A+泼尼松+MMF)35例,对照组(环孢素A+泼尼松+Aza)25例。试验观察期24mo。结果:MMF组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肝<0.01,P肾<0.01);且MMF组肾功能较对照组平稳。结论:MMF与环孢素A及泼尼松三药联用,可降低急慢性排斥反应及肝肾毒性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