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痹汤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通痹汤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79例,以风湿液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的40例RA作对照。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9例。结果与结论 两组疗效均比文献所报告的单用氨甲喋呤疗效为佳。而通痹汤更具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可使关节肿痛症状迅速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晨僵时间消失或缩短,并随着关节炎症的减轻,使血液中IgG,IgM,IgA恢复正常,血沉下降曲线平稳,类风湿因子(RF)阴转率达67.57%。用药后撤停激素快,无反跳现象,副作用少。骨质修复作用明显,具有改善病情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类风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祛风活血汤和甲氨蝶呤(MTX) 对照组30例口服MTX。结果祛风活血汤和MTX联合治疗RA疗效显著。祛风活血汤联合MTX和MTX治疗RA均可明显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炎性指标(P〈0.05)。结论祛风活血汤+MTX联合治疗RA不仅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且起效快,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姜附通痹液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姜附通痹液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两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积分,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积分,双手平均握力,ESR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姜附通痹液组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姜附通痹液是RA疗效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痹汤结合西医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RA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活血通痹汤。6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的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药物配伍应用能够相得益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痹汤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治疗方法设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选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患者50例,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组口服通痹汤,疗程为1个月,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痹汤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症状、体征,能增强膝关节活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桂龙汤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寒湿痹阻型 R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及羟氯喹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桂龙汤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1.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 =0.02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汤剂桂龙汤联合西药治疗 RA 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杜广振  程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25-1526
目的探讨解毒消痹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RA患者服用解毒消痹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指数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项目均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宣痹、化瘀通络作用的解毒消痹汤联合具有抗炎、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作用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RA,不但能较快地消除症状,解除患者痛苦,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组70例患者每日口服来氟米特(LEF)20mg,1天1次;对照组69例患者口服氨甲喋呤(MTX)15mg,1周1次,疗程12周,部分病例积累用药24周。结果 治疗12,2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4.28%(70例),79.36%(63例);49.27%(69例),74.19%(62例),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能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关节功能,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水平。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12例)和31.88%(22例)(P〈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耐受性均较氨甲喋呤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针治疗)和对照组(关节腔单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各组均为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值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改善情况,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关节压痛缓解值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ESR、CRP、RF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不良反应较单用复方倍他米松组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注射用清开灵联合三黄一龙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A活动期患者120例,分为清开灵联合中药治疗组60例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照组60例,观察其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了解其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明显早于并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49.76%、90.98%,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清开灵联合中药以清热解毒、合清三焦湿热法为主治疗RA活动期,与非甾体药物比较,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可以更好地降低关节滑膜的炎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活动性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益肾蠲痹丸1袋(每袋8g),每天3次。对照组45例,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疗程均为24周。结果治疗组在12、24周时有效率分别为82.2%、91.1%,对照组为71.1%、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ESR、RF等指标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为有效、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DMARD治疗组(30例,联合组)和单纯应用DMAR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均用DMARD治疗,联合组另给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0 mg,1次/d口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均检测临床和免疫学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临床DAS28评分、ESR、CRP、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DMARD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的症状,明显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口服雷公藤和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雷公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DAS28指标上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刘明  陈进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01+105-101,10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及布洛芬治疗,而治疗组加以服中药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将活动性RA患者分组,治疗组35例,口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每日1剂,疗程为4同;对照组22例,口服西乐葆,每日200mg,疗程亦为4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1.4%,总有效率为88.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3%、68.2%(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抗炎镇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RA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苷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索合适的方法。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TGP+MTX联合治疗组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GP+MTX联合治疗组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组疗效接近但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TGP+MTX联合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RA均具有协同作用,但TGP+MTX联合治疗R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入选病例410例,试验组308例,口服通痹胶囊,1粒/次,2~3次/日;对照组102例,口服壮骨关节丸,6 g/次,2次/日,6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疾病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78%、90.5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通痹胶囊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肝肾两虚型痹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寒湿型RA患者176例,通过抽签法将RA患者分为B1组(88例)、B2组(88例)。B2组采用布洛芬缓释片治疗;B1组采用散寒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B1组总有效率(92.0%)高于B2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寒湿型RA患者,采用散寒通络汤治疗,最终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祛风湿以及消肿通痹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用,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生物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活动性RA患者65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均每周给予MTX10~15 mg口服,治疗组每周加用rhTNFR12.5 mg,皮下注射。两组均在治疗开始时联合使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4个月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和类风湿因子变化;治疗前、治疗24个月后测定患者X线分期和疾病活动评分(DAS28),记录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治疗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MTX治疗RA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小剂量MTX治疗,仅治疗组加用痹祺胶囊。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类风湿因子),临床症状(压痛、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肿胀指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除类风湿因子和关节压痛指数P<0.01外,其余均为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1%和26.9%(P>0.05)。结论痹祺胶囊联合小剂量MTX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改善炎症和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