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双原发癌较少见。我们见到二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8岁、吞嚥梗阻半年,伴恶逆。体查:上腹部有轻压痛。钡餐检查见食管中段及下段贲门部各有5cm及5.5cm充盈缺损,边缘不整,蠕动消失,钡剂通过受阻;两段之间的食管前壁部分粘膜模糊,贲门胃底区有约3.5×4cm大小软组织影。意见:多发性食管癌及胃底贲门癌。胃镜检查:距门齿30至35cm食管后壁见息肉状肿物,该处管腔狭窄;距门齿40至48cm见菜花状肿物,胃底见结节状肿物。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多发性癌多见于皮肤、女性生殖器和结肠等处,发生于胃者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4岁。因上腹部不适一年,进行性吞咽困难三个月,于1989年2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X线检查诊断为贲门癌。“B”超检查:胃窦部占位性病变。于1989年6月6日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部小弯侧有一5×5×4cm肿块,质硬,与胰腺粘连,与  相似文献   

3.
贲门癌术后鼻尖转移一例徐香兰患者男性,63岁,以贲门癌于93年3月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印戒细胞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有癌转移。术后6个月发现鼻尖皮肤有一粟粒样结节,2个月后,长至8cm×7cm×7cm大小,呈息肉状,红色,基底部蒂细...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因胃平滑肌肉瘤术后半年,卵巢转移瘤术后20天于1999年9月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腹部胀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为胃窦肿瘤,于1999年2月2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平滑肌肉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韧带、胰腺上缘、肝左叶脏面、胃大弯近贲门部之间,大小约25cm×20cm×6cm,质软,呈烂鱼肉状,内有大量陈旧性及新鲜出血,基底部位于胃窦小弯侧后壁,肝左叶脏面亦有一8cm×6cm×4cm软性光滑包块,胃后壁近幽门小弯侧扪及3cm×2cm×2cm软性光滑包块,累及肌层,活动,胃小弯侧有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示…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母细胞瘤为上皮性平滑肌瘤,因瘤细胞的形态与胚胎期平滑肌母细胞一致,故名平滑肌母细胞瘤。本病在国内很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因上腹部隐痛三个月诊断为胃癌于1985年12月14日住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略饱满,轻度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肝脾均未触及。胃钡餐检查;胃窦部大弯侧见3×4×3cm充盈缺损、蠕动消失,幽门管变细,钡剂通过尚可。纤维胃镜: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突出胃腔的肿块,约4×3×4cm,粘膜光滑。于1985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两重原发癌少见,现报告1例。 男性患者,51岁,干部,因上腹部不适,进食受阻一月就诊。经上消化道钡检发现贲门部钡剂充盈缺损,纤维胃镜检查见贲门部不规则隆起,周围有糜烂出血,诊断贲门癌。在全麻下取左侧胸腹部联合切口探查,腹腔内小肠腹壁,和胃均有较重粘连。分离后检查见贲门部4×3cm溃疡性肿块,无明显淋巴结转移,作胃倒次全切除术,在腹腔内作食管胃端之吻合术,术后13天痊愈出院。病理诊断:贲门腺癌,无淋巴结转移。 15年前(36岁)腹痛便血二月余,经X线钡剂灌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女性,55岁。3年前开始感上腹部不适,伴反酸暖气。6月前出现食后呃逆,伴食欲减退。近2月来食后有梗塞症状,逐日加重。既往患过血吸虫病并接受过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胸水涂片找到癌细胞。食道X线钡剂检查,提示食道下段癌。胃镜检查:距门齿35cm处食道粘膜隆起,表面糜烂出血。胃贲门处有一直径约3cm溃疡。取食道粘膜活检,证实为高分化腺癌。未作胃粘膜活检。在硬膜外麻醉了,切除食道下段及胃底,作胸内食道胃吻合术。标本大体检查:食道下段有一蕈伞型肿块向腔内隆起,约1×1×0.5cm。另于胃贲门部前壁及后壁各有一渍疡型肿块.前壁渍疡距食道肿块约4.5cm,范国为3×3cm。后壁渍疡距食道肿块约5cm,范围为2×2cm。前后壁二处渍疡相距约4cm。三处病灶之间粘膜未见异常。镜检:食道肿块处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肌层。胃贲门二处均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肌层。三处癌肿间组织全部取材制片,  相似文献   

8.
 多原发癌的报道日渐增多,我院自1980年以来见到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6例,现报告如下: 例1,周某,男性,52岁,农民,病理号17608,以进行性咽下困难半月余于1980年4月入院。x线诊断:贲门癌。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探查腹腔发现肿瘤位于贲门部,约5Χ4cm,行食管胃部分切除。病理检查:切除标本食管长11cm,距上切缘2 cm处食管粘膜粗糙,可见多个灰白色票粒样大小之结节,面积约2Χ1cm.  相似文献   

9.
双原发性恶性肿瘤,又名双重癌,在临床上有不少报道,但早期消化道双原发癌病例较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患者男性,58岁,飞行员。1991年6月因反复便血四次,在我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于乙状结肠处发现2.5cm×3cm菜花状肿块,结肠脾曲处发现0.5cm×1.0cm带蒂息肉。活检诊断为乳突状腺癌,腺癌性息肉。于同年6月20日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高分化腺癌,结肠多发性息肉。术后多次复查纤维结肠镜均无肿瘤复发征象。1992年4月因上腹部闷胀不适做胃镜检查,发现胃角部轻微肥厚,病理活检为“胃角”粘膜印戒细胞癌。于同年4月18日…  相似文献   

10.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于1991年2月5日就诊,行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后壁距幽门孔1.5处见一直径1.0cm半球形隆起。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广基无蒂。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同年8月20日复查胃镜仍见胃窦部有一半球形息肉,其部位、大小与前次相仿。另在胃体小弯侧见一1.5cm×1.0cm不规则浅溃疡,覆盖少许血痂,边缘轻微隆起、潮红,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窦部腺瘤性息肉癌变、胃体小弯腺癌。同年9月5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窦部一直径1.0cm半球形隆起,质硬;胃体小弯有1.5cm×1.0cm×0.3cm溃疡灶。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腺瘤性息肉癌变,癌细胞浸润粘膜下层;胃体小弯原位癌,Ⅱ_c型。两处癌灶之间粘膜呈慢性炎症表现,未见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便血,肛门肿块脱出8个月入院。直肠检查:距肛缘5~6 cm 直肠右后侧壁有一带蒂淡红色肿块,约4×3×1.5cm,表面呈菜花状结节,局部可见糜烂,触之出血,瘤蒂直径约1.5 cm。经肿块咬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直肠粘液腺癌。作 Miles 术后大体标本送病检,最终诊断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黑)。讨论肛管直肠恶黑的误诊原因,(1)其发病率低,文献报告仅占该处恶性肿瘤的0.1%,易造成漏  相似文献   

12.
在食管的恶性肿瘤中,癌肉瘤和肉瘤极为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癌肉瘤不超过40例。国内也仅只7例。我院外检食管肿瘤218例中,一例为癌肉瘤;一例为肉瘤。例1:患者,女,47岁,住院号910453。以食管癌收治。肿瘤位于食管中段,以1.5×0.8×1.0cm之有蒂息肉状肿物突入食管管腔,表面尚平坦,无包膜。蒂粗0.3cm长1cm。其组织相:瘤体表面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瘤体内为平滑肌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13.
 胃鳞状细胞癌较少见 ,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见 3例 ,报告如下 :例 1 患者男性 ,45例。上腹间歇性疼痛 4月余 ,伴反酸 ,嗳气 ,恶心呕吐 ,腹胀。消化道钡透检查诊断胃幽门梗阻 ,胃镜检查诊断胃窦癌。术中见胃窦处有 5cm× 4cm溃疡性肿块 ,行胃大部切除。临床诊断 ,胃窦癌。病理检查 ,胃大部切除标本 ,大弯长 10cm ,粘膜面幽门窦处有 6cm× 4cm× 3 5cm大小的溃疡性肿块 ,边缘呈围堤状隆起 ,溃疡深 0 2cm~ 0 8cm ,底部不平 ,切面灰白色质脆。镜检 ,肿块处无正常组织结构 ,癌细胞大 ,多角形 ,胞浆丰富 ,见细胞角化 ,可见细胞间桥 ,癌细胞多呈巢、条索状及弥漫性分布 ,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层 ,癌组织边缘粘膜见肠上皮化生。病理诊断 ,胃窦鳞状细胞癌。例 2 患者男性 ,5 0岁。上腹不适 ,隐痛 3月 ,伴有恶心 ,食欲下降 ,胃镜活检诊断鳞状细胞癌。术中见胃底约 6cm× 5cm溃疡性肿块 ,行胃大部切除。临床诊断胃癌。病理检查 ,胃大部组织 ,16cm×10cm大小 ,胃底离贲门 2cm处见 7cm× 5cm大小溃疡 ,溃疡深 0 5cm ,表面不平 ...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6例胃平滑肌肿瘤。其中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30~67岁,主要临表现为上腹部肿块、上腹部疼痛或压迫症状、恶心呕吐及黑便等。X 线检查为胃体肿物或胃癌。6例全部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所见分别为:例1胃大弯向外生长肿块8×8×7 cm,例2胃小弯肿块5×4×4 cm,例3胃体肿块6×4×3 cm,例4胃体圆形肿块直径3 cm,例5胃小弯肿块直径11 cm,例6胃体向外突肿块直径4 cm,破裂出血.病理诊断:例1~4为胃平滑肌瘤;例5,6为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上海、洛阳两地胃癌的发生部位、年龄分布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上海市新华医院和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998年到 1999年门诊胃镜检查病人为统计对象。胃镜影像和病理细胞学结合诊断胃癌 ,按胃癌发生部位分为 :贲门胃底部癌、胃体部癌、幽门窦部癌。同时用HE银染法检查胃癌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选择时间段内 ,检出胃癌 115例 ,贲门癌 47例 ,胃体部癌 43例 ,胃窦部癌 19例 ,其它 6例 ;上海新华医院查出胃癌 91例 ,贲门癌 18例 ,胃体部癌 3 4例 ,胃窦部癌3 3例 ,其它 6例。两地胃癌发生部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随年龄增长贲门胃底部癌所占比例从 15 %上升到 3 6 7% ,而胃窦部癌所占比例从 5 5 %下降到 2 5 %左右。两地胃癌病人HP感染情况相似 ,胃窦 -胃体部癌HP阳性率明显高于贲门部癌。结论 胃癌的发生部位有显著的地区特点、年龄特点、时期特点。上海市胃窦部癌较贲门部多见 ,洛阳地区贲门部癌较胃窦部多见 ;随年龄增长 ,贲门部癌比例增高 ,胃窦部癌比例减少 ;在过去 2 0年到 3 0年之间 ,贲门部癌呈上升趋势 ,胃窦部癌呈下降趋势。HP感染与胃窦 -胃体部癌关系密切相关。不同部位胃癌发生病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于胃体部鳞状细胞癌少见,我院最近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2岁,上腹部胀痛10余年,近2月黑便,伴嗳酸嗳气,消瘦入院。体检: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10月10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见胃体下部(靠近胃窦部)后壁4×4cm的肿物,向粘膜面突出,呈半球状,中央有0.4×1cm溃疡,深达浆膜层。空回肠有浸润,肠系膜淋巴结有多个呈乒乓球大。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附1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近30年来手术治疗食管下段平滑肌瘤28例,其中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10例。该组术前误诊为贲门痉挛2例;纵隔肿瘤2例;贲门癌4例,其中术中探查后仍疑为贲门癌3例。x线造影检查6例表现为贲门部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2例表现为贲门部狭窄呈鸟嘴状.2例表现为纵隔肿块。胃镜下有5例贲门粘膜分别呈糜烂、出血、紊乱或中断等病理改变。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根据外科解剖结构,应归结为食管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8.
空肠错构瘤伴肠套叠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良性肿瘤较少见 ,其中以息肉和平滑肌瘤为主 ,而空肠错构瘤罕见。作者曾遇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16岁 ,因中上腹痛、呕吐 ,发现腹部包块 3个月入院 ;既往无血便史。查体见患者消瘦 ,心肺正常 ,舟状腹 ,左中腹扪及 4 0cm× 4 0cm肿块 ,硬而固定 ,边缘不清。胃肠钡餐造影示胃空腹潴留 ,但形态和粘膜正常 ,十二指肠水平段近端明显扩大 ,远端有边界整齐、明显的外压切迹 ,改变体位后形态不变 ;空肠近端约 10cm一段呈细线状 ,其尖端见 5 0cm× 3 0cm充盈缺损伴肠腔扩大 ;诊断为空肠肿瘤伴肠套叠 ,十二指肠外压改变…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内分泌性肿瘤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在消化道最为常见,但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极为少见。现将2例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71岁,以上腹部不适2月余入院。既往糖尿病史1年。入院查体未触及周围浅表肿大淋巴结。行电子胃镜示:贲门小弯侧可见溃疡状新生物,边缘隆起,侵及前后壁,上界至齿线上约3 cm,齿线距门齿约35 cm,下界约至胃体中部,胃窦黏膜红白相见,以红为主。咬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肉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家文  樊克武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115-115,118
1 病例报告例 1.男性 ,72岁。无痛性肉眼血尿 1月余 ,于 1994年 1月2 5日入院。尿常规 :红细胞 ( ) ,白细胞 3~ 4/HP ,蛋白( )。CT及B超检查提示膀胱癌。膀胱镜检查 :见膀胱顶部有一息肉状肿物 ,基底部有一短蒂 ,大小为 4.0cm× 2 .5cm×2 .5cm ,表面及蒂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