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病。多见于牧区,全国各地也有散在发生。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岁。居住新疆某地。因阵发性头痛两年,近40天来加重并呕吐,于1982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于两年前开始头痛,以额部为重,伴有低热,曾按感冒治疗无效,此后头痛渐频繁,偶伴呕吐,近40天呈持续性。曾与狗和羊有密切接触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0,血压90/70。周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疾患所致腰腿痛较为常见,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等,一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借助一些诊断技术如CT及造影等以明确诊断。脊髓造影以应用碘油(Myodil)或碘水(Conray,Dimer—X,Amipaque,Omni—paque等)为多,我院于1979年4月至1991年1月十一年九个月期间,曾为345例患者做了348次下腰段脊髓造影术,其中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1986~1992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猪囊虫病有5例,均为单发性脑实质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43岁,均无明显的感染史。症状出现时间为3天至2个月,其中1例发病急骤,3天内发生脑疝。其首发症状主要为癫痫和/或头痛(4例),其它症状还有恶心呕吐(3例)和精神障碍(1例)。临床体征有视神经乳头水肿4例,病灶对侧肢体不同程度偏瘫4例。CT示:额顶部3例,颞部1例,顶部1例。3例病灶呈低密度影(CT值15~20Hu),1例是稍高密度影(CT值40Hu),另外1例呈结节状影(CT值25Hu),周围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CT示中线结构有移位者4例。患者均在全麻插管下行肿块切除术。手术结果:肿块表面呈结节状3例,有囊性液体并含给节1例,鱼泡状囊肿1例。肿块<2cm3例,2~3.5cm1例,>3.5cm1例。病理报告均为脑内猪囊虫病。术后,5例全部存活,4例精神状态及肢体活动良好,无后遗症。病灶在运动区1例有偏瘫,肌力Ⅲ度,智力尚可。讨论一、猪囊虫病在华东地区北部有流行,江苏地区较为罕见,呈散发流行,故临床上容易忽略。脑内猪囊虫病是吃未经煮熟且含有囊虫的猪肉或带有虫卵的食物后受感染,虫卵...  相似文献   

4.
腰腿痛是一个常见的征候群,其病因病理错综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椎管内和椎管外两大类,虽然典型的病例诊断不难,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单凭临床表现来鉴别颇为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5年至1982年11月初,采用日制的JF-B_2型纤维十二指肠镜进行了101例、111次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率为73.3%(74/101),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73人,女28人。年龄20~76岁,50岁以上占34.7%(35/101)。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3年以内占91.08%(92/101)。  相似文献   

6.
我国除班氏和马来两种丝虫病外,未发现过罗阿丝虫病.197(?)年2月,对前来要求体检的13名回国援外人员中,发现7例拟似罗阿丝虫病(Loiasis)症。其中1例患者在周围血中查到罗阿微丝蚴。鉴于今后援外与国际交往人员日益增多,在我国发现罗阿丝虫病患者的机会也越多,为搞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将本病资料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3岁,福州籍,勘测工人. 主诉:两小腿交替或同时肿胀,乏力,颈部发现一肿块近三年。患者于1973年5月赴赤道几内亚参加援外工作,在当地常受状如“小牛虻”的小虫叮咬,约2~3个月后,常感两小腿交替或同时出现肿胀、乏力,服药(药名不详)1周后症状减轻。1974年回福州后腿  相似文献   

7.
桥本氏甲状腺炎(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木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是甲状腺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的一种,最先由桥本氏(1912)报告。依病理特征,本病亦称淋巴瘤性甲状腺肿(Struma Lymphadenomatosa)。本病于国外,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然国內尚未見报告。茲报告1例于后,并結合文献,作扼要的討論。  相似文献   

8.
Kimura病(附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木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中青年男性多见、长期存在并易于反复的头颈部肿大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且唾液腺也多有受累、部分患者并发肾病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均升高。特征性的淋巴结病理学特征:发育好的淋巴滤泡、显著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薄壁毛细血管增生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泼尼松及雷公藤治疗伴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的KD病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是一种流行于东亚地区、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医生应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前,CT 对脑内小脓肿的早期发现,指导治疗及愈后观察起着主导作用。为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及认识,故将我院由 CT 发现的儿童脑内小脓肿32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自1992年10月25日至1993年4月20日径CT 检查发现并经临床治疗证实为脑内小脓肿共34例。儿童占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3岁,于发病后的12—14天来院做头颅 CT 检查。大多数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发病前均无明确的感染史。发热多不明显,仅有5例为轻微发热,多伴有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80年3月~1997年3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患者10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48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肿瘤在椎管内部位不同,产生临床表现不同,但椎管内肿瘤患者大多数有腰背痛或肢体疼痛,躯体及肢体紧缩发硬感;肢体发麻或乏力,严重者有感觉障碍或瘫痪.1.2 辅助检查:脊柱X线片均未发现异常,8例CT病段脊柱扫描有占位病变.本组10例都用非离子水溶性碘水椎管内造影,显示椎管完全或不完全梗阻,末端可见杯状、梭状及毛刷状.1.3 治疗方法及疗效:本组病例确诊后,在无手术禁忌症下采用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为花生米状、梭状、哑铃状及蹼状.其色泽多呈暗红色或灰白色.病理报告示: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2例.C_5~C_6及C_7~T_1硬膜下髓外各1例,T_3~T_4硬膜外2例,T_7~T_83例,其中硬膜下髓外2例,髓内1例,T_9~T_102例中硬膜外及硬膜下髓外各1例,L_2~L_3硬膜外1例.本组10例术后经半年随访,除1例外,9例生活均能自理,有的已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2年开展1例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鞍内颅咽管瘤获得成功。这种手术方法比开颅手术简单,危险性较小,为今后肿瘤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或垂体腺瘤冷冻治疗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着重讨论鞍内肿瘤及其立体定向手术方法。病历摘要李××,男,48岁,已婚,福州人,干部,住院号81017。1982年3月第三次入院。患者于1979年2月出现左眼视物模糊。12  相似文献   

12.
安定具有镇静、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镇静、安眠、抗惊厥。但对小剂量安定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一直未被人们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三例报告如下:例一、张××,女性,64岁,既往有高血压史,经常头痛、头昏、头晕。82年7月5日因急性右侧青光眼住入五官科。医嘱:醋氮酰胺250毫克日服三次,安定5毫克日服二次,20%甘露醇250毫升静注每日一次,1%匹罗卡品点右眼每2小时一次,0.25%依色抹点患眼一日三次。入院后第三天中午  相似文献   

13.
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柏氏硫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多系统受损的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现将我科收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于1982年6月2日入院.诉上腹痛20余年,近3年来加重,腹痛呈阵发性,多于早饭后2小时左右发生.痛时吐苦水,右肩背酸沉感,伴嗳气吞酸.有时呕吐为所进食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简称EG)为较少见病,病因尚未明了,国内报告不多。1983年7月我们收治1例,今结合文献报道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住院号A-061314,因持续性全腹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腹泻20余日,血象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于1983年7月5日入院。2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发冷发热、头痛、头晕,曾注射安痛定而愈。4天后胸闷、上腹不适,继而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  相似文献   

16.
1944年 Mollaret 氏报告3例“良性复发性内皮细胞白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综合征”(A syndromeof recurrent benign endothelioleukocyticmeningitis),后定名为 Mollaret 氏脑膜炎。本病较罕见,截至1972年 Hermans 氏报告1例并复习文献仅见20例报告。作者最近见到1例儿童,发病已4(1/2)年,长期在外按结脑及化脑治疗,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简要介绍。病儿 13岁,女。于1983年8月21日入院。病儿于1978年12月初次发病表现为突然发烧、头痛、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3天前因受凉而出现发冷、头晕、咽痛、发热,体温39℃左右,伴有轻微咳嗽、胸痛,咯少量痰,自服抗生素等治疗体温不下降,于1990—10—09入院进一步治疗。发病以来,无尿频、尿急、尿痛。既往史:1989年10月体检发现转氨酶高,无厌油、恶心等症状,后治愈。体检:体温38.1℃,脉搏90/min,血压90/60mmHg,意识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均有5~6个肿大淋巴结,最小黄豆大,最大1.5cm&;#215;1.5cm,表面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糖尿病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并存,谓Houssay氏综合征。此症殊为少见,现将我院所见一例(包括尸检结果)报导如下: 病历摘要患者陈××女50岁住院号66650因闭经乏力30年,发热咳嗽并尿急尿频半个月于1981年6月23日入院。30年前于头胎分娩时发生大出血,产后无乳、闭经、怕冷、乏力、毛发脱落(眉发、阴腋毛)。在我院和他院就医,诊为“席汉氏病”,长期服用强的松、甲状腺片作激素替代治疗。7年前患者泌尿系感染常反覆发作。6年来双眼视物模糊,一度失明,曾作白内障摘除术。半月前突起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并有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烦渴多饮等症。体检T38℃p92次/分R16次/分Bp160/80mmHg极度虚弱,贫血貌,周身浮肿,眉发稀疏,阴腋毛脱落,乳晕色淡。口腔粘膜有白色厚苔样霉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眼科对视乳头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已引起注意。国外报道40例,国内亦陆续报道9例,笔者于1972年曾遇见一例,随访5年多,现结合有关资料加以讨论。病例摘要患者林××,女性,35岁,工人。因低热、全身关节酸痛、胸闷一个月于1972年5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6年收治一小细胞乳癌患者,兹报道如下。患者,女,69岁。因右乳包块2年,近期明显增大入院。患者婚后生育《子,均为母乳喂养。20余年前因左乳小叶增生行手术治疗。查体:一般可,BP16/10kPa。皮肤与巩膜无黄染,未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两侧乳房等大,右乳晕位置较左乳稍高,右乳外上像眼触及一5Xscm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有触痛。上托右乳见有乳上方“酒窝征”。两腋下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辅助检查:乳红外线检查诊断为右侧乳癌。手术时取部分肿块作快速冰冻切片活检证实为右乳腺癌,遂行根治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