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银染技术观察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ALL1 28例,ALL2 12例,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核及性状.结果 ANLL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P<0.01),ALL2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1(P<0.01).ALL AgNOR以点状分布为主.ANLL以块状分布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白血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AgNOR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粘附分子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8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CD11a在ALL、ANLL的表达均下降(P<0.01)。(2)CD11a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有关,在B-ALL表达明显低于T-ALL(P<0.01),在M1、M3尤其是M3的表达明显低于M4、M5(P<0.01)。(3)CD11a高表达与白血病髓外浸润密切相关,浸润组CD11a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组(P<0.01),CD11a高表达者浸润发生率也高。(4)未发现CD11a的表达与治疗后CR率相关。结论: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异常,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分型及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NAP的阳性率及积分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应用偶氮偶联法⑴对105例急性白血病,包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1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64例,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NAP阳性率及积分进行检测,经统计学分析,算出相关性、特异性及差异性。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阳性率和积分比急性髓性白血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髓性白血病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AP对急性白血病有重要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kit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c-kit受体(s-kit)含量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初诊的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s-kit含量,并观察s-kit含量与ANL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ANLL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ANLL患者s-kit含量高于ALL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01);AL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NLL组中,各FAB亚型的s-kit含量依次为:M1、M2〉M3〉M6〉M4、M5。血清LDH水平增高的ANLL患者s-kit含量明显高于LDH水平正常者(P〈0.01)。完全缓解(CR)的ANLL患者s-kit含量高于未缓解(NR)者,但二者s-ki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kit水平升高对于ANLL的诊断以及ANLL和AL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ANLL各FAB亚型的s-kit水平不尽一致,以M1-M2型水平最高;s-kit水平与ANLL患者的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无明确关系,而与ANLL患者血清LDH含量成正比关系。s-kit水平较低的ANLL患者化疗疗效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黄居彬  熊灏  马黄花 《广西医学》2002,24(2):180-1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AL患IL-6含量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LL又明显高于AML(P<0.05);TNF-α也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ALL与AML两组间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TNF-α水平与AL发病,发展有密切相关;IL-6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有关;而TNF-α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8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则基因重排结果66.7%(4/6)老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0.9%(9/2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存在IgH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阳性老年人ANLL治疗缓解率(22.2%)显著低于IgH基因重排阴性老年人ANLL(66.7%)(P<0.05)。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可帮助了解老年人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此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类型白血病和不同病期白血病的血清酶活性变化,以及酶活性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血病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法测定75例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并与正常人组38例比较。结果:白血病组LDH、AK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组,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的LDH活性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白血病完全缓解期(CR)患者LDH活性明显低于初发患者(P<0.01),血清GPT活性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LDH活性有助于白血病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急性白血病16例,年龄18~49岁,平均34岁,按张之楠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ANLL),其中M13例,M27例,M41例,M52例。对照组:为同期白血病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6~57岁,平均35岁,ALL5例,ANLL13例,其中M12例,M26例,M42例,M53例。1.2化疗方法:A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ANLL、ALL、CML组Survivin、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NLL、CML组Survivin、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LL组,差异有显著性(R0.01);而ANLL与CM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显示,Survivin、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32,P〈0.01)。结论:Survivin、bcl-2均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MGMT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和MGMT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衣以及p53基因突变与MGMT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莲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23例健康对照组骨髓细胞的p53和MGMT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p53基因突变率在ANLL中为16.7%、ALL中为19.2%,MGMT基因突变率在ANLL中为13.9%、ALL中为15.4%;62例急性白血病中有4例为p53和MGMT2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生p53和MGMT基因突变。结论:p53和MGMT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中p53基因突变和MGMT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中Survivin、Cox-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老年A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中Survivin、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Survivin、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完全缓解(CR)者Survivin、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显示Survivin、Cox-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95,P〈0.01)。结论Survivin、Cox-2均与老年AL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且两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gNOR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loton改良的AgNOR技术,对124例急性白血病和40例正常人AgNOR进行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AgNOR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急性白血病为4.68±0.98/核,正常人1.36±0.24/核),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急性白血病各亚型AgNOR检测结果排列顺序看,M7(AgNOR7.82±0.28/核),M3最低(AgNOR3.52±1.07/核)。结论AgNOR的检测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分型、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预防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智力与行为的影响。方法:(1)按“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方法对42例ALL患儿在治疗前后与40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比较。(2)根据自制地为量表对ALL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行为比较。结果:(1)ALL患儿治疗前IQ,行为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IQ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加用^60Co颅脑放疗组IQ降低更为明显。(1)ALL患儿治疗后行为问题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大剂量MTX治疗对ALL儿童的智力与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加用^60Co颅脑放疗影响更为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 A、V T P/V T L P、T A V 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 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最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 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53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suPAR进行检测,并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人血浆suPA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71、7.08,P〈0.01)。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明显升高组较非明显升高组髓外浸润发生率高,完全缓解率低(X^2=4.471、4.911,P〈0.05)。完全缓解后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3.304,P〈0.01)。④结论检测血浆suPAR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白血病病人疾病状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克隆演化在急性白血病复发发病机制中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Southern杂交检测75例及其中36例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IgH重排基因,PCR检测81例及其中35例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IgH、TCRVγ2-Jγ、TCRVδ-Dδ3重排基因及bcr/ablmRNA,配合形态学和免疫学检查发现8例ALL(22.9%)和4例(11.1%)ANLL复发时形态学,免疫学或/和重排基因类型发生改变(克隆演化)。克隆演化是某些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克隆演化发现对于白血病治疗改进有重要意义,其选择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细胞内dCK和CDA含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CK),胞苷脱氨酶(CDA)的含量与临床疗效的 关系。方法:应用核素闪烁计数仪,对7例ALL,24例AML化疗前细胞内dCDk,CDA进行检测,结果:AML细胞内dCD,CDA活性均高于ALL(P<0.05),AML完全缓解者dCK活性3倍于未缓解者*(P<0.001),CDA/dCK比值明显降低(P<0.05),AML初发者dCK活性是复发者的2.5倍(P<0.01),M3细胞的dCK活性高于其他髓系白血病细胞,其CDA/dCK比值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CDA活性在50岁以上者明显升高(P<0.05),男性患者细胞内dCK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结论,细胞内dCK活性高,CDA活性低,CDA/DCK比值小,临床对Ara-C疗效佳,故可作为预测对Ara-C是否敏感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3(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疗效、髓外浸润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stic leukemia,ANLL)、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 3的表达率。结果化疗前AL组ICAM-3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NLL组与ALL组比较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ALL组与B-ALL组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 3的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就诊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等因素无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7,P<0.01);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9患者ICAM 3的表达率比WBC<100×109组高(P<0.05);所有AL患者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ANLL、ALL未缓解组的ICAM-3表达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但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浸润组骨髓AL细胞ICAM-3表达率高于无组织浸润组(P<0.01)。结论ICAM-3在A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AL观察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同时,AL的组织浸润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及-γ-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初诊ALL,24例复发ALL,36例缓解ALL血清LDH和HBDH及免疫分型进行分析,结果:LDH和HBDH间具正相关性,敏感性无差别;ALL和复发者的LDH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者,它们的LDH值也明显高于缓解者和正常健康,且差别有显著性(P<0.01),免疫分型分析显式LDH增高多见于B系ALL,LDH越高,白血病缓解率越低,结论:LDH和HBDH可预测白血病的发生和转归及成为评价白血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ZCH-7-2D3单克隆抗体(单抗)与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设门和多色流式细胞术,对经30余种标准单抗业已定型的100例白血病患者新鲜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杲:2D3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例中的阳性率(10/31)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39/55,P〈0.01);2D3在3例B系/髓系混合型白血病病例中均有表达,而在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不表达,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中阳性率(3/5)与B系ALL病例中的阳性率(9/28)差异无显著意义(P=0.2389)。2D3在ALL各免疫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5632);在AML各亚型中除2例AML—M6患者不表达外,其余AML亚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抗2D3主要与AML细胞反应,但在识别白血病细胞分化阶段上未发现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