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籍经典,博大精深,创立了两门科学。一门是研究“治未病”使人不病并享受百岁康乐的科学,即不病学。另一门是研究“治已病”给病人治病的科学,即中医学。这两门科学是各自独立的有本质区别的,但常见的包括中医高等院校教科书,把前者称为“医学养生学”,把它放到医学里面去,这不利于对不病学的研究验证与推广普及,也不利于中医学本身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把《黄帝内经》中这两门各自独立的科学明确区分开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芳园居冰场上,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手持宝剑,脚蹬冰鞋,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缓缓滑行,时而剑指苍穹,时而提膝独立,动作轻灵柔和,舒缓潇洒,既流淌出花样滑冰的美感,又蕴含着太极剑术的力道,令人赏心悦目.这位老人就是冰上太极剑的原创人张宝柱,今年70岁.老人年轻时就很喜欢滑冰和太极拳、太极剑,多年来爱不释手.然而,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结合在一起,还要从一次意外说起.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的偏爱,每次收到《中老年保健》杂志,“卷首语”就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总是认真地先和她打交道,然后再去看望其他。可见,这篇体现编辑同志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为读者服务办刊理念的力作,对我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三句话不离本行”。纵观这些言简意赅、令人信服的精品,无一不与中老年保健息息相关。如果说这些年来我在保健观念和保健知识方面有所转变,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的话,那和我的这批良师益友给予的教诲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回顾从2004年开始所阅读的《中老年保健》“卷首语”,我在以下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体会:一、“心态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5.
在不知不觉间,儿子长大了,高过我的肩,我喜欢揽着他的头,心中充满了自豪. 相似文献
7.
12世纪初,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广场的大教堂建成。按原建筑规划,需再建一座钟楼(后称比萨斜塔)。可钟楼建成后,塔身向南倾斜;尽管塔顶中心线偏离垂直中心线2.1m,但该塔却屹立不倒,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奇迹。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幼儿都有很强烈的绘画欲望,并且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借着画画来表达其心理的状况。例如,因心情不好而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只好在纸上、墙上乱涂乱画,以发泄其情绪。孩子能将其中所想的用画表达出来,对他日后的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好的影响。 孩子在画画时,大人最好不要限制他选择色彩的自由,也不要注意他所画的形状可否是正确,而应让他自由地去选择足以表达其内心感受、情绪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当有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广阔的绿茵场上驰骋时,也有人面对苍白无力的生命恐慌和绝望;当有人置身于舒适温暖的家居休闲时,也有人被困于白色藩篱,苦苦寻找生命的亮点;当有的生命在希望里憧憬时,有的生命却在失望中渐渐凋零。 于是有了被誉为“中国徒步宣传无偿献血第一人”的杨顺德,背着两个简单而又鼓鼓囊囊的旅行包和一个写着“走遍神州万里,倡导无偿献血” 的爱心公益牌,扣响爱心之门;于是有了红“十”字车厢旁的拥挤和车厢内流动的白色战士。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生存在一种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花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炮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都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1.
那本是一场落入俗套而略显尴尬的情感纠纷,却因为主人公的高尚和善良,而变得动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乐善好施、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远在两千年前春秋时期,晋太子重耳遭排挤迫害,颠沛流离异国他乡19年之久,历尽各种磨难,期间绝粮断食晕死过去,随员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肌肉供太子充饥,救太子不死。此后太子发愤图强,铲除奸佞,振兴朝纲,继王位,封号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介子推不思图报,携其母隐居今山西介休市绵山。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多次为八路军伤员献血,救助伤员于垂危。他的无私的奉献精神,至今仍被传为历史佳话,激励着国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危难之时得到别人的救助。同样的心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绿色化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与任务之一。在我国 ,绿色化学的提出已有 5年的历史。 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的院士咨询课题 ,并建议国家科技部组织调研 ,将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列入“九五”基础研究规划。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用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绿色化学中的基本问题”的重点项目[1] 。从以上可以看到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绿色化学从环境观点来认识 ,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从… 相似文献
14.
树一生追求阳光和水,我想如果它也有意念的话,一定是非常清纯的。有时不小心碰坏了树皮,就会嗅到一种树脂的芬芳,那正是阳光与水的味道。干干净净的,有着温润的暖意,正是生命中那些让人安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1973年,在纽约主持一项研究的斯蒂芬·朱伊特医生发现,在年龄超过87岁的79名健康老人当中,基本上没有人去看病,而且没有人住进护理医院,也很少有人住进养老院.他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继承了良好基因的侥幸长寿者.朱伊特看到的大多数因素是主观的,涉及到人的自我感觉.比较而言,与长寿相关的纯粹客观因素不多,并且属于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个同事,在大学是学保险营销的,非常优秀,在大二时就入了党,大三时就担任学生会主席的职务,毕业后,却鬼使神差地进了银行。他有三方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不管大会小会,不管会议内容多么枯燥乏味,不管会议时间多长,他都聚精会神听讲,从不露出不耐烦的神态。原来,他在借此培养自己的耐心。二是他在办公室搞文秘,七八个人在一间办公室办公,整天乱哄哄嘈杂得很,他居然能静下心来写文章,且文章质量还很高,深得行长的赞。原来,他在借此锻炼自己的定力。三是办公室主任妒他的才华,处处给他小鞋穿,他居然能忍下来。原,他在借此测试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15%取决于遗传因素,60%取决于自己(生活方式),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严寒与酷暑)。俄罗斯学者兹马诺夫斯基博士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一个健康长寿的等式。其等式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