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解决在腹部出现的血管DSA路图图像中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图像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血管失真、边缘模糊、背景减影程度不够、成像区域中过饱和、注入药物路图不清晰等情况。方法组1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1岁。组2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48岁。组1采用调整前造影方案。针对肝癌的患者DSA过程中的路图图像,分析影响其质量下降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用于组2造影。具体包括路图中透视图像血管图像叠加的数量由3调整为1、实时背景衰减因素由1.4调整为1.0、透视减影增益步长由14调整为11、整体图像的亮度由0.63调整为0.76、对比度由1.00调整为0.94等,同时请3位介入临床医生评价调整后的图像质量,达到满意为止。结果组1患者30例中,路图图像质量优0例(0%),良6例(20%),差24例(80%);组2病例中,优27例(90%),良3例(10%),差0例(0%)。调整的这些参数确实使路图图像得到了改善,调整后的路图图像血管清晰、边缘清楚及背景、亮度、对比度、成像区域过饱和情况得到改善,图像能够满足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要求。结论由于在腹部特别是横膈附近运动幅度比较大,原先预置的与路图相关参数不能满足临床图像要求,这些参数的调整解决了路图图像质量的问题,达到了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脾叶动脉DSA影像学解剖在LS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脾叶动脉DSA影像解剖的观测,积累脾叶动脉影像学解剖资料,为腹腔镜脾切除术(LS)提供合理的脾蒂血管处理方法。方法:选择非脾脏疾病患者37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造影,采集正位DSA资料。进行脾动脉、脾叶动脉分支类型和脾动脉末段内径、脾叶动脉内径、脾叶动脉长度的观测。结果: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有分散型31例(83.78%),集中型6例(16.22%);脾叶动脉分支类型有二支型30例(81.08%),三支型6例(16.22%),多支型1例(2.70%)。脾动脉末段内径平均(5.43±1.20)mm,脾上叶动脉内径平均(3.63±0.73)mm,脾下叶动脉内径平均(3.61±0.82)mm,脾叶动脉长度平均(33.76±15.78)mm。结论:脾动脉末端内径最大值、脾叶动脉内径最大值均远小于大号钛夹夹闭范围;LS术中能够分离出足够长度的脾叶动脉行血管结扎。因此,LS时钛夹 线结扎脾叶动脉的“腹腔镜下脾蒂二级血管离断术”处理脾蒂血管安全可行,更符合我国目前医疗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心脏DSA图像血管增强技术.方法 首先收集了1 089幅心脏DSA原始影像,其中部分影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噪声、颜色偏暗等;我们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心脏DSA图像增强.结果 经过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后,心脏DSA图像变得更清晰,血管影像的亮度及对比度都得到明显增强,对比度增强2...  相似文献   

4.
观察及总结了DSA X线机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观察及配合的体会。该手术对术者及护士的要求更高,手术的成功更体现医护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血管生物医学图像的减影增强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分割的效果随处理对象不同而异 ,至今仍属探索的难题。针对视网膜血管图像进行整体背景减影方法的研究 ,用已摄的实际图像自身作依据 ,处理过程不必依赖于图像记录系统的先验信息 ,以实现视网膜血管灰度图像增强的预处理效果 ,为后续二值分割过程提供合适的图像品质 ,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的预处理增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中医脉象信号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连续小波变换的一般算法和梅林算法分析了 15例海洛因吸毒者和 15例正常人的脉象信号。两种算法均在 4个尺度下 ,对每一例脉象信号进行了处理 ,从两种算法分析的结果均发现 ,在 0 .2~ 0 .4 s时间间隔内 ,海洛因吸毒者和正常人脉象信号的连续小波变换系数间存在显著差异 ,并为每一算法提出了用于划分海洛因吸毒者与正常人的临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连续小波变换是处理脉象信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为防止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脊髓功能的电生理监护特征参数提取技术为目标,试图解决监护参数在时域参数变异性较大、容易受干扰的问题。运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手术中采集的体感诱发电位分析处理,提取信号在时频域的三个新的特征参数。通过本研究表明,在脊柱手术监护中,运用连续小波变换获得的时频域特征参数比单纯在时域分析参数具有更小的变异系数。因此时频域特征分析参数比单纯时域的幅值和潜伏期分析更稳定和可靠。在脊柱手术中如果应用时频监护参数可能会更有效地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DSA系统中影响减影图像质量的多种因素,介绍了DSA在研制过程中采用的图像增强的两种基本方法:对数放大和数字滤波算法。这两种算法是根据DSA系统产生减影图像的实际过程和实时性要求,对传统的数字图像增强算法进行改进而设计的,DSA系统采用这两种算法使减影图像基本达到平滑、清晰,并有较一致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乳腺图象增强和微细钙化点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一维和二维乳腺图象信号的实验分析,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微细钙化点图像增强与提取的方法,即通过选择适当迟度的细节子图组织进行合成,得到对比度增强的钙化点图象,再经过阈值处理,提取出钙化点,根据本文方法对实际的乳腺X光片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钙化点图象增强效果明显和钙化点定位准确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GE Innova 3100平板血管造影机对4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正、侧位2D DSA,进一步对感兴趣血管行3D DSA,通过容积再现(VR)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 3D DSA检出39例动脉瘤患者,47枚动脉瘤,2D DSA检出31例动脉瘤患者,35枚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长、短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2D DSA出现假阳性动脉瘤3枚,假阴性动脉瘤15枚,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85.2%;3D DSA没有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动脉瘤,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尺寸及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的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2D DSA.结论 3D DSA作为脑动脉造影中2D DSA的进一步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用于心电信号的记录和识别的虚拟式测量和分析仪器系统,目的是要构建一种基于PC的虚拟仪器.能够实现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同步记录、同步整体观察及测量12导联同一心动周期的波形,从而提高心电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同时,由于Mexican hat小波特有的时域特性,对QRS波群具有很好的定位特性和分析精度,因此在本仪器中利用连续小波变换,选用Mexicanhat作为小波基,对心电信号中的特征信息进行精确检测,并给出准确的心电信号特征描述参数。对临床实测心电信号的分析表明,即使在有严重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本方法也很容易实现对心电信号特征信息的精确描述,并且具有很高的实时性,从而在本仪器中获得了实际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无框架立体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脑部多模医学图像配准的临床实验研究。实验证明,本配准算法能准确地将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中的血管信息融合进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解剖结构中,三维显示后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计划,对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3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增强方法和其原理,分别应用这3种增强方法对一幅磁共振医学图像进行了增强处理,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它们在医学图像增强效果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之类的医疗设备低功耗、实时处理等应用要求的需要,提出了基于低电压、低功耗对数域连续小波变换电路的心电图QRS波检测方法。为便于用模拟VLSI实现小波变换,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构造了类高斯一阶导数小波。以平衡式对数域积分器为积木块,设计了用于QRS波检测的连续小波变换电路,该电路由冲激响应为类高斯一阶导数小波函数的反褶及其伸缩的滤波器组构成。由该电路实现心电信号的小波变换,进行QRS波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坏死术前术后DSA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晶  徐廷国 《解剖与临床》2008,13(4):241-243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病例术前术后行DSA检查,了解其术前股骨头血供情况,评价术后疗效。方法:对5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行DSA检查。手术前病例25例,其中FicatⅡ期10例、Ⅲ-Ⅳ期15例,均伴髋关节异常。手术后30例,其中大转子转移股骨头成形术15例,带血管蒂髂骨骨瓣移植髓腔减压术15例。所有患者均选择旋股内外血管造影。结果:术前25例患者中20例旋股内动脉终末支中断、消失,3例股骨头染色良好,2例支持带动脉正常;25例均未见髋部静脉显影。术后30例髋部动脉造影示全部病例随手术方式不同出现髋部动脉发生解剖性变化,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均未见显示。结论:股骨头坏死术前DSA造影可准确判断病侧股骨头动脉供血情况,对确定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手术后DSA造影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拉普拉斯算子的血液细胞图像边缘识别方法。材料和方法:取正常人血样5mL。制成血液细胞图片12片,对血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滤除细胞图像中的干扰成份。根据血液细胞边缘附近的灰度分布梯度较大的特点,采用拉普拉斯算子及双阈值法对其进行边缘检测和识别。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小波变换和拉普拉斯算子的边缘提取算法对血液细胞图像边缘提取有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对血液细胞的形态学分析、分类和识别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小波变换分解的尺度和融合策略对图像融合效果的影响。我们选择已配准后的多聚焦医学图像以及MRI/CT灰度图像,在提取图像的低频和高频小波系数时,分别进行单尺度和多尺度分解,融合时采取了基于独立像素点和基于邻域窗口的多种融合策略,深入对比分析各种融合规则对医学图像融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性能评价表明:使用局部滤波的操作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融合的效果,使图像的细节信息更加丰富,而多尺度融合能明显提高融合图像的亮度。  相似文献   

18.
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融合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文中探讨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然后采用基于窗口的融合规则进行小波系数融合,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重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保留原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增强融合图像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