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中乌梅、人参、当归益气养阴、补血生津,同时乌梅味酸,收敛而不伤阴,也缓  相似文献   

2.
高世全  袁红霞  杨幼新 《光明中医》2009,24(8):1570-1571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经文第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历代伤寒注疏大家皆谓此方乃厥阴之总方,这里不再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10味药组成,乃厥阴篇的主方,主治"蛔厥"及"久利"。病至厥阴,病情日久,正气衰弱,易导致气机逆乱、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  相似文献   

4.
俞俊薏 《江苏中医药》2014,46(10):56-57
<正>乌梅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方中乌梅为君,味酸、涩,性平,具收敛之性以清降相火,《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有"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等功效;合黄连、黄柏之苦寒,可益阴清热、降气除烦;佐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温三阴经之寒而不燥;人参、当归,健中以培补气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适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的疑难杂病。结合验案3则,阐述乌梅丸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其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适应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经方治疗痛经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大正 《山西中医》2005,21(5):47-48
方出《金匮要略》中,是治疗“寒气厥逆”的方剂,由茯苓、乌头、半夏、细辛4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7.
刘××,男,5 4岁。2 0 0 0年5月7日初诊。自述于1 998年4月中旬开始,患间断腹痛、腹泻,严重时每日泻7~8次,泻下物夹有大量粘液,有时混杂少量脓血。当时服用黄连素、香连丸、氟哌酸等,症状可缓解或消失。至1 998年1 0月初,由于一次食物中毒后,导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症状进行性加重,服上述药物收效甚微。遂到某市级医院诊治,经结肠镜等专科检查后,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给服阿托品、SASP及卡那霉素等治疗,症状有好转。但连续服药近1年,未能治愈,故求治于笔者。患者形体消瘦,表情痛苦,左侧腹痛明显,伴里急后重感,大便每日1 0余…  相似文献   

8.
鸡胵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生鸡内金、白术、白芍、柴胡、陈皮、生姜组成.原书本方主治气郁成鼓胀,兼治脾胃虚且郁,饮食不能运化.方中鸡内金善化有形瘀积,又以白术之健补脾胃,则消化之力愈大;柴胡《神农本草经》谓"主肠胃中饮食积聚,能推陈致新",其能佐鸡内金消瘀,且与陈皮并用,一升一降,而气自流通也.用芍药者,养...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中医药大学周安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在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摘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验案3则,以飨同道。1大便失禁郭某,男,68岁,2012年3月4日初诊。诉  相似文献   

10.
壮健 《江苏中医药》2018,50(11):57-58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主"蛔厥""下利"。但临证若拘泥于"厥""利"两端,则会限制本方的应用,诚如蒲辅周先生所言:"外感陷入厥阴,七情伤及厥阴,虽临床表现不一,谨守病机,皆可用乌梅丸或循其法而达异病同治"[1]。近年来有关乌梅丸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临床应用也日渐广泛。笔者现将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2则介绍如下。1定时发作支气管哮喘袁某,女,30岁。2018年1月1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1.
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是在1973年首先从下丘脑分离出的一个具有14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是一种抑制多种激素释放的调节肽,具有5个不同受体亚型,广泛分布于细胞膜上,主要是抑制作用[1].  相似文献   

12.
经络辨证是贺普仁教授临证时较常用的辨证方法,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经络外循体表部分的病候辨证;经络所内属脏腑的病候辨证;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灵活运用三通法,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3.
Wu ZC  He C 《中国针灸》2012,32(4):377-381
邱茂良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澄江针灸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治疗消化道疾病,因病设立"三宜"治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针灸宜疏肝、宜健脾、宜和胃;对于其中脾虚证,主方用穴宜多补法,俞原穴宜多补法,募穴宜多泻法。慢性胃炎,虚多实少,针灸宜健脾温寒为要;阶段性宜疏肝理气为治;特殊类型宜清养胃阴为当。胃下垂,总体宜补中益气,伴气滞者宜调理中焦气机,湿食停滞宜化痰利水消食,采用长针提胃法分别有巨阙提胃法、梁门提胃法、胃周提胃法。泄泻,针对湿、热、寒病理三因素,宜化湿,宜清热,宜温寒,且以化湿为要,清热与温寒因证而立。胆石症,针对气机郁滞、胆胃失调、有形邪阻病理三因素而立治略,宜理气止痛,宜调理胆胃,宜排石祛邪。邱教授消化道疾病针灸"三宜"治略,主要是基于病机的主次、症状的轻重、病情的演变、针法的要术、治疗的目的等。其"三宜"学术思想对于消化道疾病的针灸施治,具有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润三教授妇科常见疑难疾病临证思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润三教授从医62年,参合各家经验,精于脉理,详于辨证,以善用经方治疗疑难重证著称。临证主张西为中用,中主西随,衷中参西,尤其对妇科疑难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充分体现了许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证相应的中医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5.
黑苔在临床中极为少见,文章通过分析栗锦迁教授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黑苔的1则医案,探讨其临证遣方用药之思路,以期为临床辨治黑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理中汤在儿科脾胃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2例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抗生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联合中药理中汤治疗方案。结果:对照组(奥美拉唑的三联法治疗)中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786%;观察组(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中痊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收集整理王泽涛教授曾在俄罗斯医疗队工作期间用针灸治疗阳萎、无精症、遗精、遗尿、癃闭、石淋等病的临床治疗宝贵经验.文中体现中医辨证分型,异病同治,取穴少而精,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颜正华教授诊疗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颜正华教授消化系统病证处方253例,在建立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对胃痛、痞满、腹痛、泄泻、便秘5种常见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胃痛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陈皮配白芍(65.85%);痞满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陈皮配砂仁(64.02%);腹痛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茯苓配陈皮(50%);泄泻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茯苓配炒白术(67.5%);便秘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生白术配当归(56.52%)、火麻仁配当归(56.52%).结论 颜正华教授诊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多以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9.
张洁  王美尧  刘卉 《陕西中医》2022,(12):1778-1780
郑惠芳认为多种妇科疾病的病因都与“血不利则为水”有关,尤以瘀血、痰湿为主,并强调血水同治法应贯穿妇科疾病的辨证诊治,治疗选用桂枝茯苓丸,用以治疗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行眩晕、产后恶露不绝、癥瘕、盆腔炎性疾病等,随证化裁,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升降散是清代温病大家杨栗山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所设,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该方经后世医家发展,灵活运用于临床,凡具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治疗多系统疾患。刘文军教授精研伤寒、温病等中医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炎之中医病机既有伏邪为患,又有气机升降失常,后期更有络脉瘀阻;其中以外邪、湿热、血瘀为标;又肺、脾、肾3脏不足为本,各因素互为因果,然总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刘教授通过临证经验总结,认为升降散一从伏邪立论,二从升降立论,三从络病立论。治病求本,谨守气机失畅、湿热内蕴、络脉瘀阻之机,确立解表祛邪、升清降浊、调气活血之法,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