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CRVO患者RON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12只患眼视力均在0.1以下,伴有严重出血、视网膜水肿。手术时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刀(MVR)或CRVO切开刀(CRVO knife)刺入视盘鼻侧,切口深达筛板及筛板后且于筛板区鼻侧切开。手术后随访观察2~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对比观察手术眼视力、视野及眼底改变情况。结果12只患眼的RON手术均获成功。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占75%,6只眼手术后视力大于或等于0.1,占50%。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FFA、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出血逐渐消失,静脉怒张、纡曲明显好转;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减轻或消失;黄斑囊样水肿消退,3只眼黄斑中心凹恢复。3只眼手术中视神经出血,晚期4只眼视神经切开部位萎缩。结论视盘鼻侧边缘的RON安全可行,可以改善CRVO患眼的视力,缓解视网膜出血和水肿。(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0-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中视神经睫状静脉(OCVs)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34例CRVO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分析OCVs的发生、位置、引流部位、荧光充盈等临床特征.结果 434例CRVO患者中具有OCVs共18例28支,发生率为4.1%.该静脉起源于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其分支,均从视盘边缘进入脉络膜循环,与引流静脉几乎同时充盈.有OCVs引流的视网膜象限仅有1例可见大片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2例患者有OCVs引流的视网膜区域未见NPA,而其他象限可见大片NPA.多次行FFA者OCVs变化不大.结论 OCVs在CRVO中发生率约为4.1%,其荧光充盈与引流的视网膜静脉一致,该静脉的存在能部分缓解相应视网膜区域的缺血状况.  相似文献   

3.
王文玲  户秀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46-1948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相干光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2-06/2015-12本院眼科中心收集的47例47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最终确诊结果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2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26眼,所有患者均于起病2 wk内接受了FFA和OCT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CRAO组患者的平均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角度、充盈时间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CRVO组患者的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的OCT、FFA图像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较好地鉴别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4.
郭嫱  赫红丹  邴寒  于洋洋  冯卓蕾  郭续媛  王莉  王峰 《眼科》2011,20(4):244-247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行的动脉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黑龙江省医院121例(124眼)BRVO患者。方法观察不同病程的BRVO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影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程伴行的动脉变化对视网膜无灌注区的形成、新生血管的发生及视神经的影响。主要指标FFA图像中视网膜动脉管径及充盈时间等改变。结果早期患者64眼中,动脉管径扩张且荧光素渗漏严重者27眼(42.19%),其中19眼(70.37%)在病变晚期出现了超过7 PD的大片无灌注区,而动脉正常或受累轻微的37眼中仅7眼出现大片无灌注区(P<0.05)。所有患者中38眼(30.68%)病变晚期发生小动脉闭塞;18眼(14.52%)阻塞静脉与伴行动脉的远端出现一致性闭塞;5眼(4.03%)伴行动脉干不同程度闭塞。65眼(52.41%)出现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其中49眼(75.38%)发生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而与动脉有关的新生血管有16眼(43.24%)。结论 BRVO伴发的视网膜动脉受累(如早期患者动脉充盈延缓、管径扩张,晚期患者动脉管径缩窄、小动脉闭塞等)程度可作为早期判断有无无灌注区、识别发生新生血管高危眼以及对BRVO分型的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加深对RVO病变的认识,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298例(298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298例(298只眼)。CRVO者97只眼,占32.55%;BRVO者201只眼,占67.45%。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17只眼,占分支静脉阻塞的58.21%;半侧静脉阻塞12只眼,占5.97%。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32只眼,占10.74%;黄斑囊样水肿者104只眼,占35.14%;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139只眼,占46.64%。78.86%的病例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结论 BRVO发病率高于CRVO;BRVO中以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最常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囊样水肿是RVO的两个主要并发症。FFA对RVO的诊断、分类分型、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宗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22-1423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的体会。方法:采用激光治疗CRVO患者42例42眼,依据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采取不同的光凝方法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效果。结果:患者42眼中5眼(12%)视力提高2行以上;28眼(67%)视力无明显变化;9眼(21%)视力下降2行以上;FFA检查显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消退,治疗有效者37眼(88%)。结论:激光对CRVO治疗有效,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确诊的16例(16只眼)CR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发病2周内。结果眼底检查呈现黄斑区樱桃红改变者10只眼,FFA检查显示12只眼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血流呈节段状,16只眼OCT图像均见不同程度的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反射增强、光感受器暗区宽带增大。结论 CRAO具有特征性的OCT表现,对于眼底检查、FFA表现不典型者OCT检查不失为一个快速有效的辅助工具,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患者126例(126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126例(126只眼).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有42例,占33.33%;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串珠样改变或栓子形成者45例,占35.71%;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51例,占40.48%;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者41例,占32.54%,其中8例伴有视乳头新生血管,占6.35%;黄斑囊样水肿者47例,占37.30%;侧支循环形成者15例,占11.90%.结论 FFA可以很清楚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视网膜及血管形态功能的改变,对RVO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所致黄斑损害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33例33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方法对33例33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进行OCT和FFA检查。采用OCT对黄斑水肿的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4眼OCT表现为弥漫黄斑水肿,其FFA表现为黄斑拱环毛细血管轻度扩张渗漏;21眼OCT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其FFA表现为13眼为典型的花瓣样黄斑囊样水肿,另8眼毛细血管扩张,拱环结构破坏,荧光素渗漏显著;3眼OCT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伴有黄斑水肿,其FFA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4眼OCT表现为视网膜内和/或视网膜下大量出血,其FFA检查表现为黄斑拱环破坏,结构不清,有出血遮挡;1眼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大致正常,其FFA检查表现为黄斑区荧光素轻度渗漏。结论OCT对于黄斑组织结构改变的敏感性优于FFA,并且能精确地分析和追踪观察黄斑水肿的病程演变。而FFA在OCT表现正常时,仍能反映出色素上皮屏障的破坏。因此,OCT和FFA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同时采用可更加全面地了解CRVO所致黄斑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华文  李学东  刘颖 《眼科研究》2010,28(9):879-882
目的研究≤40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40岁的CRVO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对患眼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不同血管充盈期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进行比较,此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病史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40岁的患者发生CRVO具有起病急、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出血明显、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显著的特点。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数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97±0.16vs3.5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2,P〈0.01)。FFA检查显示,动静脉期、静脉期以及静脉晚期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治疗前分别为(21.68±2.97)s、(25.12±2.81)s和(28.13±4.37)s,治疗后分别为(13.51±1.87)s、(14.91±2.55)s和(19.10±3.02)s,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12、t=18.939、t=9.699,P〈0.01)。≤40岁的CRVO患者的原发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紧张是主要的发病诱因。无严重并发症。结论≤40岁的CRVO患者挽救视力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非缺血型RVO诊断的48例4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27眼,给予地奥司明0.9g,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21例21眼,先给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g/L葡萄糖注射液(或者9g/L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iv,qd,1wk后改为丹参片3片,po,tid,连续服用11wk。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动态改变、视网膜电流图的变化、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黄斑水肿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4,8,12wk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wk,治疗组渗出、出血吸收率为63%,高于对照组的33%(P<0.05)。治疗后12wk,治疗组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b波振幅(231±39)μV与治疗前(184±65)μV相比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207±49)μV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黄斑水肿17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wk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组为298±54μm,低于对照组的369±76μm(P<0.05)。结论:对于非缺血型RVO,地奥司明能够有效的减轻黄斑水肿,降低视网膜的功能损伤,从而改善视功能,效果优于丹参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临床诊断为CRAO急性期(病程≤7d)的患者43例43眼,均行FFA、OCT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检查及溶栓治疗。将治疗前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增强或不变的患者纳入A组,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降低的患者纳入B组。应用Image J软件处理OCTA图像评估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FFA检查记录治疗前患眼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A组患者患眼和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高于B组(25.08%±4.40%vs 12.24%±3.41%,25.72%±2.70%vs 17.89%±4.55%,均P<0.001),B组患者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FT)[96(20.50,193.50)s]较A组[11(5.00,19.50)s]延长(P<0.001)。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F...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患者视网膜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82例145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其病变区形态并测量病灶的高度和宽度,同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的OCT图像,共有6种表现:(1)色素上皮断裂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2)色素上皮脱离合并神经上皮脱离;(3)“沙漏”样神经上皮脱离;(4)隐匿性色素上皮脱离;(5)色素上皮脱失;(6)色素上皮增殖。结论 OCT同时辅助FFA可准确地诊断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相似文献   

15.
Retinal vascular diseases represent a broad field of ocular pathologies. Retinal imaging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follow up of retinal vascular diseases. It includes a wide variety of imaging techniques ranging from colour fundus phot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o dynamic diagnostic options such a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he newest developments in respective imaging techniques include widefield imaging to assess the retinal periphery, which is of especial interest in retinal vascular diseases.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y support the image analysis and may prove valuable for prognostic purposes. This review provide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imaging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past, today and maybe in the future to stage and monitor retinal vascular disease with focus on the main disease entities includ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retinal vein occlusion, and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荧光血管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ry occlusion,CRAO),患者眼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观察26例26眼CRAO患者荧光片的眼底血管充盈情况。结果 CRAO患者FFA示:(1)动脉前期明显延长;(2)视网膜动脉完成充盈循环时间延长;(3)视网灾光素充盈前峰;(4)静脉回流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tis,ARP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4-01以来临床确诊为ARPE 的36例4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58.3%),男女比例为1:0.71。发病年龄17~60(平均40.92±7.13)岁。其中32例为单眼发病。 BCVA 0.3~1.0,平均0.50±0.26。所有患者均行BCVA(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 FFA表现为3种类型:I型为多个“中黑外亮”或“葡萄簇样”的荧光斑;Ⅱ型为I型病灶可见荧光渗漏;Ⅲ型病灶伴CNV形成。 OCT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态:I型多个RPE(色素上皮)层反射断续、增殖病灶。Ⅱ型色素上皮脱离伴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Ⅲ型前2型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结果:眼底彩照表现为:所有40只患眼黄斑区或其附近均可见多个不连续的、暗灰色斑点伴周围淡晕环。 FFA表现为I型21眼;Ⅱ型17眼;Ⅲ型2眼,Ⅱ型、Ⅲ型与I型间比较BCVA平均值下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同型间不同形态的病例及Ⅱ、Ⅲ型间 BCVA 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OCT 主要表现为I型21眼,Ⅱ型17眼,Ⅲ型2眼。 I与Ⅱ、Ⅲ型病例间BCVA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Ⅱ、Ⅲ型病例间BCVA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ARPE眼底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多个不连续暗灰色病灶,视力损害程度与有无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破坏及病灶位置有关。 FFA及OCT可表现为3种类型,典型的FFA表现为“中黑外亮”或“葡萄簇样”的荧光斑,是诊断的依据。 OCT能清晰的显示病变各层的组织形态,对ARP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昕  唐志萍  李燕 《眼科新进展》2017,(10):998-10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OCTA拥有分层观察不同层面的视网膜血管形态,量化血流灌注的独特优势,现广泛应用于各类眼底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随访.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变,本文对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