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采用温针灸为干预手段观察其对寒凝血瘀型继发性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本干预方法对卵巢、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月经周期及症状,通过彩超监测子宫、卵巢动脉血流频谱PSV、PI、RI数值。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86.7%,对照组73.3%,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卵巢、子宫动脉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V值均上升,RI、PI值均下降,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卵巢、子宫动脉血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方法治疗继发性寒凝血瘀型闭经疗效较常规针刺方法显著,可以明显改善卵巢及子宫动脉的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生化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子宫三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子宫三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低于观察组(9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给予温针灸结合生化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子宫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宫动脉血流异常致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4例经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胎方案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清Hcy、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之和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致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RI、S/D,降低血清Hcy水平,上调VEGF表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厚(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灸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12例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温针灸、生化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恶露结束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78.5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恶露结束时间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效果确切,可加快临床症状缓解、恶露消退,促进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胞饮合桃红四物汤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周期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胞饮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2组月经量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PI和RI均降低,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饱饮合桃红四物汤可改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胚胎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胚胎移植成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胚胎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温针灸组,每月于月经前10天开始治疗,治疗至下次月经前一天,月经期不做治疗,此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选穴中脘、天枢、带脉、气海、中极、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并选双子宫、关元、双足三里穴给予温针灸治疗,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胚胎移植。对照组选取相应的穴位,于月经前10天开始给予压豆治疗,患者仅仅有轻微的表皮刺激,没有"得气"感,留针至30min,并给予电磁波烤电灯产生热的感觉,不用艾灸治疗,不起任何治疗作用,观察3个月经周期后开始胚胎移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水平的变化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1)临床妊娠率:温针灸组30例中,14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46.67%(14/30),对照组30例中,7例受孕,临床妊娠率为23.33%(7/30,P0.05)。(2)温针灸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分型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温针灸组在治疗后子宫内膜分型中A型比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5VS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温针灸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排卵后第七日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0.751±0.012VS0.870±0.020),RI(0.530±0.021VS0.552±0.0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可提高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率,并且在改善患者内膜水平、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有显著优势,可能的机制为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补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女性子宫动脉高血流阻力辨证属肾虚血瘀型患者30例,孕前给予中药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S/D比值及肾虚血瘀证型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S/D比值之和明显下降,肾虚血瘀证型积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76.7%。结论:孕前采用活血化瘀补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性流产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双侧子宫动脉血流RI及S/D比值,改善患者肾虚血瘀证型积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60例,根据冻融胚胎移植前内膜准备时是否行温针灸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针灸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观察周期,3个观察周期结束子宫内膜未达到移植要求者取消移植,观察结束,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总周期取消率、总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量少或闭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经色黯或色紫有块等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A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降低周期取消率,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脐腹灸疗法配合补肾养血活血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型内膜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脐腹灸疗法配合补肾养血活血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1/1至2008/12/31在我院健康体检的男性,根据体重指数(BMI)肥胖组(A组)210例,随机抽取同期同性别体检超重组(B组)、正常组(C组)各210例.比较3组在血压、血脂、血糖方面的不同.结果: 肥胖组(A组)的SBP、DBP、TC、TG、LDL-C、FPG均显著高于超重组(B组)和正常组(C组),而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C组);超重组(B组)的SBP、DBP、TG、FPG显著高于正常组(C组);肥胖组(A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空腹血糖增高、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超重组(B组)和正常组(C组);超重组(B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C组)(P<0.01).结论:超重肥胖显著增高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空腹血糖增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张泉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8):115-115
对输血前检验的血液标本的严格要求,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必须严格遵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标本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活血化瘀方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肾阴虚型78例,瘀血阻络型82例。研究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对照组肝肾阴虚型39例,瘀血阻络型41例。对照组临床上服用拉夫米定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膜SOD活力、红细胞膜MDA含量7个指标。结果肝肾阴虚型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研究组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血管通透性,保护肝细胞,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渊源,文章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分类出多种活血化瘀方法,并列举出常用方法,且初步阐述了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原则,为人们重新审视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地位提供了必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莱芜市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无偿献血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无偿献血人数逐年上升,但血液报废率也随之上升.为了减少血液浪费,笔者对2009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Hemorheologyisthesciencedealingwithflowanddeformationofbloodandbloodvesselatmacroscopic,cellularandevenmolecularlevels[1] .Copleydescribedbloodandbloodvesselsas“vessel bloodorgan” .Hemorhelolgicalsdenoteagroupofdrugswithactionsonhemorhelolg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缺血外科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12例,对其外科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9例一次性肠系膜血供早期进行重建后成功,3例在术中对坏死肠管进行一期切除,平均长度为30cm,无住院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平均住院22.5d,均恢复出院。结论:随着目前检查诊断的进步和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和介入的外科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5年来我们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血管性头痛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