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中风病"毒损脑络"的表征,探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分析中风病毒损脑络的症状特征.方法 结合中风病发病前后的临床特点,参照风邪致病的临床特征表达,分析中风病发病前后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变化.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毒损脑络的关联关系.结果 在症状层面,困倦感、头昏沉、反应迟钝、面色晦暗,食欲、睡眠、情绪的变化,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需要关注的临床表征.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有迹可寻.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可能是相关症状、体征、症状的变化和理化指标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2.
"毒损脑络"学说的症状学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在“毒损脑络”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临床角度初步探讨“毒损脑络”的症状表现,并探讨其症状学研究的初步思路。方法汇总并初步总结“毒损脑络”发病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学特点,表达其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特点,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生时点和位点,并以此为依据,推导“毒损脑络”病机的临床症状特征。结果在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症状的突然波动、持续加重和病情的复发,是“毒损脑络”的体现过程,在疾病状态下局灶症状的弥散化,是“毒损脑络”可能的症状特征。结论“毒损脑络”作为发病和病理的机制在中风病中存在,其特征性的症状表现存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疾病转归,结合病机特点和中医理论,在临床过程中寻找症状,是“毒损脑络”症状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致力于重大疑难复杂性疾病的研究中,关于毒的研究逐渐形成为研究的热点.从中风论毒,到毒损脑络的提出,以及嗣后提出的毒损心络、毒损肾络、毒损肝络、毒损肺络等[1-2],都印证了毒在中医发病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代医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络病论治慢性难愈性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正气虚损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的根本,络脉瘀滞是主要病理环节,邪毒损络为主要病理改变,补虚、通络、解毒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主要治则。络病理论丰富了中医学的创面修复理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中医证素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140例确诊为脑动脉狭窄患者,录入动脉狭窄程度、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证素等信息,依据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组118例、无症状脑动脉狭窄组22例,观察分析症状性及无症状的脑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将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依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析各组中医证素特点。结果风证是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中医证素类型(P0.05),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风证在轻度和中度脑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最大,风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舌体颤抖、脉弦、头晕目眩、病情数变。结论脑动脉狭窄与中医证素风证最为相关,与痰、血瘀亦有较密切联系,把握和应用脑动脉狭窄患者的证素规律,对于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进行积极干预,可以防止中风发作。  相似文献   

7.
追溯"久病入络"理论的源流,结合现代医学对"肺络"的认识,系统分析痰、瘀、虚、毒等病理变化与络脉的关系,认为久病络损、痰瘀阻络、久病络虚、毒邪伤络是难治性哮喘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互相掺杂,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8.
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病微观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中风病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络病理论,提出中风病微观病机理论概说。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络脉失养是中风病的病理基础。营卫失和,毒损脑络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指出探讨微观病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于明确中风病发病部位,揭示治疗的核心手段与基础环节的关系,进一步阐释疏通脑络在恢复脑神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狭窄(IAS)是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亚洲人种,有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2倍。目前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仍然是临床上的难点,药物治疗至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新途径,亦是一项仍需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从毒损脑络理论假说出发认识出血性中风(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微血管破坏受损是ICH的核心病变和基本动因,也是探求ICH后"病络"的生物学基础的一个切入点。络脉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结构功能统一体,与微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存在密切联系。在ICH中,毒损脑络、络脉瘀阻、饮停络阻是ICH发病的关键病机,在现代生物学中它们与微循环调控、血管调节功能、血脑屏障等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这种探讨将我们对ICH"病络"的认识带入了微观的层次,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Normal" and "deviant" sexual behavi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Marmor 《JAMA》1971,217(2):165-170
  相似文献   

13.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作者对书名中"直"怀有疑问,思考后提出三个假设。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结论,书名"真"因避讳制度改为"直"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专设课程,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程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在教学内容已作系统规定的情况下,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这些规律和方法的运用。笔者以为,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应着力于树立“一个目标”和在“三个改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病证与症状的关系""临床上如何确立病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必要性"三大议题;得出了依标本辨病机、遵缓急立先后,在此基础上参照西医诊断的结论;旨在说明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确立病名、辨析病证、把握病机三者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在关于"辨病"的讨论中,本文着重论述了作为现代中医,如何看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西医诊断等问题,指出了应在灵活借鉴、为我所用原则下衷中参西,以减少误诊、漏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参照西医诊断进而扩展临床思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景仁的诗具有“哀情”与“豪气”系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他的“哀情”是由慨然用世的“豪气”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舒张转化而致 ,这种“豪气”即使在“哀情”始终缠绕于心的时候也没有消弭 ,因而黄景仁诗的“哀情”与“豪气”固然时有偏重、篇有偏重 ,却往往是相对相生 ,相融相彰的。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叶诗坛“一扫三大家之庸音” ,当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