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采用短时体外培养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并与药物共同孵育的方法,以H~3-异亮氨酸掺入疟原虫蛋白质作指标,观察了抗疟新药硝喹对疟原虫蛋白质的影响,并用放线菌酮和氨基喋呤作对照。结果发现,硝喹和放线菌酮对~3H-异亮氨酸掺入疟原虫  相似文献   

2.
给动物灌服单剂量硝喹醋酸盐(nitroquine acetate,NQ,2mg/kg)后,用电镜酶组化方法研究了NQ对红内期、红外期鼠约氏疟原虫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及NQ对红外期鼠约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给NQ后3.5h、7h,红内期、红外期的约氏疟原虫线粒体内由Cyt或SDH催化生成的电子致密颗粒一直存在,说明Cyt,SDH活性未被抑制,它们不是NQ的起始作用点。NQ作用早期即引起了红外期疟原虫粗面内质网的扩张、胞核密度降低、线粒体肿胀  相似文献   

3.
用约氏疟原虫(P.y)裂殖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再用约氏疟原虫非致死株10^5PRBC/只攻击。免疫组小鼠血中原虫推迟出现,提早消失,原虫率明显低于未免疫小鼠和佐剂对照小鼠;佐剂对照组仅原虫高峰推迟出现,与易感小鼠无明显差异。抗原免疫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原虫攻击后增殖反应普遍受到抑制,但免疫小鼠比其它两组恢复快,感染后18天即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用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yoeli,)可溶性抗原加佐剂免疫小鼠,观察原虫攻击后的保护作用及鼠脾细胞ConA诱导的IFN-γ分泌水平,并设佐剂对照组和空白组。结果显示:免疫组血原虫推迟出现,感染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1)。感染时间明显缩短,佐剂对照组原虫率也低于空白组;且与空白组比较,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IFN-γ高峰出现早,说明IFN-γ对抑制血中原虫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并分析鼠约氏疟原虫 (Plasmodiumyoeliiyoelii)动力素蛋白基因 (Pydyn) 3′端内含子序列 ,比较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与约氏疟原虫 17XNL虫株基因组序列内含子间序列的多态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基因 (Pydyn)基因组 3′端序列 ,将其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阳性克隆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测序 ,并用分子生物学WINSTAR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约 80 0bp的Pydyn基因特定片段 ,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含有 3个内含子 ,并且与约氏疟原虫 17XNL虫株基因组序列在内含子间存在着几个变异。结论 :确定了鼠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基因 (Pydyn) 3′端内含子序列 ,其内含子具有序列短且AT含量较高的特点 ,两末端的碱基具有一般真核基因内含子共有的剪接位点。多态性分析表明 ,将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的 3个内含子与人恶性疟原虫动力素基因Pfdyn内含子保守序列相比 ,Pydyn基因内含子上游下游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另外 ,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与约氏疟原虫 17XNL虫株的内含子间存在着多态性 ,存在着几个变异 ,这些变异属于点突变  相似文献   

6.
将104uIL-6在子孢子接种前或后分别注入大鼠体内,观察比较子孢子发育率、红外期原虫直径。结果显示:子孢子接种前、子孢子接种后注入104uIL-6及对照组的子孢子发育率分别为4.83%、4.45%、2.22%,红外期原虫直径分别为23.05μm、23.41μm、29.09μm。表明IL-6对疟原虫子孢子发育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红外期的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在终末分化的红细胞中发育生长,虽然可以有效的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但同时也面临没有现成的转运系统可供利用等方面的挑战。事实上,红内期疟原虫发展了一套新的转运系统用于其自身蛋白在宿主红细胞中的转运。本文将综述最近几年来红内期恶性疟原虫有关转运信号、蛋白分选和转运等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机血清’介导疟原虫配子体对蛟感染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直接蚊血食实验,观察感染第5天小鼠血清(D5血清)对配子体感染力的影响。利用ELISA和Griess反应实验,检测D5血清对感染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IL-4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2^-产生的影响。同时,检测了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提取物(PRBC提取物)诱导NO合成的能力。结果:感染等5天小鼠血液中的配子体向动合子的发育完全发生阻断。D5血清注入感染第3天的小鼠体内后未见立即抑制配子体在蚊体内的发育,但4h后,可促进宿主体内IFN-γ增多,提高NO的表达,并抑制配子体的感染力。并且,PRBC提取物诱导感染小鼠脾细胞NO的合成。结论:危机血清可能通过NO依赖的方式阻断约氏疟原虫媒介昆虫蚊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7株单克隆抗体(McAb),疟疾流行区感染病人免疫血清和BALB/c小鼠免疫血清对用~(35)S—蛋氨酸和~(125)Ⅰ—表面标记的恶性疟原虫无性红内期保护性抗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抑制性McAbs和不同来源的多价免疫血清巳鉴定出10余种功能性靶抗原。两种不同来源的多价免疫血清不但能识别由这7株McAbs所识别的靶抗原而且还能识别140和100KDa以及某些较小分子量的多肽。同时还用抗原竞争试验证实了免疫沉淀靶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药物抗疟作用的期特异性研究,以帮助探明药物作用机制。本实验用[8-~3H]腺苷参入观察硝喹(NQ)、乙胺嘧啶(Pyr)、甲硝唑(Met)、奋乃静(Per)对红内期早期疟原虫和晚期疟原虫的影响,并用氯喹(CQ)作对照。 1.早、晚期原虫的分离:内径1.1cm的试管内加19%泛影葡胺(d=1.109)及  相似文献   

11.
用约氏疟原虫(P.y)裂殖子抗原免疫EALB/c小鼠,再用约氏疟原虫非致死株105PRBC/只攻击。免疫组小鼠血中原虫推迟出现,提早消失,原虫率明显低于未免疫小鼠和佐剂对照小鼠;佐剂对照组仅原虫高峰推迟出现,与易感小鼠无明显差异。抗原免疫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原虫攻击后增殖反应普遍受到抑制,但免疫小鼠比其它两组恢复快,感染后18天即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入侵wistar大鼠肝内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接种大鼠10-30min后,通过大鼠的肝脏冷冻断裂,对其断裂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接种后10min就可见较多子孢子被枯否氏细胞捕获,有些子孢子正侵入肝细胞;子孢子与肝细胞膜接触时,膜内凹,随着侵入继续,内凹加深;部分子孢子似可直接与肝细胞膜接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调节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感染疟原虫2 d后尾静脉分别接种Lm及热灭活李斯特菌(heat-killed Lm,HKLm),对照组单独感染疟原虫,统计小鼠虫血症及生存率。感染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IL-4、IL-10、IL-12p40、IFN-γ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m接种组的虫血症水平明显降低,P.y 17XL感染后5 d,CD4+、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巨噬细胞活化,NO产生增加。P.y17XL感染后3 d(Lm接种后1 d),Lm接种组比HKLm接种组IFN-γ水平升高显著,HKLm接种组虫血症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表明Lm通过增强P.y 17XL感染小鼠的Th1应答对疟疾感染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感染早期诱导IFN-γ分泌有关。这对于进一步以Lm为疫苗载体或佐剂研制抗疟新药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鸿  谭章平  徐文岳 《免疫学杂志》2012,(12):1036-1039
目的筛选新的能够识别红内期约氏疟原虫17XL的TLRs。方法扩增并克隆Balb/c小鼠TLR1,TLR3,TLR5,TLR6,TLR7,TLR9,TLR11全长编码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搭建活化TLRs的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检测平台,并利用该平台系统筛选能够识别约氏疟原虫致死株17XL红内期超声刺激物的新TLRs。结果 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红内期超声刺激物能够活化TLR2,TLR4,TLR9,但不能通过TLR3活化IFN-β,以及通过TLR5,TLR7,TLR9,TLR11活化NF-κB。结论除了能被TLR2(TLR2/TLR1,TLR2/TLR6),TLR4和TLR9识别外,17XL疟原虫红内期超声刺激物并不能被其他已知TLRs(TLR3,TLR5,TLR7,TLR11)所识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的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的电泳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正常小鼠的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的电泳率均呈双峰型。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的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表现为电泳率快的T细胞比例增高。感染后自愈的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突出地表现为电泳率慢的B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结淋巴细胞以电泳率呈快慢适中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更为明显。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免疫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4天抑制试验法,观察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均使原虫滋养体膜结构损伤,表现为虫体表膜、食物泡膜、限制膜、线粒体膜、内质网、核膜呈现肿胀及膜间隙增宽。有些虫体表膜、食物泡膜呈现多层螺纹膜样改变。严重病变的原虫滋养体退变崩解,结构消失,残留退变的食物泡和吞噬泡散在红细胞内。此外,还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抑制作用。试验证明,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滋养体的超微结构损伤部位和病变特征基本相同;并提示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管惟滨,孙树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疟疾仍然是当今人类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一亿二千万疟疾患者,带虫者达三亿。由于疟原虫的抗药性和媒介按蚊对杀虫剂也产生抗性,因此常用的药物防...  相似文献   

18.
硝喹(nitloquine,C1679)醋酸盐是一种新抗疟药,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明它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的增殖,并且已有证据表明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抑制疟原虫核酸的合成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特设计本实验以观察硝喹对氯标记核酸前体物掺入疟原虫核酸的影响,并用乙胺嘧唑作PR性对照,对氨基苯甲酸(PABA)、叶酸和四氢叶酸作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应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在国内建立了5株分泌抗约氏鼠疟(BY265)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MS1-5。鉴定结果表明:(1)MS1-5能使子孢子表面染以三种着色方式的特异性荧光,其抗体活性能被全虫子孢子所阻断。(2)各株单抗之间对抗原能产生竞争性抑制,提示MS1-5是针对子孢子表面同一个抗原决定簇的。(3)免疫印渍结果表明,MS1、3、4、5均识别分子量为40Kd的CSP蛋白,除此之外,MS2、4尚能与72和64Kd的蛋白结合。根据它们同样能与MS1、3、5竞争结合抗原的事实,推断MS1-5能识别存在于不同分子上的共同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蛋白磷酸酶6(PyPPM6)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yPPM6蛋白功能区(359-644 aa),克隆入pET32a(+)载体。IPTG诱导PyPPM6重组蛋白表达,免疫小鼠后收集抗-PyPPM6免疫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和特异性。体外实验观察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形成和转化率及囊合子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表达PyPPM6重组蛋白;抗-PyPPM6免疫血清抗体滴度为1∶64 000;与对照组相比,抗-PyPPM6免疫血清可使配子体出丝减少78.8%,动合子减少78.7%,动合子转化率降低55.1%,蚊胃内卵囊减少40.4%。结论:PyPPM6蛋白具有较强免疫原性。抗-PyPPM6免疫血清具有良好的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