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126例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分析,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2月,我院对195例经脑CT或MRI检查,对发现珠网膜下腔出血或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R—DSA)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3D—DSA)检查,126例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12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阐述急性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方法根据脑动脉瘤类型采取翼点入路式、纵裂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21例术后复归,2例基底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3天死于脑血管痉挛所致广泛脑梗塞。结论急性期手术可以防止破裂脑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和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元凶蛛网膜下腔的血肿。  相似文献   

3.
高见  杨海庆  张莉  张晓红 《河北医药》2009,31(16):2083-208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整理78例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7.9%,后交通动脉最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约占全部后交通动脉瘤的44.4%。DSA可真实直观反应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对于部分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罂粟碱和3H疗法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方法脑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手术过程中央闭脑动脉瘤后,局部应用罂粟碱溶液反复冲洗.在暴露出的动脉表面覆盖浸有罂粟碱的明胶海绵。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常规静脉应用罂粟碱。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使用3H疗法治疗。结果本组36例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出院时GOS评分:Ⅴ级16例,Ⅴ级9例,Ⅲ级4例,Ⅱ级1例,Ⅰ级6例。结论应用罂粟碱和3H疗法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防止脑动脉瘤新方法治疗脑动脉瘤的常规方法是用金属夹子将动脉瘤周围的供血动脉夹住,防止血管瘤出血。此法虽有效,但可产生并发症。由英国Newcastle市总医院及Salford市Hope医院的介入放射学家研制出的方法是通过微导管将细白金丝线圈置入动脉瘤中...  相似文献   

6.
<正>动脉瘤一般好发于基底动脉环即Willis环及其周围,出血多积于脑底部的脑池、桥脑小脑角及小脑延髓池内。当动脉瘤遭到暴力打击破裂时,因外伤与出现临床症状在时间上紧密关联,所以“外伤诱发动脉瘤破裂”的结论容易被接受。脑实质内动脉瘤破裂的情况较复杂:其一,脑实质内动脉瘤少见,不容易想到此情况;其二,外伤后动脉瘤的破口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用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前循环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4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3例患者,33例治愈,7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其中24h内手术的患者,其治愈率明显高于24h之后的患者,手术时间越晚,重残率和死亡率越高。结论 采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王佃可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17-3618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患者的脑动脉瘤栓塞术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动脉瘤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配合积极护理,恢复良好,全部动脉瘤栓塞成功,术后复查MRI或全脑DSA,动脉血流供血正常.结论:脑动脉瘤栓塞术护理配合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的诊断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手术,特别是多发性动脉瘤,高难度巨大动脉瘤的手术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脑外科学者的注意。现将在日本新(?)市民病院脑外科手术16例脑动脉瘤中5例多发性动脉瘤做一分析,并就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及多发性动脉瘤破裂的确认问题做一探讨。临床资料 5例多发性动脉瘤约占全组动脉瘤(AN)31%,比报导的发病率较高。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为60岁。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艳  薛秋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3-124
目的总结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31例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在显微镜下行脑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获满意效果。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手术器械、显微镜的使用及术中默契的配合是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和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脑动脉瘤患者行国产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动脉瘤位置、形态、治疗操作过程以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32例脑动脉瘤患者均成功应用国产弹簧圈栓塞治疗。DSA和(或)CTA随访6个月,1例复发,重新行国产弹簧圈栓塞治疗。结论应用国产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高。  相似文献   

12.
栾颖  吴艳  孙杰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7):177-17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破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脑动脉瘤多见脑底动脉分叉之处,按其发病部位,4/5位于脑底动脉环前半,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血管造影术(MRA)在脑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经过DSA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与其术前脑血管MR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检查12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脑动脉瘤132个,以DSA为标准,比较MRA发现相应血管病变的数目,并计算出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达到82.8%(24/29),特异性达到93.2%(96/103),符合率达到90.9%[(24+96)/132], MRA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结论 MRA与DSA检查结果之间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行开颅夹闭术794例手术时机选择的体会。结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后第2~3天开颅夹闭术最佳,超早手术病死率、病残率高。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合并脑内血肿有小脑幕切迹疝可能者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意识障碍较重,或血压、呼吸不稳定者,给予保守治疗,若3d内病情好转,则行CTA检查,发现动脉瘤,于发病后第2~3天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若病情仍无好转,则2~3周后再行开颅夹闭术;I~III级脑动脉瘤患者,则发病后第2~3天开颅夹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我院5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脑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2例,后交通动脉瘤30例,前交通的动脉瘤中栓塞成功18例,失败4例;后交通动脉瘤中栓塞成功27例,失败3例。结论介入拴塞治疗脑动脉瘤可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对于手术时机动脉瘤本身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 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 3例 ,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 ;4例脑动脉畸形 1次性栓塞彻底 ,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 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刘健  孙业忠  刘窗溪  韩国强  陈益民  高方友 《贵州医药》2002,26(10):875-877,F00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共检出66例动脉瘤(共72个动脉瘤),根据影像结果拟定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普通脑血管造影和DSA检查49例,显示脑动脉瘤的阳性率为81.6%;行3D-DSA检查27例,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阳性率为96.3%,共检出66例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组36例,完全夹闭31例(86.1%),死亡2例(5.6%),并发症5例(1.39%)。血管内治疗组23例,完全栓塞者19例(82.6%),90%以上栓塞2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并发症2例(0.87%),无死亡病例。66例动脉瘤中有7例未治疗。结论:3D-DSA能够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清楚显示脑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对指导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2日~2017年9月23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将56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和观察组(血管栓塞介入治疗),28例/组。将两组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MMP-2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P 0.05);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MMP-2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五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应用在脑动脉瘤患者中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康复和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破裂的大脑中动脉瘤急性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DSA和/或CTA脑血管造影。采用翼点入路,由近向远侧解剖外侧裂,显露载瘤动脉,并常规行脑保护下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完成脑动脉瘤的分离和夹闭。如果存在脑内血肿,则首先完成大部分血肿清除,待脑压下降后再进入外侧裂完成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及留存肢体偏瘫,1例发生脑积水,行V-P分流术;2例发生癫痫,药物控制良好。结论 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实施脑保护下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是提高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疗效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断和后续介入或外科夹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48例患者52个脑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三维DSA与常规脑血管造影比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也为脑动脉瘤的外科夹闭或介入治疗提供了丰富信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