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冠心病 (CHD)及健康者男女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 Hae (β Hae )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差异。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CHD患者 94例 (男 82例 ,女 12例 ) ,健康对照组 6 8例(男 31例 ,女 37例 ) ,采用酚 /氯仿抽提方法从白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 DNA,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加 Hae 内切酶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片段 ;Follin酚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在 CHD患者和健康者中 ,男女性别间 βHae 多态性分布频率明显不同 ,女性 H1H2杂合基因型比例高于男性 (男比女 :CHD组为 0 .31比 0 .5 0 ,对照组为0 .13比 0 .32 ,P <0 .0 5 ) ,男性表现为 H2 H2纯合基因型 (CHD组比对照组为 0 .0 5比 0 .0 3) ,女性未发现 H2 H2基因型 (P <0 .0 5 )。男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女性高 ,CHD组分别为 (5 .4± 0 .9) g/ L ,(4.7± 1.1) g/ L ,P <0 .0 5 ;对照组为 (4.5± 0 .9) g/ L ,(4.4± 0 .8) g/ L ,P >0 .0 5。结论 :无论是 CHD患者还是健康人群 ,男女性别间βHae 多态性分布频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III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Ⅲ多态性 (H1H1、H1H2、H2H2 )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66例CHD患者和 5 3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 βHaeⅢ多态性分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抽提DNA采用酚、氯仿方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采用Follin酚法。结果 ( 1)CHD患者携带H1H2 ,H2H2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2 ) βHaeⅢ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65 ,P <0 0 0 1) ,以 βHaeⅢ酶切位点缺失的H1H2、H2H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CHD患者携带H1H2 ,H2H2基因型频率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 ,是CHD患者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脑梗死(CI)及健康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Ⅲ(βHaeⅢ)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性别间差异.方法 对102名发病10 d内的CI患者(男61例,女41例)和53名查体者(男35例,女18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OLP)的方法 ,分析受试者的基因型,用Follin酚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浓度.结果 在CI患者和健康者中,βHaeⅢ多态性分布频率存在性别间差异.女性H1H2杂合基因型比例高于男性(P<0.05),男性表现为H2H2纯合基因型(CI组比对照组为0.99比0.29),女性未发现H2H2基因型(P<0.05).CI组男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女性高[(3.8±0.8)g/L vs(3.1±0.3)g/L,P<0.05].结论 无论是CI患者还是健康人群,βHaeⅢ多态性分布频率存在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Ⅲ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Ⅲ多态性(H1H1,H1H2,H2H2)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6例CHD患和53例健康对照分别进行βHaeⅢ多态性分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冠心病亚型的关系.方法 1485例因胸痛或非侵入性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成年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被分为冠心病组(n=1019)及对照组(n=466),冠心病组又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67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345).应用 von 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多聚酶链反应(PCR)和Hae Ⅲ内切酶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结果 ACS组及SAP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CS组最高(ACS组380.92±92.35 mg/dL,SAP组352.49±94.89 mg/dL,对照组311.72±87.09 mg/d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均<0.001).在对照组及SAP组中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为高(对照组AA为363.83±76.66 mg/dL,与GA的337.83±77.43mg/dL或GG的295.28±88.06 mg/dL比较,P均<0.05;SAP组AA为429.82±93.35 mg/dL,与GA的368.30±90.39 mg/dL或GG的337.89±94.32 mg/dL比较,P均<0.05),而在ACS组未见此趋势.各组之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A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纤维蛋白原βG-455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基因β G-455-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年轻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年龄≤45岁)纤维蛋白原基因β G-455 -A单碱基置换,探讨遗传因素对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男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首次发病年龄分组,≤45岁首次发病者75例(≤45 岁组),≥46岁首次发病97例(≥46 岁组),健康对照组4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寡聚核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基因β G-455- A单碱基置换,同时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mg/dl).结果 (1)≤45岁组与≥46岁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A/A,G/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01).(2)在3组内,A/A,G/A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G /G基因型,而且存在明显正相关(r=0.49,P<0.001).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心肌梗死患者中,≤45岁组与≥46岁组相比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相对较低,分别为(348.7±93.8)mg/dl和(355.1±95.7)mg/ dl,尽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析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可以进一步说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亦受年龄、吸烟因素的影响.年龄增大,吸烟指数 (年×支/d)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亦相应增高.结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基因β G-455-A多态性改变认为可能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 10 2例有典型心绞痛或不典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水平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浆 fg的关系 ,同时观察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 fg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1)、5 3例心绞痛患者的 fg水平明显高于 3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 ( 3.86± 0 .70 g/L,3.37± 0 .62 g/L ,P<0 .0 1) ;12例急性心肌梗死之 fg明显高于心绞痛 B组与正常组 A组 ( 5 .83± 1.85 g/L ;3.37± 0 .62 g/L ;P<0 .0 1) ;2 )、在不同的狭窄支数亚组中 ,Fg水平与病变支数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 fg水平明显升高 ,说明 fg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启动区-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并使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内-148C/T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 e 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均为遗传平衡群体(P〉0.05);冠心病组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6.411,P〈0.05);冠心病组血浆Fg水平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t=4.138,P〈0.01);冠心病组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对照组CT+TT(t=2.889,P〈0.05)。冠心病组内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CC型(t=3.066,P〈0.05),对照组内CT+TT基因型血浆Fg水平高于CC型(t=2.676,P〈0.05)。结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Fgβ-148C/T存在基因多态性并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6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及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CHD患者不但血浆Fg浓度明显增高,而且其分子功能也明显增强。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Fg浓度有动态变化,但Fg功能无明显动态变化。③AMI有无并发症者的Fg浓度及分子功能均有所增高。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子功能增强也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0):931-934
目的 分析β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B)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40例冠心病患者和240例正常对照者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1)冠心病组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4%和25.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冠心病组各基因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基因型,两组携带GA基因型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同组携带GG基因型者,携带AA基因型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同组携带GA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 bp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A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易感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产生联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210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浆Fig、血清Lp(a)水平,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Fig、血清Lp(a)的关系。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Fig和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80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者(P〈0.05),Lp(a)及Fig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但Fig水平在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ig与Lp(a)水平成正相关(r=0.287,P〈0.05),而Fi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Fig、血清Lp(a)是冠状动脉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纤维蛋白原Bβ基因启动区的两个多态性位点Bβ 14 8C T和 4 5 5G A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对冠心病组 (14 8例 )和健康对照组 (173例 )进行了研究 ,发现Bβ 14 8T和 4 5 5A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中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 14 8CT及 4 5 5GA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不同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差异 , 14 8CC和 4 5 5GG < 14 8CT和 4 5 5GA < 14 8TT和 4 5 5AA。冠心病患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人群同一基因型比较 ,冠心病患者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纤维蛋白原Bβ基因启动区 14 8C T和 4 5 5G A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并可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纤维蛋白原Bβ 14 8C T和Bβ 4 5 5G A多态性位点呈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Kozak序列-5T/C及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Kozak序列-5T/C和纤维蛋白原(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健康体检者130例(对照组)和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用PCR-RFLP检测GPⅠbKozak序列-5T/C和Fibβ-148C/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频率分布特点及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β-148C/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30.1%,对照组为21.9%,(P<0.05),脑梗死组GPⅠ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48.7%,对照组为39.6%,(P<0.05),两个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为-0.018(P>0.05)。结论Fibβ-148C/T位点T等位基因和GPⅠbKozak序列C等位基因是雷州半岛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二者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C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脂蛋白(LP)a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6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对照组36例,检测血浆Fg、PLT、MPV和血清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结果:冠心病组Fg、LP(a)、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LT两组问无显著差异。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Fg、LP(a)、MPV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联合应用Fg、LP(a)、血小板指标评价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国甘肃汉族、回族人群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S128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对血清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甘肃汉族、回族冠心病患者108例、42例及两民族健康对照者96例、50例.检测他们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S128R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SR基因型携带者的E-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SS基因型者(40.26±3.61 vs 22.21±4.23)(P<0.01).E-选择素G98T各基因型分布在两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联,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的水平,R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候选基因,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不起直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