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尝试采用新生幼犬制作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对新生杂种幼犬进行胆总管双重结扎(胆管结扎组,n=22)或双重结扎并加以切断(胆管切断组,n=22),建立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手术后2、4、6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次日所有幼犬均出现尿色深黄,排便陶土样.术后2周时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汇管区纤维组织轻度增生;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局部纤维间隔形成,纤维间隔逐渐向小叶内伸展,局部具有特征性的胆栓形成;最终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术后2周,胆管结扎组46%(6/13)的动物出现胆管再通现象,而胆管切断组21%(3/14)的动物出现胆管再通现象,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对幼犬进行单纯胆总管结扎或胆总管结扎后切断都可成功制作出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但后者成功率更高;幼犬胆管阻塞后形成肝纤维化比较快,自发逆转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胆管部分梗阻致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Sham,S)、胆管部分梗阻组(Partial Bile Duct Obstruction,PBDO)。PBDO组再分为1,2,3,4周组。PBDO组大鼠将胆总管部分阻断致胆管部分梗阻、胆汁淤积形成肝纤维化。N组及S组于术后1周、PBDO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下腔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肝组织切片经HE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胆总管部分阻断后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汁淤积。术后1周肝细胞水肿,毛细胆管及胆管上皮增生。术后2周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随着观察时间延长,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变性逐渐加重。结论采用胆总管部分阻断可建立稳定的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胆管部分梗阻致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Sham,S)、胆管部分梗阻组(Partial Bile Duct Obstruction,PBDO)。PBDO组再分为1,2,3,4周组。PBDO组大鼠将胆总管部分阻断致胆管部分梗阻、胆汁淤积形成肝纤维化。N组及S组于术后1周、PBDO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下腔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肝组织切片经HE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胆总管部分阻断后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汁淤积。术后1周肝细胞水肿,毛细胆管及胆管上皮增生。术后2周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随着观察时间延长,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变性逐渐加重。结论采用胆总管部分阻断可建立稳定的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汁性肝纤维化时胆管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表型转变的特点.方法 制作胆管结扎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术后1周和2周时肝内胆管细胞的上皮和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胆管结扎后胆汁淤积,引起肝内汇管区胆管细胞显著增生以及围胆管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基质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胆管结扎组大鼠胆管细胞均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蛋白CK19,但胆管结扎组肝内胆管细胞也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FSP1/S100A4.胆管结扎1周时,汇管区内新生小胆管呈Vimentin强阳性,2周时增生胆管周围许多细胞也呈Vimentin阳性.但两组大鼠胆管细胞均不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α-SM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胆管细胞周围.结论 在胆汁性肝纤维化进程中胆管细胞增生并发生一定程度的上皮一间质表型转变,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胆总管部分梗阻加感染法建立模型,观察肝胆管结石成石情况、胆管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胆总管结扎至1.45mm粗细,注入动物标准致病菌O157K88大肠杆菌液2.5×104菌株/kg,术后3周、5周、7周取材,观察肝叶质量变化,肝胆管成石情况,做HE、VG染色。结果受累肝叶萎缩纤维化,未累及的肝右叶代偿肥大;建模3周胆管成石率为87.5%,胆囊成石率为75.0%,5周、7周成石率全部为100%,各兔形成结石数量多少不等。3周时胆管上皮坏死脱落,有黏膜下小脓肿形成,管壁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改变;5周时上皮细胞增生,壁内壁外见黏液细胞增生,胆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和蓝染的结石,壁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7周时胆管上皮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壁内外黏液细胞增多,胆管壁纤维增生,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增宽,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改变。结论量化胆总管梗阻程度和细菌量建立模型成功率高,成石率高。肝内胆管结石是以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为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IFNγ防治大鼠胆总管结扎所致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IFNγ对持续肝外性淤胆所致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持续肝外性淤胆模型,用药组于胆管结扎同时每日肌注IFNγ 5×104 U,用药2周;对照组则仅行胆管结扎而不用药。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能量代谢有关指标。结果:IFNγ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P<0.01或P<0.05)。在组织学表现上,用药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单纯结扎组(P<0.01)。用药组大鼠淤胆后肝羟脯氨酸及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升高明显受抑(P<0.01)。肝ATP及CP测定显示淤胆合并用药时两者均保持于较高水平。结论:IFNγ可有效抑制大鼠持续肝外性淤胆所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水飞蓟素在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纤维化模型组及水飞蓟素治疗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造模.4周后处死全部大鼠,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水飞蓟素治疗后大鼠血清中HA、LN和PCⅢ的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降低,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治疗后大鼠肝组织CTGF及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1),免疫反应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细胞的胞浆中.结论 水飞蓟素能有效地减轻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CTGF和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对经典结扎胆总管(BDL)复制模型方法进行适当改进。方法 80只SD雄性成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只、B组40只,分别运用胆总管结扎法和肝门部肝总管缝扎法先后两次造模,各取其中10只为假手术组进行对照,术后1周眼眶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术后4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脏组织α-SMA和CK-19表达水平。结果两种方法均表现出明显肝功能损害;标本胆小管增生明显,肝脏假小叶形成,达到早期肝硬化,肝脏α-SMA和CK-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胆总管结扎组死亡率为66.7%,肝门部肝总管缝扎组死亡率为26.7%。结论肝门缝扎法可成功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模型,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死亡率,提高模型质量及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对经典结扎胆总管(BDL)复制模型方法进行适当改进。方法:80只SD雄性成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只、B组40只,分别运用胆总管结扎法和肝门部肝总管缝扎法先后两次造模,各取其中10只为假手术组进行对照,术后1周眼眶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肝功能(AST、ALT、ALP、TBIL、DBIL、GGT、A/G)检测,术后4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脏组织α-SMA和CK-19表达水平。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均明显肝功能损害表现;部分标本胆小管增生明显,肝脏假小叶形成,达到早期肝硬化,肝脏α-SMA和CK-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胆总管结扎组死亡率为66.7%,肝门部肝总管缝扎组死亡率为26.7%。结论:肝门缝扎法可成功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模型,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死亡率,提高模型质量及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四氯化碳、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的病理学改变,初步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组SD大鼠以3 mg/kg的剂量(首次剂量加倍)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橄榄油=1∶1),每周2次,连续注射6周;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组SD大鼠每日按照10 mL/kg剂量灌服酒精混合物(酒精∶吡唑∶玉米油=10 mL∶25 mg∶2 mL),同时每周2次按0.3 mL/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1∶3),连续造模60 d;胆管结扎组大鼠按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腹部皮肤消毒,无菌操作沿腹部正中线剪开腹腔,分离出胆管,在胆管近端和远端2处结扎胆管,28 d后结束实验.试验结束后麻醉动物,解剖取动物肝脏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四氯化碳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现为弥漫性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现为胆管增生、肝炎、肝纤维化.结论 这3种方法都可以引起大鼠肝脏发生纤维化,其中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造模方法适合于临床胆汁淤积所致肝纤维化的模型建立,其它两种方法适合于化学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构建相应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阻塞对大鼠肝脏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胆总管结扎组(BDL,n=50)和假手术组(n=10,仅游离胆总管不予结扎).BDL组据结扎持续时间又分为BDL3、BDL7、BDL14、BDL28和BDL42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第3、7、14、28、42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 (ALT)等肝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假手术组于术后7 d行上述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大鼠肝脏功能指标明显改变,血清TBIL、DBIL、TBA值在阻塞早期(BDL3 或BDL7 组)为最高,后呈下降趋势,至实验末期(BDL42组)时仍高于对照组;ALT等酶学指标也有类似变化.BDL组大鼠的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为肝内小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结论:大鼠肝脏功能阻塞早期即发生明显的损害,机体可产生一定的代偿以改善肝功能,但持续存在的胆管阻塞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大鼠阻塞性黄疸期内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显示其肝功能测定值并不能反映其肝脏组织的实际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胆管结扎(BDL)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18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E组)组,BDL组和Ang-(1-7)治疗组。假手术组:行开腹术再关腹,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生理盐水;BDL组:开腹结扎胆总管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生理盐水;Ang-(1-7)治疗组:BDL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Ang-(1-7)。4周后宰杀动物、取肝组织,行Masson胶原染色,肝纤维化评分,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BDL组相比,Ang-(1-7)治疗组肝纤维化评分(2.33±0.52 vs 5.17±0.75)、胶原面积(23.71±3.43 vs 89.77±9.92)、羟脯氨酸含量(0.36±0.03 vs 0.52±0.04)、α-SMA的表达(54.11±17.55 vs 191.84±31.72)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1-7)对胆总管结扎所致的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omplications of hepatic fibrosis associated with bile duct ligation and the potential curative role of sepia ink extract in hepatic damage induced by bile duct ligation.
Methods Rattus norvegicus ra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Sham-operated group, model rats that underwent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BDL), and BDL rats treated orally with sepia ink extract (200 mg/kg body weight) for 7, 14, and 28 d after BDL.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hepatic enzymes, ALP, GGT, bilirubin level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BD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epia ink extract. Collagen deposition reduced after sepia ink extract treatment as compared to BDL groups, suggesting that the liver was repaire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iver treated with sepia ink extract showed moderate degeneration in the hepatic architecture and mild degeneration in hepatocytes as compared to BDL groups.
Conclusion Sepia ink extract provides a curative effect and an antioxidant capacity on BDL rats and could ameliorate the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holestasis.  相似文献   

14.
NO与梗阻性黄疸时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肾脏功能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及肾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2周分别检测正常组(N组,n=10)、胆总管结扎组(BDL组,n=20)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组(L-NAME组,n=20)大鼠血浆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测肾内血浆胆红素无明显变化,尿素氮、肌酐与NO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水平相似,其间无明显差别,肾内iNOS表达亦不明显。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肾功能明显受损,血浆NO水平增高,肾内iNOS表达增加,NO在肾功能损害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梗阻性黄疸肾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Ni S  Li Y  Huang S  Luo W  Li C  Li X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211-214
目的观察大鼠正常肝脏和肝纤维化(HF)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差异及培哚普利(Pe)和氯沙坦(Lo)对其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术(BDL组)、Pe 14 d和30 d及Lo 14d和30d组,6只/组。BDL组和治疗组均通过BDL制备大鼠HF模型。予Pe(2 mg/kg)和Lo(50 mg/kg)灌胃,1次/dc 14 d和30 d后分别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肝脏TLR4水平。结果 BDL 14 d组大鼠肝脏TLR4为Sham组的(6.53±1.11)倍(P<0.05);Pe 14 d组和Lo 14 d组TLR4分别下降到Sham组的(1.71±0.41)倍(P>0.05)和(0.95±0.38)倍(P>0.05)。Pe 30 d组和Lo 30 d组大鼠肝脏TLR4分别回升为Sham组的(6.51±0.87)倍(P<0.05)和(5.64±0.87)倍(P<0.05)。结论大鼠HF后肝脏TLR4水平上升,Pe和Lo可降低实验性HF组织的TLR4水平,但长期服用其抑制TLR4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大鼠免疫性与淤胆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大鼠肝脏长期暴露于猪血清后可出现免疫损伤及随后发生的肝纤维化,而胆总管结扎后亦可诱导大鼠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终发生肝纤维化。这两种损伤后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机制均不同。本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处理后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探讨炎症与纤维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IPS)(3ml/kg,1次/周,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纤维化(IPS组)。通过结扎胆总管诱导急性淤胆性肝纤维化(BDL组);(2)采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评价肝脏组织学改变;(3)采用抗αSMA抗体、抗ED1抗体、抗CK7抗体、抗CD45抗体对肝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4)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肝脏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激活对胆总管结扎(BDL)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给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小鼠开腹但不结扎胆总管,模型组小鼠双线结扎胆总管并中间离断,假手术后给药组和治疗组小鼠手术前3 d腹腔注射VDR激动剂帕立骨化醇(200ng·kg-1,每周3次),术后继续给药5 d。术后第5天取小鼠肝脏,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和肝纤维化程度。二氢乙啶(DHE)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3(Sirt3)、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α-平滑肌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和假手术后给药组小鼠肝细胞形态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组织中出现大量浸润的炎性细胞、点状样灶状坏死区,在肝小叶之间出现条索状的胶原沉积;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坏死灶面积明显缩小,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改善。天狼猩红染色,假手术组和假手术后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仅大胆管周围存在少量的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肝组织汇管区胶原沉积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胆管周围胶原沉积减少。DHE染色,假手术组和假手术后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仅在汇管区存在少量的红色荧光;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汇管区及大胆管周围呈现出明显增多的红色荧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红色荧光的强度降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假手术组和假手术后给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ir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GG1、α-SMA和Col 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Sir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OGG1、α-SMA和Col 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VDR激活通过上调Sirt3蛋白降低氧化应激导致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缓解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24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8 只大
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 组);胆总管结扎组(BDL 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
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 vs (19.73±3.54), P=0.0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0.17) vs (0.98±0.11), P=0.00],BDL+SP组较BDL组
表达下降[(1.15±0.09) vs (3.08±0.17),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
下降[(0.71±0.12) vs (1.75±0.15), 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
关系(r=0.890, P=0.000)。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 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