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心病病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约占全部病因的90%以上,冠状动脉痉挛也是病因之一;非粥样硬化因素引起的冠脉狭窄较少见,病因有数十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静坐、酗酒、高尿酸血症、精神因素等.在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代谢紊乱综合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包括了混合型脂质异常血症、胰岛素分泌过多、糖耐量降低、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其中,胰岛素抵抗是关键因素.在上述综合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发生脂质沉积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使管腔狭窄;当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后,引起红色或白色血栓形成,致使管腔完全性或非完全性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vWF因子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vWF因子水平明显增高.结论:vWF 因子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指标,同时可作为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研究指标.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属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临床最早应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1987年又开发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PTCA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临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内容,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1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有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习惯的患者例数均减少,但研究组减少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结论: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硒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4 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组 )患者进行血清硒的检查并和同年龄组 92例正常人 (对照组 )比较 ,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硒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硒均值 ( P<0 .0 5)。提示硒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锐  高萍  褚红 《海军医学杂志》2000,21(2):115-1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 117例冠心病患者和 91例健康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患者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 0等时域指标均低于正常人 ,且差异非常显著 ,冠心心梗组比非心梗组各项时域降低 ,但两者相差不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 ,其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因此HRV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英花  赖云萍 《中外医疗》2013,(28):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62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体会。方法该院于2009年1月—2013年6月接收62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1例。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B组则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转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A组的生活方式转变情况包括吸烟、饮酒均显著优于B组,而其体质量超标和缺乏运动的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便于操作,危害性相对较小,术后恢复所需时间短,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血管重建。该文简要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胃肠道功能的监护。重视呼吸系统的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结果:26例病人,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9例心律失常,无护理并发症,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风险大,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张建英  司海流 《吉林医学》2011,(11):2133-2134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预防诊断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CH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变化。结果:CHD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增高与CHD发病密切相关,血尿酸增高可作为CHD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功能恢复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NEC-CABG)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1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EC-CABG组69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NEC-CABG组51例,不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旁路移植手术。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记录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用量、血液超滤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输血量等。结果:NEC-CABG组CO、CI、LVSWI较EC-CABG组恢复快;NEC-CABG组使用IABP(1.9%)较EC-CABG组(8.6%)明显降低(P<0.05);NEC-CABG组机械通气时间较EC-CABG组短,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且EC-CABG组多需要进行血液超滤。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显示了良好的心功能恢复效果,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Inanattempttoavoidthedeleteriouseffectsof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 ,off pumpcoronarybypasssurgeryhasrecentlybeenrediscoveredandrefined Overthepastdecade ,theuseofoff pumporbeating heartcoronaryarterybypass (OPCAB)surgeryhassincebecomemorepopularandwidelyused Intriplevesseldisease ,accesstothelateralandposteriorwallvesselstofacilitatecompleterevascularizationevolved ,accompaniedbytechnicaladvancesintheinstrumentationforstabilizationoftheheart Multiplepreviousauthorshavereportedaseriesofoff…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111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功能(LVEF)均<40%,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接受OP-CABG,B组接受并行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BH-CABG).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均死亡2例.两组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心肌梗死及肾衰竭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比例、围术期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P<0.05).结论 对于LVEF< 40%的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OP-CABG优于OnPBH-CABG,其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预后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应用体外循环22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1例,为同术期心肌梗塞:1例术后10d室颤,急症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恢复正常。39例顺利出院,随访无心绞痛症状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和于术方式、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全再血管化及围术期密切监护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0P—CABG)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056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资料、手术过程、围术期合并症、住院费用及出院情况,并完成中远期随访。结果 入组患者术前肌酐浓度为(184.56±145.9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34.57±12.61) mL·min-1·1.73m-2,其中CKD 3期739例、4期226例、5期91例。左主干病变183例(17.3%),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02±0.73)支。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936例(88.6%),平均完成冠状动脉吻合数(2.92±0.82)支。围术期病死率为64例(6.1%),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需透析患者83例(7.9%)、二次开胸止血率73例(6.9%)、围术期心肌梗死134例(12.7%)、新发房颤155例(14.7%)。术后随访率为92.2%,随访时间6(1,11)年,长期生存率93.6%,其中全因死亡58例,2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术后新增长期透析患者34例。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左主干病变与围术期死亡成正相关(P=0.039,0.037,0.020,0.009,0.000),而非体外循环手术与围术期死亡呈负相关(P=0.002);术前透析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及三酰甘油浓度控制不佳,随访期间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0.003,0.031)。结论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的风险高于普通患者,其中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及左主干病变是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非体外循环可能是患者围术期恢复的保护性因素。此外,术前透析史、COPD病史及三酰甘油控制不佳则是术后中远期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陈敏  巩固  董辉  张英民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2,23(15):1411-1413
目的 通过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时心脏的移位受压 ,分析与吻合冠状动脉相关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方法  4 7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 ,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 ,采用 CTS和 octopuz两种固定器暴露吻合部位 .结果 少数患者在吻合右冠状动脉 (RCA)和对角支 (D) ;钝缘支 (OM)时需辅以去甲肾上腺素 0 .0 2~ 0 .2 0 μg·kg- 1·min- 1 以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9.3k Pa以上 .在所有吻合区每搏量 SV和心脏指数 CI都有少许下降 ,前降支 L AD下降 1m L和 2 0 0 m L· m in- 1· m- 2 ,RCA下降 2 m L 和 2 80 m L·min- 1· m- 2 ,D下降 6 m L 和 2 2 0 m L· min- 1· m- 2 ,OM下降 1.6 m L和 2 2 0 .0 m L ,与吻合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在心脏复位 15 min后 SV和 CI恢复原来水平 .结论 非体外冠脉架桥手术时 ,心脏的受压和移位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以上改变是短暂的且在生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