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全省无儿童白喉病例,但在成人(在押犯人)中局部时有发生。为了制订更有效的防制措施,现将全省白喉疫情监测情况报告如下:一、无白喉病例的县(市、区)逐年增加:自开展计划免疫以来,无白喉病例的县(市、区)逐年增加,到1991年底,连续5年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有66个,占97.05%。连续10年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有64个,占94.11%。二、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我省 DPT 预防接种率由1980年的92.23%上升到1991年  相似文献   

2.
吴登科  黄会  吴戈  黄生权  陈敏 《疾病监测》2010,25(4):261-262,266
目的分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1990-2008年湘西州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08年湘西州甲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5.76/10万~76.9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3.06/10万,流行高峰年是1990、1998、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76.99/10万、25.01/10万、25.66/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构成比从1991年的55.56%下降到2008年的11.01%。1990-2008年,甲肝先后在吉首、永顺、龙山、凤凰等地局部流行,4县市人口数所占全州总人口数分别为8.93%、18.63%、20.11%、14.01%,甲肝流行年报告病例数分别占同期全州病例总数的33.49%、34.01%、47.90%、46.07%。病例职业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1.52%。年龄分布:0~4岁儿童发病率逐年下降,5~14岁儿童和学生是该病高发人群。结论 湘西州甲肝发病呈周期性波动,间隙8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今后工作重点要把学生作为甲肝疫苗的首选接种对象。发生甲肝流行时,学龄前儿童必须接种甲肝疫苗。落实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恩学 《疾病监测》1999,14(7):258-259
白喉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市自从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已连续20年无白喉病例发生。为确切了解本市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客观评价预防接种效果,预测流行趋势,为今后进一步巩固消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9月对197名健康人群进行了白...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87年开展冷链运转以来,随着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麻疹发病随之得到了明显控制,1989和1990年两年无病例报告。但1991年3月我县石榴坪乡发生麻疹病例以来,疫情不断扩大,到12月底全县有14个乡(镇)、28个村发生235例,发病率达97.54/10万。死亡一例,病死率0.43%。暴发流行于5乡8个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53(154/235)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特征:1.城乡发病比较:城镇发病率190.63/10万(52例),农村发病率85.66/10万(183例),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x~2=27.35,P<0.01。2.发病时间:自3月下旬报告病例以来,发病  相似文献   

5.
张伟  侯吉兰 《疾病监测》1993,8(3):65-69
为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和区域人群百、白、破免疫水平,为修订和实施计划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站于1990年3~8月与各地州及部分县级卫生防疫站合作进行了大样本量的人群血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试剂与方法1、百日咳菌液(100亿/毫升)、百日咳Ⅰ期标准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2、标准白喉抗毒素(10IU/ML)、标  相似文献   

6.
我市自1961年开始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以下简称糖丸)以来,发病率逐年下降,1984~1989年亦无病例发生。1990年4~5月份突然于杨家庄乡大尹村局部发生爆发流行,报告如下: 首发病例于1990年4月30日,最晚一例于同年5月14日发病。本次局部爆发流行共发生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49/10万,男女之比为4:3,年龄最小的10个月,最大的6岁,4月份1例,5月份6例,发病高峰在5月份。  相似文献   

7.
陈秀云  王曼 《疾病监测》2018,33(5):433-437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1964-2016年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脊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不同阶段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变化趋势。结果 1964-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累计报告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流脑、乙脑发病166 229例,死亡5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8.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67/10万。突击预防接种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下降了27.43%。计划免疫阶段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年平均发病率比突击预防接种阶段分别下降了88.96%、95.66%、99.48%和97.76%。扩大免疫规划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比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87.73%,麻疹发病率在2004-2008年大幅回升;自1989年以来,除1997年和2015年分别报告1例百日咳病例外,其余年份均无病例报告;自1992年以来连续25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自1991年以来连续26年无脊灰病例报告。疫苗使用阶段流脑、乙脑年平均发病率比疫苗使用前阶段分别下降了99.61%和97.51%,扩大免疫规划阶段流脑、乙脑年平均发病率比疫苗使用阶段分别下降了81.82%和95.16%。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比实施计划免疫前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疫苗免疫规划对控制传染病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抗体水平,为有效控制百白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在铜川市4区(县)随机抽取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健康人群368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 结果 2011年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38.0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4.56 U/ml;白喉抗体阳性率94.02%,安全保护率60.87%,GMC为1.61 IU/ml;破伤风抗体保护率55.71%,GMC为2.70 IU/ml。 结论 铜川市健康人群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低,7岁以上人群白喉及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较低。预测铜川市近年不会发生白喉及新生儿破伤风疫情,但存在百日咳流行的隐患。故今后应通过加强百日咳的诊断及时规范管理病例,避免传播,还应按免疫程序及时加强免疫,并建议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低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含量的疫苗。  相似文献   

9.
赛运和  朱昌福 《疾病监测》1996,11(8):294-295
淮南市农村地区健康儿童白喉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赛运和,宋永平,朱昌福,葛明洁,郭家宝,盛绍勤随着白百破混合苗广泛使用,我市白喉已连续12年无病例报告。但近年来,我市毗邻地区白喉病例却不断发生。为客观评价我市现阶段白喉流行的可能性,并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济南市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方法对2007年报告和发现的流腮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流腮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2007年济南市报告流腮疑似病例702例,发病率为11.49/10万,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和冬季,发病年龄集中在3~12岁,占发病的68.95%,疑似病例发病率城区高于县(区),分别为14.94/10万和10.55/10万,实验室诊断农村病例阳性率高于城区,分别为55.89%和39.27%。并发症发生率2.12%,有免疫史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无免疫史病例,分别为0.42%和3.00%。结论流腮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建议开展流腮免疫策略研究,制定合理、规范、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案并加以实施,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流腮发病。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深化卫生工作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建全、完善预防保健工作新体制,使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在改革中迈出了可喜的步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迄今,全市已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连续10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3/10万左右,连续8年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左右。1989年3月份,经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省卫生厅联合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14年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初步了解三峡库区县和非三峡库区县乙脑的发病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乙脑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将重庆市分为三峡库区县和非三峡库区县,按2008年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后(2004-2008年、2009-2014年)分段进行乙脑发病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 重庆市三峡库区县和非库区县乙脑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82/10万和1.12/10万,病死率分别为3.25%和2.82%。11年间两地区发病率变化趋势相同,病例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发病均集中在7-8月,均以 15岁以下病例为主(98.77%)。库区县乙脑发病率从2004-2008年的1.34/10万降至2009-2014年的0.36/10万,非库区县的发病率从1.62/10万降至0.68/10万,库区县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非库区县(P 0.01)。疫苗常规接种前后非库区县的病死率分别为3.96%和0.45%,而库区县病死率分别为3.54%和2.36%。疫苗常规免疫后,0~14岁各年龄组发病率库区县除3岁和4岁年龄组外均低于0.05/10万,非库区县均低于0.10/10万。结论 重庆市三峡库区县与非库区县11年间乙脑发病趋势及季节分布与全国相近。2008年乙脑疫苗常规免疫后库区县0~14岁组发病率显著下降,提示三峡水库周边环境因素对乙脑发病未造成明显影响,库区县乙脑疫苗预防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需加强易感人群保护及病例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1996~1997年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晋琳  毕诚 《疾病监测》1999,14(3):92-94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深入,白喉类毒素的广泛应用,白喉的发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全省已12年无白喉病例发生。但近年来我省的白喉疫情也受到了外省流动人口传入的威胁。因此为了解人群的白喉免疫现状,加强免疫监测,我们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在江苏省的苏北...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白喉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有望 《疾病监测》1993,8(2):52-55
白喉曾是严重危害儿童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五、六十年代,我国有过5次大流行(1953、1955、1959、1960和1964年)。六十年代初,白喉类毒素(白类)研制成功,儿童中普及接种,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八十年代分期配备冷链系统,白类接种工作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儿童免疫保护率明显上升,白喉发病率持续下降,有的县(市)已几年或十几年无白喉病例报告。但少数地方近年又出现回升,显示出一些新的流行病学特征,在这种形势下,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加强科学研究,采取了新的预防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阜宁县1956~1990年流脑共有三次流行高峰。1965年和1976年的流行高峰分别比全国提前了3年和1年,发病率为713.8/10万和208.13/10万,第三次高峰的1984年发病率为115.39/10万,是当年全国发病率的10倍多,1985年发病率降至9.24/10万,以后持续下降,1990年降至0.65/10万。流行强度,六十年代高强度流行年(发病率>100/10万),七十年代以低强度(<50/10万)流行年为主,八十年代仅发生1次大流行,而且在流行前无发病率和定基  相似文献   

16.
截止6月11日中午11时,共收到疫情报告141份,有3个监测点未能按时上报疫情,这3个监测点是:辽宁阜新县、湖南凤凰县和四川崇庆县。(阜新县已连续3个月未报数据,请辽宁省站督促、检查,并查明原因。)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病例3485例,报告发病率为34.52/10万,较去年同期(41.25/10万)有所下降。本月城市报告发病率为52.17/10万,农村为30.8/10万。肝炎:报告发病率为16.21/10万,较去年同期(18.58/10万)有所下降。安徽有一监测点肝炎暴发流行,发病157例,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我县自1984年全面实施冷链管理,各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培训了人员,制定了有关制度,县、乡、村均配备了一定的设备。冷链前(1977~1984年)7年,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和百日咳四种病总发病5622例,年发病率波动在64.34/10万~1482.35/10万,年均发病率566.67/10万,冷链后(1984-1990年)7年发病132例,年均发病率12.09/10万,经统计学处理,前后发病率有显著差异(x~2=5804.38,p<0.001)。其中麻疹大幅度下降,由冷链前年均发病率492.89/10万,下降至冷链后8.34/10万,降低98.30%;脊髓灰质炎、白喉冷链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5/10万和1.01/10万,冷链后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1月我们用Schick试验(ST)、间接血凝(IHA)、ELISA三种方法对本县四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432名少年儿童进行白喉免疫水平监测。结果ST阴性率83.22%,HA阳性率84.63%,人群白喉抗毒素几何平均滴度(GMT)1:34.1,平均抗毒素单位0.06674HAIu/ml。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市在1990年5~7月间发生一起罕见的白喉暴发,经采取以精制白喉类毒素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很快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其控制,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及病例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白喉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2.病原学:采集患者咽拭子,培养、分离白喉杆菌。作生化鉴定、毒力试验。3.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结合病原学或流行病学。二、调查结果(一)流行经过:首例病人李××,男,21岁,呼市橡胶厂工人。1990年5月18日发病,5月27日诊断为白喉,转传染病院治疗。5月30日至6月3日,对首例病人所在工厂进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济南市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麻疹专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济南市2009年麻疹发病309例,发病率为5.1/10万,麻疹发病率较2008年下降了71.26%。发病高峰在1~4月。患者以<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人群为主,分别占33.98%(105/309)和49.51%(153/309)。患者中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93.2%(288/309),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为9.71%(30/309)。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需要扎实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工作外,还需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