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手术创伤动员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入血与实体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将4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非手术1 d组、单纯麻醉组、手术创伤组(术后24 h、48 h、72 h、30 d组)及非手术30 d组,每组6只.单纯麻醉组24 h后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手术创伤组分别在术后24 h、48 h、72 h、30 d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EPC百分比;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术后24 h、48 h、72 h组EPC百分比与非手术1 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组、48 h组、72 h组、单纯麻醉组VEGF水平与非手术1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EPC百分比呈正相关(r=0.695 6,P<0.01),外周血EPC百分比与MVD无相关性(r=0.221 4,P>0.05),血清VEGF水平与MVD也无相关性(r=0.224 9,P>0.05).结论 手术创伤对移植瘤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的比例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MFC荷瘤小鼠模型,6周龄雌性615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PBS组和荷瘤西地那非组。接种移植瘤24 h后荷瘤西地那非组每天给予西地那非灌胃,荷瘤PBS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PBS灌胃。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西地那非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升高(P<0.05),外周血CD4+/CD8+的比值降低(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58,P<0.01)。与荷瘤PBS组相比,西地那非可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28 d后抑瘤率为41.2%,且可以降低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5),提高外周血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升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西地那非可能通过抑制MDSC数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长时程吸氧对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行肝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肺内分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肝切除术的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7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6),术毕回病房经鼻导管低流量(2~3 L/min)吸氧8 h;试验组(n=36),经鼻导管低流量(2~3 L/min)吸氧48 h。于麻醉前、术毕、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分别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变化,同时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脂多糖(LPS)、呼出气一氧化氮含量(FeNO)的变化;于术后48 h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8 h时点PaO2均高于麻醉前,(A-a)DO2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点PaO2均高于麻醉前,(A-a)DO2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点PaO2均低于麻醉前,(A-a)DO2均高于麻醉前(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点,试验组PaO2均高于对照组,(A-a)DO2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8 h、24 h、48 h时点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48 h时点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高于麻醉前(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点,试验组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时点,试验组炎症反应指标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6)低于对照组(6/36),住院时间[(5.2±2.3)d]短于对照组[(7.8±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延长吸氧时限至48 h能有效减轻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肺内分流,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RNAi技术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基因,探讨其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自行构建的以VEGF基因为靶向表达短发夹状RNA的重组质粒(pAVU6 27-VEGF-siRNA)转染到结肠癌HCT116细胞株中(C组),以空质粒(pAVU6 27)转染为阴性对照(B组),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未转染质粒的HCT116细胞株为空白对照(A组),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测量移植瘤的质量、体积观察移植瘤生长;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改变.结果 C组肿瘤瘤块的体积(0.169±0.009)cm3和质量(0.192±0.022)g明显小于A、B组(P<0.05).A、B组荷瘤组织中VEGF均表达强阳性,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呈棕黄色.C组荷瘤组织中VEGF呈弱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显著(P<0.05).C组荷瘤组织中MVD明显小于两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10,P<0.01).结论 应用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与其抑制移植瘤中VEGF的表达和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方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h、24h、72h和5d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和24h的MoCA评分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和5d的MoCA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的MoCA评分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的MoCA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全身麻醉轻,POCD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肝损伤模型兔42只,移植组及对照组各21只,在细胞移植组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的第7,14,28天,移植组及对照组分别处死7只,处死前行肝功能检查而后行肝脏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测定并比较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及MVD值。结果:细胞移植前,移植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无差别(P>0.05),细胞移植后各观察时点移植组的肝功能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及MV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内部各时点相互比较,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逐渐降低,第7,14天较第28天高(P<0.05),第7天较第14天高(P>0.05); MVD值逐渐增高,第14天及第28天较第7天高(P<0.05),第28天较第14天高(P>0.05)。对照组各时点比较,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逐渐降低,第7天较第14天及第28天高(P<0.05),第14天较第28天高(P>0.05);MVD值逐渐增高,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急性肝损伤模型的VEGF表达及MVD值增加,有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大鼠Walker-256肝肿瘤移植模型研究化学栓塞对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 方法:60只大鼠肝肿瘤模型在种植后第14天随机分成3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5 mL(A组)、超液态碘油0.5 mL加5-Fu 20 mg•kg-1(B组)和生理盐水0.5 mL (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取肝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MVD、VEGF和bFGF的表达,同时分析VEGF表达强度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各组MVD 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瘤内VEGF阳性率和平均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P<0.01),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1)。bFGF阳性率和平均染色强度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化疗药物栓塞后残存瘤组织具有丰富的血供,提高了残存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VEGF和MVD可能在术后肿瘤血供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抑素5(Tum-5)基因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其参与抗肿瘤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不同感染复数(MOI)(0、1、5、10、25和50)的pLXSN和pLXSN-Tum-5病毒颗粒感染72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体内构建肝癌H22荷瘤小鼠模型,分为saline组、pLXSN组和pLXSN-Tum-5组,每组5只。saline组小鼠瘤内注射生理盐水,pLXSN组和pLXSN-Tum-5组小鼠瘤内分别注射相应的病毒颗粒(MOI=5),隔日注射,共注射5次。测定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质量和小鼠体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蛋白在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pLXSN组比较,不同MOI pLXSN-Tum-5组的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荷瘤鼠瘤内注射结束后,pLXSN-Tum-5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小于pLXSN组和saline组(P< 0.05或P< 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内均有形态不规则的新生血管生成,与saline组和pLXSN组比较,pLXSN-Tum-5组小鼠移植瘤组织MVD平均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Tum-5可通过抑制肝癌组织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的喉罩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THA病人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基础上,A组将喉罩全麻时BIS值维持于55~65,B组将BIS值维持于40~50。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 h静息痛与运动疼痛评分(VAS)、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自控镇痛情况(术后首次应用时间、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3、7 d认知功能(MMSE)评分、肺部感染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疼痛及自控镇痛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 h、12 h、24 h、48 h 2组静息VAS、运动VAS评分均降低(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静脉自控镇痛术后首次应用时间、术后0~24 h、24~48 h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应激:T1、T2、T3、T4时刻2组RR、HR、MAP水平均低于T0时刻(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术后统计结果显示,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 < 0.01)。认知功能:与术前比较,术后1 d 2组MMSE评分降低(P < 0.05),术后1 d、3 d、7 d A组MMSE评分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及麻醉不良反应:术后观察统计发现,2组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草”法B超引导腰丛阻滞的同时复合实施BIS监测浅度喉罩全麻可达到与深度喉罩全麻等同的麻醉镇痛效果,不增加认知功能损伤、肺部感染、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和TPVB复合全身麻醉组(GP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选择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GP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T4—5椎旁神经阻滞;G组麻醉诱导前不给予任何处理。2组患者均于术毕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术后2、24、48h时记录镇痛情况(VAS评分)、术后24及48h患者静脉自控(PCI)泵按压次数以及背景输注总量;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h时采集患者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 GP组术后2、24h的VAS评分,术后24、48hPCI泵按压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均明显低于G组(均P<0.05);2组48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GP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2组术前血清VEGF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G组较GP组升高的更明显(均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比较,PT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佳,并可抑制患者术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7例乳腺癌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DM组)67例、糖调节受损组(IGR组)50例、糖耐量正常组(NGT组)70例。采集临床资料、乳腺癌病理指标,检测癌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相关性。 结果 BMI、FPG、2 h PG、HbA1c、HOMA-IR在NGT组、IGR组、DM组的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IGR组、DM组的肿瘤>2 cm及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但IGR组和DM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及肿瘤大小>2 cm的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M组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而DM组与IGR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IGR、DM组的MVD计数逐渐升高,DM组最高,NGT组最低(P<0.05)。HIF-1α阳性患者中,VEGF在NGT、IGR、DM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84.2%、96.7%,呈升高趋势(P<0.01),且MVD亦呈升高趋势(P<0.01),而在HIF-1α阴性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率、MVD水平在NGT、IGR、DM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IF-1α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癌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的作用,监测HIF-1α水平可能对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及增殖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胶原酶盘外溶核术中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和椎旁椎间孔行胶原酶盘外溶核术,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n=20)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n=20),术中均注入曲安奈德,术前、术后24、48、72 h测定血糖值。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后24h血糖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48、72 h血糖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24、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原酶盘外溶核术中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入曲安奈德,但血糖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钠碘转运体(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对嵌合型受体T(CAR-T)细胞体外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感染法制备CAR-T细胞(仅表达CD19 CAR的T细胞)、NIS-T细胞(仅表达NIS报告基因的T细胞)和NIS-CAR-T细胞(共表达NIS和CD19 CAR的T细胞),然后按T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分为4组∶T细胞组(未转染的T细胞)、CAR-T组、NIS-T组、NIS-CAR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IS和CAR转染率。各组细胞常规培养24、48、72 h,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各组T细胞为效应细胞,Nalm6肿瘤细胞为靶细胞,按效靶比0.5∶1、1∶1、2∶1、4∶1共培养24、48、72 h,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法(LDH)检测各组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各组细胞因子人干扰素-γ(IFN-γ)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释放水平。摄碘实验检测表达NIS蛋白各组细胞的NIS功能。结果 CAR-T细胞、NIS-CAR-T细胞的CAR转染率分别为91.91%、99.41%,NIS-T细胞、NIS-CAR-T细胞的NIS转染率分别为47.83%、50.24%。常规培养24、48、72 h 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1∶1、2∶1和4∶1效靶比作用24 h时CAR-T细胞杀伤率(%)均高于NIS-CAR-T细胞(P<0.05),作用48 h和72 h时两组杀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存在IFN-γ和TNF-β释放现象,释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IS-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具有特异性摄碘能力,二者间摄碘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T细胞(P<0.05)。结论 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不影响CAR-T细胞中CAR转染率,对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pelin-APJ系统在低氧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 损伤中的表达变化,阐明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PVECs 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6h组、低氧12h组、低氧24h组、低氧48h组、低氧24h加 apelin组和apelin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体外培养的大鼠PVECs 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6h组、12h组及24h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apelin蛋白荧光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pelin-APJ系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6、12 h组和apelin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P>0.05),低氧24和48h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 (P<0.05或P<0.01);与低氧24和48h组比较,低氧24h加apelin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6h组细胞中apelin荧光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低氧12和24h组细胞中apelin荧光表达强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6、12和24h组细胞中apel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APJ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低氧可能通过降低小分子活性肽apelin损伤内皮细胞,而外源性给予apelin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低氧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外伤早期大鼠脑组织及外周血中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两者与脑水肿、微血管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做大鼠脑外伤模型。按伤后处理时间不同各组再分为7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1 h、6 h、12 h、1 d、3 d、7 d、14 d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损伤灶周围皮层、海马区脑组织中ET-1、VEGF的表达,并采用ESLA法检测外周血中ET-1、VEGF的水平变化;CD34标记损伤灶周围脑皮层区微血管,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外伤组各时间点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及损伤灶周围皮层、海马区脑组织以及外周血中ET-1、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外伤早期ET-1、VEGF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P0.05),与微血管面密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外伤后外周血及脑组织内存在ET-1、VEGF的过量表达,并且参与调控微血管变化及脑水肿的发生,测定外周血中ET-1、VEGF的含量可成为判断外伤性脑水肿中微血管变化以及脑组织含水量的指标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流动力学注射所致肝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肝脏修复的过程和机制。方法:25只雌性Balb/c小鼠在3 s内经尾静脉注射大体积(1.8~2.0 mL)生理盐水。根据注射后时间将小鼠分为30 min组、8 h组、1 d组、3 d组和7 d组,每组5只鼠。6只未注射雌性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小鼠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Cyclin D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ax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 h组小鼠肝质量/初始体质量比值明显下降(P<0.05),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 d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明显升高(P<0.01),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30 min组小鼠出现肝细胞肿胀及少量出血,每高倍视野下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q=4.760,P<0.05)。与30 min组比较,8 h组小鼠肿胀的肝细胞数量减少,出血坏死灶扩大,每高倍视野下的肝细胞数和双核细胞数均明显增多(q=7.310,P<0.01;q=7.200,P<0.01)。与8 h组比较,1 d组小鼠出血坏死灶减少,肝细胞数和双核细胞数均减少(q=4.966,P<0.05;q=6.596,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小鼠坏死灶基本消失,7 d组小鼠肝脏结构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8 h组和1 d组小鼠肝细胞PCNA指数均明显升高(t=4.458,P<0.01;t=15.557,P<0.01),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0 min组小鼠胆管细胞PCNA指数明显升高(t=3.985,P<0.01),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TNF-α、IL-6、EGF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8 h组(q=4.952,P<0.05;q=14.750,P<0.01;q=14.750,P<0.01;q=13.551,P<0.01)。3 d组小鼠肝组织中H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 min组和8 h组(q=5.031,P<0.05;q=4.631,P<0.05),8 h组和3 d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30 min组(q=4.592,P<0.05;q=8.137,P<0.01)。8 h组和1 d组小鼠肝组织中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7 d组(q=4.736,P<0.05;q=5.213,P<0.05)。1 d组小鼠肝组织中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比值明显高于30 min组(q=5.731,P<0.01)。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可引起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肝细胞肿胀并形成出血坏死灶。肝损伤在1周左右可自然修复,与肝再生有关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尿酸(UA)、作用不同时间及其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UA(0 mg/d L、4 mg/d L、8 mg/d L、12 mg/d L)、过氧化氢(H2O2)(0.5 mmol/L)及不同浓度UA+H2O2刺激HUVEC.分别于24 h、48 h后观察HUVEC的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HUVEC的增殖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实验发现4 mg/d L UA组HUVEC 24 h、48 h后活力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mg/d L、16mg/d L组24 h后HUVEC活力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8 mg/d L、16 mg/d L组HUVEC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2O2组HUVEC活力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各种浓度UA加H2O2组HUVEC 24 h后较单纯H2O2组活力强,而48 h后8 mg/d L加H2O2、16 mg/d L加H2O2组较单纯H2O2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48 h后16 mg/d L UA组较对照组细胞合成NO减少,分泌ET-1增多(P<0.05).8 mg/d L加H2O2、16 mg/d L加H2O2组与单纯H2O2组相比,24 h后细胞合成NO增多,分泌ET-1减少(P<0.05);而48 h后16 mg/d L加H2O2组与单纯H2O2组相比,细胞合成NO减少,分泌ET-1增多(P<0.05).结论 尿酸对HUVEC的作用不仅与浓度有关,与作用时间也有关系.急性升高的尿酸对HUVEC还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的尿酸长时间对HUVEC有损伤作用,而氧化应激可能加重尿酸对HUVEC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早期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扩增获取EPC并标记.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进行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操作后行EPC移植;IRI组缺血再灌注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假手术后注入EPC.检测IRI后24、48 h 3组大鼠的肾功能,观察IRI后72 h 3组大鼠肾组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EPC在肾组织中的归巢情况.结果:肾IRI后72 h,移植组肾脏皮髓交界处内可见少量CM-Dil阳性细胞.移植组大鼠较对照组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肾损伤明显减轻(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骨髓源性EPC移植对急性肾IRI有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来减轻IRI早期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藻酸钙敷料对甲手术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 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因甲床疾病需切除部分拇趾甲床患者40例。患者由随机数字表分配到对照组和藻酸钙敷料组,每组20例,藻酸钙敷料组在甲手术后使用藻酸钙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甲手术后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纱布包扎。术后每24 h评估一次创面出血的例数和疼痛评分[采用视觉疼痛标尺(VAS)评分],共评估3次;记录每个患者的中位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手术后创面无渗出、完全干燥)时间。 结果 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4例,藻酸钙敷料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7.45±3.30)岁,藻酸钙敷料组(33.40±3.13)岁,两组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藻酸钙敷料组未见感染,对照组出现1例感染。甲手术治疗后24 h换药时,藻酸钙敷料组出血例数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8 h换药时,藻酸钙敷料组无人出血,而对照组仍有2例出血(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换药时,两组均未见出血,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藻酸钙敷料组中位疼痛持续时间为24 h,对照组为72 h。甲手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需要(11.35±1.72)d,藻酸钙敷料组则需要(9.40±2.30)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使用藻酸钙敷料可以促进甲手术后创面恢复,减轻出血和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