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3).试验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分析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改善(P<0.05),ESR和CRP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3~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每周2次,每次25 mg)及柳氮磺吡啶(每天2次,每次1.0 g)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柳氮磺吡啶组的总有效率为70%,依那西普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在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2),在降低血沉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02)。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依那西普可显著改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不同给药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疗效影响。方法:64例AS随机分成甲、乙2组,2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甲组每周2次,25 mg/次;乙组每周1次,50 mg/次。连续注射12周。在治疗前、治疗1、6、12次和治疗后20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ASAS20和ASAS50改善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每周1次,50 mg/次的方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依那西普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 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32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3~23月(第1周1.0/d,第2周起2.0/d维持),分别于服药后3月、6月及1年以上复查7项活动性指标(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扩胸度、Schober试验、ESR及CRP)。观察结果,治疗后除扩胸度以外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服药1年以上者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服药3月或6月者;药物副作用多发生于服药3月内,本组患者无1例因副作用停药。结果表明SSZ对活动期AS患者具有肯定疗效,足够疗程与适当剂量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服用SSZ(2.0/日)1年以上既可获得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又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17例,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疗程6周,并于第3、6周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比。结果(1)第3周治疗组疗效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第6周两组疗效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全程治疗组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活动期症状的控制有帮助,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52位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依那西普(25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达到ASASS0、ASAS70受试者比例,BAS—DAI改善达到50%的受试者比例。结果:6周时8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31%(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0.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依那西普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AS男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英夫利昔单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半年内及治疗期间均未曾服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12和2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Schöber试验、AS活动指数(BASDIA)、AS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和MRI表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24周治疗后,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均对AS有较好的疗效,2组患者腰背部及腰骶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24周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Schöber试验、BASDAI评分、BASFI评分、ESR和CRP水平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依那西普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英夫利昔单抗组出现2例中度感染、2例消化系统反应和1例皮肤瘙痒,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对青少年AS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其受累髋关节的症状,2组患者短期疗效相近,但依那西普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英夫利昔单抗。 相似文献
12.
Value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B-cells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Qu GU Jie-ruo LI Tian-wang ZHANG Fu-cheng LIN Zhi-ming LIAO Ze-tao WEI Qiu-jing CAO Shuang-yan LI Li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9,122(15):1784-1789
Background The role of B-cell remains an enigm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B-cells and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AS patients and observe their changes in etanercept-treated AS patents. Methods We detected the proportions of CD19^+ B-cell, naive B-cell (CD19^+CD27), memory B-cell (CD19^+CD27dim) and plasmablast (CD19^+CD27high) in peripheral blood of 66 patients with AS (39 at active stage, 27 at stable stage; 35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joint involvement, 31 patients with axial involvement alone), 3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30 healthy volunteers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then we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the above indexes of 39 active AS patients treated with etanercept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Results (1) Percentages of CD19^+ B-cells in active or peripheral joint involvement AS patients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in stable or axial involvement alone AS patients (both P=0.001), and percentage of CD19^+CD27high B-cells in A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joint invol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ases with axial involvement alone or healthy volunteers (P=0.005 and 0.006, respectively); (2) The percentage of CD19~ B-cells in AS pati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 scores, 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 (PGA) scores, total back pain scores and nocturnal back pain scores (r=0.270, 0.255, 0.251 and 0.266, P=-0.029, 0.039, 0.042 and 0.031, respectively); (3) At week 6 and week 12,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the percentages of B-cells and subsets between etanercept group and placebo group of AS patients (P 〉0.05); the percentage of CD19^+ B-cells in etanercep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volunteers at week 12 (t=3.320, P=0.003). Conclusions Misbalance is present in B-cells and som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active A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joint involved. B-cell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 patients. The high percentage of CD19^+ B-cells in active AS patients cannot be down-regulated after 12-week etanercep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在延缓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受累髋关节影像学进展及维持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活动期AS患者,定期检测炎症反应指标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使用基于CRP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评估其疾病活动度,根据疾病活动度序贯使用TNFi依那西普与csDMARD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使用基于视觉模拟量表的患者整体评价评估受试者主观症状, ASDASCRP、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评估病情,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估躯体功能,巴氏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影像学指数(BASRI-hip)及最小关节间隙宽度(mJSW)评估髋关节影像学改变。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51例,男38例(74.5%),女13例(25.5%),年龄为10~56岁,发病年龄为9~40岁,均未因髋关节功能受限或关节骨质进一步破坏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3、6、12个月, 51例AS患者的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AS)工作组20%缓解标准(ASAS20)缓解率分别为70.59%(36/51)、84.31%(43/51)和96.08%(49/51),ASAS工作组40%缓解标准(ASAS40)缓解率分别为58.82%(30/51)、78.43%(40/51)和86.27%(44/51)。治疗后3、6、12个月,炎症反应指标CRP水平、ESR及患者整体评价评分、ASDASCRP、BASDAI评分、BASF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 BASRI评分和mJSW总体趋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TNFi和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抑制AS患者的炎症,阻止髋关节破坏进展,改善髋关节功能,保持髋关节间隙稳定。 相似文献
14.
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及二者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用柳氟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以及二者合用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以评价3种组合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分别采用SSZ(SSZ组)、MTX(MTX组)、SSZ联合MTX(联合组)治疗,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随访第1、2、3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炎性指标ESR和CR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骶痛、腰背晨僵时间、BASDAI、BASFI,随访各阶段SSZ组和MTX组均较联合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Z组和MTX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各阶段ESR和CRP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SSZ与MTX治疗AS的疗效相近,且均优于二者合用,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单用SSZ或MTX治疗AS有更多的优越性,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Bath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标(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 和改良的BASDAI 即mini-BASDAI 在评价无外周关节受累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的病情活动度时的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有外周关节受累,将患者分为P+ 组(有外周关节受累) 和P- 组(无外周关节受累).采用BASDAI 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价,然后再省略BASDAI 中的第3、4 个问题计算出mini-BASDAI.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64 例AS 患者.有P+ 组的患者其各项炎症指标(BASDAI、miniBASDAI、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index,BASFI)、Bath 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y index,BASMI)、血沉、C- 反应蛋白) 均显著高于P- 组患者.两组mini-BASDAI 值均高于BASDAI,但两者与其他疾病活动度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无差异,如医生总体评价与BSADAI 的相关系数为0.703,与mini-BASDAI 的相关系数为0.696,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也基本相同.结论 在评价无外周关节受累的AS 患者病情活动度时,mini-BASDAI 并不优于BASDAI ;BASDAI 仍然是最有效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6.
帕夫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帕夫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帕夫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安慰剂,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观察临床指标,安全评价,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外周关节痛、指地距离、BASFI 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显示帕夫林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都以消化系统灰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夫林具有抗炎、镇痛、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少而轻,病人耐受性好,较安全。特别是对腱附着点炎方面的作用较其他药物似更有优点,单独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可长期作为辅助治疗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沙利度胺序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71例A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益赛普、沙利度胺序贯治疗组(后称序贯组)前12周给予益赛普25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同时加用沙利度胺100mg,每晚口服,益赛普于第13周开始减量应用至第24周停用,沙利度胺持续应用到第48周;对照组为益赛普治疗组,前12周益赛普应用同序贯治疗组,第13周减量为每周1次,每次25mg,连用8周后改为10天1次,每次25mg,持续应用至第48周,两组均采用传统的一般疗法,如应用非甾体消炎药、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等药物。结果终点总有效率序贯治疗组为77.14%,与对照组的77.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治疗24周后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418±6)分、(619±5)分,对照组治疗24周后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468±7)分、(71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8周后序贯治疗组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251±5)分、(437±2)分,对照组治疗48周后BASDAI、BASFI评分分别为(238±4)分、(413±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益赛普、沙利度胺序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病情;②沙利度胺可以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维持用药,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