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大鼠急性脑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给药 14 d后开颅窗,利用高分子葡聚糖复制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模型,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给药后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软脑膜微动静脉直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血流量,电阻法测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流变学指标。结果: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65.40 mg·kg-1)能显著扩张软脑膜的微动静脉内径、改善血流量下降的趋势和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梓葛冻干粉针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梓葛冻干粉针中葛根素在大鼠肝、肾的分布过程,探讨梓葛冻干粉针的安全性。方法:设梓葛冻干粉针药物组和葛根素冻干粉针对照组,按葛根素剂量26.7 mg.kg-1,经大鼠尾静脉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5,10,20,30,45,60,120 min,大鼠肝、肾组织中葛根素的浓度。结果:药物组中葛根素在肾脏的峰浓度Cmax为58.12μg.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 h为26.24μg.h.g-1,平均滞留时间MRT0-2 h为0.39 h;对照组中葛根素在肾脏的Cmax71.28μg.g-1,AUC0-2 h35.24μg.h.g-1,MRT0-2 h0.42 h。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大鼠肾脏中的葛根素Cmax和AUC0-2 h明显降低(P<0.05),达峰时间tmax和MRT0-2 h无显著性差异。2组中葛根素在肝脏的tmax,Cmax,AUC0-2 h和MRT0-2 h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葛根素冻干粉针相比,梓葛冻干粉针中葛根素在肾脏的分布明显降低,消除无明显变化;在肝脏的分布与消除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梓醇可降低葛根素在肾脏中的分布,梓葛冻干粉针比葛根素粉针对于肾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酸单铵盐原料药的有关物质及其在不同产地甘草中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co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 7.0)-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0 nm。结果:甘草酸单铵盐与有关物质及各降解成分完全分离,检测限为1.52 ng,定量限为4.23 ng;甘草酸单铵盐含量在0.025 6~0.409 9 g·L-1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良好(RSD 0.60%),平均回收率99.51%(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甘草酸单铵盐原料的有关物质检查及其在不同产地甘草中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对碘海醇及其注射剂中两种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方法 色谱柱:Agilent C18分析柱(4.6 mm×150 mm,3.5 μm),流动相为0.05%的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柱温为30 ℃,采用ESI离子化-串联质谱选择离子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检测,喷雾电压:3 500 V,鞘气流速:30 L·min-1,辅助气流速:5 L·min-1,毛细管温度:325 ℃,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 747.8/528.9(有关物质A)、m/z 705.8/614.9(有关物质B)和m/z 328.2/237.3(内标)。结果方法中有关物质A、有关物质B分别在0.281 7~11.27 mg·L-1(r=0.999 4)和27.00~1 080 μg·L-1(r=0.996 3)内线性关系良好,有关物质A、有关物质B在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2%(RSD为4.4%)、105.4%(RSD为7.8%)。结论方法可同时测定碘海醇及其注射剂中的两种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5.
田洁  余倩  车宝泉  戴红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7):1316-1319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酒石酸间羟胺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3%己烷磺酸钠溶液(用40%磷酸调pH值至3.0)(20∶80)为流动相;有关物质检测波长为220 nm,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272 nm;柱温:35 ℃;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结果 有关物质最低检出限为0.6 ng,含量测定定量限为7.6 ng;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2.5~75.0 μg· mL-1,r=0.999 9;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的加样回收率为100.5%、100.8%和101.2%,RSD为0.5%(n=9)。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准确,专属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二巯丁二酸中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A:硫酸氢四丁基铵磷酸盐溶液(含硫酸氢四丁基铵3.2 g·L-1、磷酸二氢钠6.5 g·L-1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9 g·L-1)-甲醇(85∶15),流动相B:甲醇;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线性梯度洗脱:0 min,100%A;10 min,100%A;20 min,80%A;50 min,80%A。结果 二巯丁二酸与丁炔二酸、各杂质峰之间分离良好。二巯丁二酸在14.0~112.0 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 3,检测限为1.8 μg·mL-1;丁炔二酸在10.3~82.3 μg·mL-1内线性良好,r=1.000 0,检测限为0.4 μg·mL-1,丁炔二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结论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适合测定二巯丁二酸的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测定保健食品中3种植物甾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淡豆豉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研究炮制工艺对淡豆豉药材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自行发酵淡豆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异黄酮含量,使用岛津SB-C18 HPLC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0.2%甲酸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全波长紫外检测器扫描;流速1 mL·min-1,柱温35 ℃。结果:淡豆豉中各异黄酮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16%~109.98%,RSD均<3.76%,并发现炮制过程中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逐渐升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淡豆豉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证明6~8 d的发酵条件最利于苷类成分的水解,较适合淡豆豉的发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以HPLC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 采用菲罗门公司NH2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柱温:45 ℃;以磷酸盐缓冲液(6.8 g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乙腈(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方法定量限为45 ng,破坏出的杂质峰能达到基线分离,抗氧剂不干扰杂质测定。结论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适用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保卵安坤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及其葛根素、虎杖苷、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按传统方法制备保卵安坤颗粒样品,以葛根素为参照峰,建立保卵安坤颗粒HPLC特征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并建立保卵安坤颗粒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在特征图谱研究中,共标定10个共有峰,与对照品比较后,指认了6个色谱峰,并对其中的葛根素、虎杖苷、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3批保卵安坤颗粒与其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葛根素、虎杖苷、淫羊藿苷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8%、102.34%、101.82%,RSD分别为1.94%、2.33%、2.00%,3批样品中葛根素、虎杖苷、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48~13.50、1.03~1.08、2.14~2.23 mg·g–1结论 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保卵安坤颗粒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HPLC同时测定五子衍宗丸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五子衍宗丸中5种成分金丝桃苷、山柰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An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0:1)和0.4%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360 nm(金丝桃苷、山柰素)。 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金丝桃苷、山柰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分离良好,分别在4.824~482.4,4.358~87.16,1.854~185.4,5.610~112.2,3.850~77.00 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9)依次为101.2%,98.9%,101.6%,101.3%,97.6%。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考察冰片对葛根素和梓醇口服吸收及穿透血脑屏障入脑的影响,筛选适合梓葛复方口服制剂的冰片浓度。采用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6.25~100mg·L~(-1)冰片对葛根素、梓醇转运的影响。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25,50,100 mg·kg~(-1)冰片溶液后再立即灌胃给予葛根素(200mg·kg~(-1))、梓醇(45 mg·kg-1)纳米晶混悬液,比较葛根素、梓醇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7 d后,屏障功能基本形成。与未加入冰片组相比,冰片质量浓度为12.5~100 mg·L~(-1)时,葛根素、梓醇跨血脑屏障模型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大(P0.05),冰片作用于共培养模型2 h后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灌胃50 mg·kg-1和100 mg·kg~(-1)冰片能显著促进葛根素的口服吸收,但冰片对梓醇的口服吸收无显著影响。100 mg·kg~(-1)冰片组葛根素的AUC脑/AUC血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梓醇则是50 mg·kg~(-1)组最高(P0.05)。就脑组织AUC而言,葛根素以100 mg·kg~(-1)组最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梓醇以50 mg·kg~(-1)组最大,但与100 mg·kg~(-1)组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冰片能促进葛根素、梓醇口服给药的入脑量,质量浓度以100 mg·kg~(-1)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组方梓葛冻干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Krebs液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梓葛冻干粉干预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测定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梓葛冻干粉12.5 mg.L-1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梓葛冻干粉49.0,24.5,12.5 mg.L-1均显著提高缺氧/复氧后细胞SOD活性(P<0.05);梓葛冻干粉24.5,12.5 mg.L-1能显著减少LDH的释放量及降低MDA和NO的含量(P<0.05),并上调细胞Bcl-2蛋白表达(P<0.05,P<0.01);梓葛冻干粉49.0,24.5,12.5 mg.L-1显著降低Bax的表达并上调Bcl-2/Bax(P<0.05,P<0.01),且梓葛冻干粉49.0,24.5 mg.L-1显著降低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梓葛冻干粉可显著拮抗缺氧/复氧对HUVECs的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过氧化损伤,增强细胞抗氧化和抗凋亡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新药制剂梓葛冻干粉针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NO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和高脂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模型,玻片法测凝血时间(CT),断尾法测出血时间(BT),同时评价梓葛冻干粉针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电阻法测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流变学指标;酶法测定血清中NO。结果:梓葛冻干粉针65.40 mg·kg-1能显著延长大鼠CT,BT,PT,APTT,TT;能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提高血清中NO的水平。32.70 mg·kg-1能明显延长大鼠CT,PT,APTT;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还原黏度。结论:梓葛冻干粉针具有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升高血清中NO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蕊  陈民辉  蔡梅  王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744-1750
目的:建立校正因子法测定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5种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葛根素为参照物质,建立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5种有关物质(有关物质A,B,C,D,E)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相对校正因子对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相应的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有关物质对照品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用校正因子法测定38批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5种有关物质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能够准确测定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有关物质A,B,C,D,E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嵌段共聚物(QC-PLGA)纳米粒冻干粉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QC-PLGA纳米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处方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冻干保护剂,通过动态透析技术考察QC-PLGA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0.2%聚乙烯醇,PLGA质量浓度10 g·L~(-1),油/水相体积比1∶35,槲皮素用量5 mg,冻干保护剂为2%乳糖。QC-PLGA纳米粒冻干粉的外表光滑,形态无皱缩塌陷、结构致密且加入注射用水振摇后再分散性良好,体外释放规律基本符合Weibull方程的释药模型,释药动力学方程ln[ln(1/1-Q)]=0.399lnt-1.503(R~2=0.973)。结论:QC-PLGA纳米粒冻干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性质稳定、易储存,相比槲皮素原料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复方庚酸炔诺酮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Phenomenex 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 B为乙腈,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5 ℃。结果 主成分庚酸炔诺酮和戊酸雌二醇与各有关物质分离度良好。已知杂质炔诺酮和雌二醇分别在5.02~45.2和0.505~4.55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n=5)和0.999 2(n=5),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4%和96.2%,RSD分别为0.9%和3.3%;庚酸炔诺酮和戊酸雌二醇自身对照溶液分别在2.42~121和0.242~12.1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1.000 0(n=6);炔诺酮、雌二醇、庚酸炔诺酮和戊酸雌二醇的检测限分别为7.3、2.0、0.9和1.2 ng。结论 建立的HPLC能准确、灵敏、专属地测定复方庚酸炔诺酮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经对不同生产日期的4批产品进行检验,本品有关物质的量与储存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探析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中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含量,以葛根素为内标,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10 min,10%~20% A;10~35 min,20%~35% A;35~40 min,35% A;40~40.5 min,35%~10% A;40.5~55 min,10% A),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葛根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8,328,277,249 nm。结果: 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在0.2~20 mg·L-1、黄芩苷在2.0~3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13.6%,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在88.3%~109.3%,提取回收率均>80.8%。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406±1.175),(9.696±2.349),(145.35±22.02) mg·h·L-1;MRT0-t依次为(0.619±0.105),(0.634±0.115),(0.456±0.068) h;t1/2 Z分别为(0.532±0.064),(0.732±0.357),(0.542±0.175) h;Vz分别为(0.384±0.050),(0.673±0.422),(0.324±0.072) L·kg-1;CLZ分别为(0.504±0.067),(0.634±0.150),(0.426±0.066) L·h-1·kg-1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大鼠血浆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测定及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左金方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左金方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比小檗碱对照品,明确左金方冻干粉的纯度和小檗碱含量;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左金方及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生长影响,并确定后续实验给药浓度;划痕实验检测左金方及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左金方及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左金方及小檗碱作用SGC7901细胞24 h后对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性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左金方冻干粉含9.85%的小檗碱;左金方、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65,51.8 mg·L~(-1),选用165 mg·L~(-1)左金方(含小檗碱16.3 mg·L~(-1))与16.3 mg·L~(-1)小檗碱进行后续实验;左金方及小檗碱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划痕愈合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左金方及小檗碱能明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表达(P0.05)。结论:左金方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侵袭及迁移,能抑制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且小檗碱在复方中为其主要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