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乐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9):644-648
 目的对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多态性的研究情况作一调研和概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DPYD突变是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降低和引起氟化嘧啶类化疗药物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发现40多种DPYD突变或多态性位点。研究DPYD基因多态性,对临床实现个体化治疗,预测氟化嘧啶类化疗药物的毒性危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多态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一直接测序方法检测DPYD中A74G,T85C(DPYD*9),IVS14+1G→A(DPYD*2),C2303A和A2846T等5个位点的突变频率,并对DPD活性缺乏以及使用氟化嘧啶类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回访患者的DPYD基因中外显子4、外显子5、外显子6、外显子7、外显子8、外显子10、外显子11、外显子12、外显子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23进行分析。结果130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化疗组患者105名,使用含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回访患者25名。患者中存在DPYD*2,DPYD*9,A496G,A1627G和C2303A等位点变异,新发现A720C和A2670C 2种同义突变。化疗组患者DPYD*9等位基因发生频率为6.93%,C2303A发生频率为0.49%;未发现DPYD*2、A74G和A2846T位点变异。DPYD*2, DPYD*9,A496G,A720C,A1627G,C2303A和A2670C在DPD活性缺乏及曾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回访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14%,7.95%,3.41%,37.50%,18.1 8%,1.14%和15.91%。结论在中国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发现DPYD*2, DPYD*9,A496G,A1627G等位点变异,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C2303A,A720C和A2670C变异。DPYD*2和C2303A变异可能与DPD活性缺乏相关。  相似文献   

3.
蔡乐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9):1441-1445
 目的综述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5-FU)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DPD是体内嘧啶碱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其活性个体间变异程度较大;其也是5-FU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与5-FU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检测DPD活性以及界定DPD活性缺乏的临界值,对避免或减少5-FU严重毒性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 mg/kg)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250 mg/kg为对照,以二氢杨梅素25、125、250 mg/kg分别灌胃给药,其间监测血糖和进食饮水量,4周后测糖耐量、及血清胰岛素含量,并处死糖尿病小鼠后取肝脏和肌肉研究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二氢杨梅素(25 mg/kg)组灌胃第3周、第4周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15.7±8.3,14.0±6.1),与模型对照组(24.7±3.9,22.3±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糖耐量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糖原含量影响不明显;二氢杨梅素(250 mg/kg)组能明显促进胰岛素分泌(147.19±23.07)及肝糖原合成(14.39±1.1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125.41±12.40,11.36±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却不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二氢杨梅素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降低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但不影响血清胰岛素水平,提示二氢杨梅素的降糖作用可能不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而降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中药虎杖中筛选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抑制剂。方法:利用Autodock Tool软件,将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与虎杖中48个化合物进行对接。结果:虎杖中的大黄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3,5,4'-四羟基芪-2-O-β-D-葡萄糖苷等6个成分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虎杖可能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发挥抗肿瘤和抗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氢杨梅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大量存在于藤茶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重点介绍它的抗肿瘤活性和4种抗肿瘤作用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认为二氢杨梅素具有作为抗癌药物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二氢杨梅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较多文献资料综述了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抗菌消炎、护肝、调节血糖血脂及对平滑肌的作用,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二氢杨梅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二氢杨梅素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包括二氢杨梅素的来源、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含量测定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为二氢杨梅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氢黄酮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近年来报道的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二氢杨梅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二氢杨梅素为藤茶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10余年来二氢杨梅素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解酒护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抗疲劳和调血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二氢杨梅素的深入研究及其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穿心莲植株中克隆得到了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的全长cDNA,预测有一个1 75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KP982892),编码584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穿心莲P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芝麻、广藿香、黄芩等其他植物的PDS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蛋白包含一个共有的氨基酸脱氢酶的辅酶结构域NAD(H)-binding domain。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PDS基因在穿心莲的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为叶> 花> 茎> 根。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的方法在穿心功莲体内鉴定ApPDS的功能,构建VIGS载体pTRV2-PDS,经农杆菌浸染穿心莲叶片,植物表型观察、定量RT-PCR检测ApPDS基因的表达,结果观察到叶片轻微变黄和明显的基因下调,鉴定了ApPDS在体内的功能。该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穿心莲PDS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穿心莲中新基因尤其是穿心莲内酯类二萜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MTHFD)1作为叶酸代谢的关键酶,催化四氢叶酸部分衍生物的转化,其催化产物通过一碳代谢与癌细胞中的大量生物转化相联系。关于MTHD1的多态性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已有大量研究。文章将简要综述MTHFD1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二氢杨梅素为蛇葡萄科藤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血栓、护肝、调节血糖、血脂以及抗癌等药理活性。目前二氢杨梅素结构修饰研究主要是利用前药原理及拼合原理,改善其脂溶性和水溶性,引入一些基团以提高药效和稳定性,且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二氢杨梅素的3种结构修饰的目的及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的研究利用现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友胜  宁正祥  胡闫勇 《中成药》2002,24(12):970-972
二氢杨梅素 (3,5 ,7,3’ ,4’ ,5’ 六羟基 2 ,3双氢黄酮醇ampelopsin/dihydromyricetin)又名双氢杨梅树皮素、福建茶素、白蔹素、蛇葡萄素等 ,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一员[1~ 2 ] 。该化合物首次由Kotake和Kubota于 194 0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福建茶即楝叶玉葡萄A .Meliaefolia的叶中分离到 ,命名为蛇葡萄素[3 ] 。近几来 ,随着回归大自然和绿色革命的兴起 ,国内外对二氢杨梅素的研究逐渐活跃 ,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分布与含量据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介绍[1] ,该化合物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造模法,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小鼠静脉注射胶原蛋白-肾上腺素造成血栓形成等模型。结果:二氢杨梅素能明显减轻静脉血栓湿重和干重,抑制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血栓形成,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瘫痪的恢复率。结论:二氢杨梅素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海云  王文清  施春阳  熊微  方建国 《中草药》2018,49(14):3411-3418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是藤茶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调血脂、降血糖、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活性。近期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多种神经系统病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成瘾和抑郁症等。综述近10年二氢杨梅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从药物代谢和药效学方面阐述二氢杨梅素在神经药物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方面的基础和前景,为二氢杨梅素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4种9,10-二氢菲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4种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对4种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它们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SF-268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它们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可能通过下调周期蛋白CyclinB1的表达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9,10-二氢菲类化合物通过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M期从而对其增殖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理论对接和实验评价发现具有降血脂作用的植物有效成分。方法采用Tripos公司的Sybyl7.0软件的对接方法,以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为受体对收集的植物成分进行虚拟筛选,以大鼠实验性高血脂模型,评价虚拟筛选出的目标分子对血清和肝脏血脂的影响。结果虚拟筛选得到的目标分子为二氢丹参酮Ⅰ,其可降低血清和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结论二氢丹参酮Ⅰ的降血脂作用可能与抑制CETP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