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方法 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不同治疗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94例纳入患者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258例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136例。两组无妊娠史分别是10.85%(28/258)和19.12%(2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始治疗方式选择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分别占73.25%(189/258)和57.35%(78/136),子宫切除术占12.1%(31/258)和25%(35/136),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孕激素口服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随诊显示对孕激素反应良好者两组分别为85.7%(162/189),59.0%(46/78),内膜单纯增生组明显优于复杂增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增生组以孕激素周期性应用为主。单纯增生组3种孕激素治疗方案对孕激素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1,P=0.161),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连续应用孕激素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天然黄体酮连续应用者(χ2=6.390,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分组是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0.233)。初始治疗为子宫切除术者子宫内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分布显著不同,复杂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增生组(χ2=35.620,P<0.001)。单纯增生组2例诊断升级,1例复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2例子宫内膜癌(5.71%),8例不典型增生(22.8%)。两组病理升级发生率分别6.45%(2/31)和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总体良好,单纯增生患者对孕激素后半期周期序贯疗法反应良好,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首选。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反应性良好。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性增生。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约30%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病理存在明显的过低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性激素补充治疗 (HRT)时 ,单用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增生 ,最终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据报道 ,单用结合雌激素 ,每日0 6 2 5mg 1年 ,内膜增生发生率可达 2 0 %。因此 ,对有完整子宫的妇女 ,目前已达到共识 ,给予激素补充治疗时 ,应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但若加用孕激素不当仍有内膜异常增生 ,甚至癌的危险性 ,若担忧内膜增生而加用孕激素过多 ,又可能会减弱雌激素的益处 ,并发生孕激素过多的副作用。子宫内膜对雌、孕激素的反应有个体差异 ,给予针对个体的恰当的雌、孕激素配伍方案 ,享用HRT的最大益处 ,避免副…  相似文献   

3.
徐霞 《吉林医学》2012,(26):572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总结对临床诊刮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8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2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绝经前妇女26例内膜厚度12~20 mm,绝经期妇女2例内膜厚度超过5~9 mm。25例子宫增大(多表现为宫体前后径增大),3例子宫大小正常。结论:超声诊断对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维霞 《河北医学》1997,3(3):20-21
近年来.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分类方法中.许多表示法意义不明确.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在病理形态上有时难以鉴别.易导致临床医生采取不当的治疗,尤其对生育年龄中的不有患者.失去了妊娠的机会.为此,本文对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学,如何作到正确的病理诊断分类.以便临床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86~1995年经刮宜收治诊断为子宜内股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共12例.本组年龄最小26岁,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81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1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类型及好发年龄:①以单纯性增生多见,共719例(88.11%),复杂性增生50例(6.13%),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3例(0.37%),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44例(5.39%);②以围绝经期多见,40岁以上共675例,占82.72%。结论子宫内膜增生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诊刮标本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及分类的方法。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可用孕激素保守治疗,不典型增生除有生育要求外,建议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王会岚 《吉林医学》2010,31(27):4709-4709
目的:探讨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3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安宫黄体酮对其进行后半周期的治疗。结果:患者经2个周期的治疗后,58例患者的子宫内膜恢复正常(占93.15%),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又有5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结论:在月经后半周期,如果使用孕激素进行治疗,则会使得增生期内膜转为分泌期内膜,从而会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生过长,而使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A组3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25 mg;B组2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 mg。两组患者从诊断性刮宫第5-7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连续3个月。分别对照治疗前后血浆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结果及月经情况;治疗期间每月检查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及药物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有闭经,贫血均得以纠正,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P〈0.05),A组内膜转化率为100%,B组内膜转化率为94%,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hormones,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s,LH),雌二醇(estrogens,E2)and孕酮(progesterones,P)均下降,其中FSH、E2下降明显(P〈0.05),但A组患者出现的副反应多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有较好的效果,剂量以每日10 mg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aspin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单纯性或复杂性)和27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结果:所有增生期子宫内膜Masipin表达均阴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例(15.2%)和子宫内膜癌14例(51.9%)中可见Maspin表达,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内膜癌中Maspin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均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孕激素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增生患者76例,于分段诊刮术后第1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15天给予小剂量孕激素治疗10d,共3个周期,观察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结果: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明显规律,经期逐渐缩短,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7.9%),分泌期子宫内膜66例(86.8%),仍为单纯型增生者4例(5.3%),转化率为94.7%(72/76);治疗后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3个月的小剂量孕激素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  相似文献   

10.
周笑非 《中外医疗》2011,30(21):98-9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癌变发生率。方法对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其他医院报道的案例比对分析。结果 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一旦发生癌变,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6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76例患者中有6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增生36例,子宫内膜息肉17例,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病变总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75.0%、85.5%,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的72.2%、25.0%、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董永胜  刘河 《包头医学》2008,32(2):91-92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AHE)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情况。方法:对我科存档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结果:有35.8%的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合并有子宫内膜癌,且年龄多≥40岁。结论:对年龄≥40岁、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的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临床医生和患者应考虑到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1994年6月~2000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腺瘤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的新旧分类方法,以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新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对原以病理旧分类法诊断为腺囊性、腺瘤性及非典型增生的6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全部刮宫及切除子宫的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切片均由专人重新阅片、审核.子宫内膜增生按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子宫内膜为复合增生者18例,为非典型增生者47例.平均年龄43岁(25~73岁).其中≤40岁者中,复合增生6例,非典型增生15例;>40岁者中,复合增生12例,非典型增生32例.65例患者中,月经紊乱占60.0%(39/65).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粗糙或呈线条状或局部宫内膜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东晓  张治芬 《浙江医学》1999,21(5):280-281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多发生在比较年轻的妇女,一般病灶局限,预后良好,但若不积极治疗,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报道为20%,对年龄大的妇女可作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用大剂量孕激素及促排卵药物治疗,如何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对1987年10月~199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岁以下的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作一分析。旨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复习过去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的病例,加强对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认识.方法 观察560例刮宫标本HE切片中的有关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根据新标准找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结果 共发现55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其中子宫内膜单纯增生449例,发现上皮内瘤变14例,伴有不典型增生20例中有2例上皮瘤变,57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中9例上皮内瘤变,34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30例上皮内瘤变.结论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是肿瘤性增生,通过对其进一步认识,明确其诊断要点和方法,对今后的诊断及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及复杂性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8年6月我院宫腔镜下诊刮病理报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及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共98例,于诊刮术后第5天(病理出结果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诊刮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置环3个月时,月经量PBAC评分已下降76.2%,置环6个月时已下降90.0%(P〈0.01);血红蛋白水平在置环3个月时就有明显升高,置环6个月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厚度与置环前比较明显变薄,置环6个月〈7 mm,置环12个月已〈4 mm。子宫内膜病理学观察显示,置环6个月后所有病例子宫内膜增生改变均已消失,间质蜕膜样变明显。结论:放置曼月乐可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并使已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逆转,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且方法简便,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6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0例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91.67%,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降低(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并随组织学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在子宫内膜各种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高于内膜腺癌(P<0.01)。结论:FHI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轶琳  高双  崔满华 《黑龙江医学》2010,34(12):898-90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放置LNG-IUS。放置前,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活检;放置后,每隔3个月随访1次,研究子宫内膜复原时间及复原率。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4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无非典型性增生;7例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无非典型性增生;仅1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复杂非典型性增生。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在放置LNG-IUS后均得到治愈(100%,12/12)。3个月内,子宫内膜得到明显改善(66%,8/12),子宫内膜转归平均时间为4.5个月。12例患者转归时间为9个月。放置LNG-IUS后,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子宫内膜转归时间为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3~27个月)。通过宫腔内放置LNG-IUS后,子宫内膜增生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LNG-IUS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据最新研究估计,育龄期妇女PCOS的发病率约为4%-12%[1].有文献报道,在未接受治疗的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率高达35%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则达8%[2].另有报道称PCOS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10倍[3].现将PCOS引发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导致癌变机制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引侠  王淑莉  樊江波 《医学争鸣》2003,24(12):1127-112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2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3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14.3%, 43.8%, 77.8%, 72.1%.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Cyclin D1过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其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内膜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估计其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