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华珍 《中外医疗》2012,31(16):150-151
目的分析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护理体会。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2月,本院泌尿外科行PCNL 256例,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发严重感染6例,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4例恢复正常,2例送往ICU,其中1例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余下1例恢复正常。结论认为术后12h内因密切观察,争取早期发现,积极处理,以控制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梁阳冰  覃斌  李长赞 《黑龙江医学》2017,(12):1199-120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指标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5-12间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3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术后未感染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早期预警指标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DD(D二聚体)以及TNT(肌钙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HE(胆碱酯酶)以及ALB(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对比方面,研究组血清当中的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CRP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上升,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预警指标,需要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患者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集束化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a02、Scv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高热、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给予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结果 3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尿量恢复正常,最后治愈出院。结论梗阻积水合并感染、术中液体高压灌注和手术时间过长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评估M-PCNL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接受M-PCNL手术209例患者的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评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尿路感染及培养、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11个因素对M-PCNL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结果:209例患者中,5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发生率0.024%(5/209)。11个因素中,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是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糖尿病患者是M-PCNL术后发生感性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术前应预防性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术中保持肾盂低灌注压、术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芦飞  刘晓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20-3322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3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碎石组和联合组,各6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碎石组经皮肾微造瘘治疗,给予联合组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RP)。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碎石组,住院时间短于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结石清除率[87.69%(57/65)]高于碎石组[73.85%(48/65)],并发症发生率[4.62%(3/65)]低于碎石组[16.92%(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两组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联合组CRP水平高于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经皮肾微造瘘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连续入组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4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观察两组患者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生存时间、病死率.结果 最初治疗6h时,传统治疗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MAP显著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治疗后72 h时传统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明显高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总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2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33.66±26.77)d,95%可信区间(95%CI)为27.824~58.176;传统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31.334±2.376)d,95%CI:24.619~31.381;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生存率逐渐下降,但传统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统结石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过去往往需行开放手术取石,如: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肾实质切开取石等。目前随着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大部分结石患者不再需要开放手术,而是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护理水平的不断改进对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就经皮肾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注意事项及术后的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集束化治疗在重症医学科实施情况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根据患者是否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分为两组。将完全实施6 h集束化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死率和住院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较好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应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临床模拟实验,评价集束化治疗箱对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物品准备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科工作的医护人员44人,其中医生22名(包括本院医生、医学研究生及进修医生),护士22名.对照组为从常规放置物品处准备物品,实验组为从自行设计的集束化治疗箱中准备物品,记录各自取物时间,比较不同途径、不同人群准备物品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全体医护人员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27.0±28.9)s·次-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3.6±114.4)s·次-1,P<0.01.其中医生每次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62.5±13.8)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2.9±101.2)s,P<0.01;护士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8.1±3.2)s·次-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0±15.9)s·次-1,P<0.01.将进修医生和医学研究生合为非固定人员组,其单次物品准备的时间为(62.5±14.7)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3±104.7)s;非固定人员单次取物节约时间(194.61±104.98)s,明显长于本院人员的(32.29±25.98)s,P<0.01.结论 集束化治疗箱的使用显著缩短了用物准备时间,有利于EGDT的早期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和执行率。 方法 选择脓毒症休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指南要求在脓毒症休克诊断1 h、3 h、6 h内分别完成既定的集束化治疗措施;试验组利用重症智能临床决策系统脓毒症休克质量控制模块,建立脓毒症休克诊断后1 h、3 h、6 h内的集束化治疗路径流程,系统在每个特定的时间段及时、反复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直到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措施各指标完成。比较两组集束化治疗效果,包括1 h、3 h、6 h目标完成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LCR)、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结局指标。 结果 试验组集束化治疗1 h、3 h、6 h目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CVP、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cvO2、6 h LCR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智能临床决策系统通过对数据汇总分析可及时预警、诊断脓毒症休克,通过特定时间段内及时、反复提醒,可以促进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各项目的有效实施,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脓毒症休克治疗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接受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80例(接受早期集束化治疗)和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和住院28 d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谭利辉  唐春仕 《右江医学》2007,35(6):626-628
目的探讨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于休克早期(6 h内)即开始进行充分的复苏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57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复苏率、病死率、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再次复苏率、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27例肾脏感染性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PCNL)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所行微创经皮肾镜中诊断感染性结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7例应用微创PCNL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的患者,男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岁,结石直径2.0~4.5cm。微创PCNL术后结石完全清除19例(70.4%);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5例,此后结石完全清除者22例(81.5%),21例(77.8%)出现术后发热,其中9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微创PCNL是一种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感染性发热比例较大,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需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山莨菪碱预防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48例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采用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48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碎石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外还予以山莨菪碱微泵1 mg/(kg·d),观察术后患者体温、血压、尿常规、血常规、血乳酸含量的改变,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等.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碎石,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试验组1例、对照组3例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试验组术后血乳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尿常规、血常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对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感染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能和降低患者乳酸水平、改善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造瘘经皮肾镜碎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将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指标.结果 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率为10.12%.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应用、结石直径等为感染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9例,其中23例患者(观察组)的血乳酸≥4 mmol·L-1,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经治疗6 h后血乳酸<2 mmol·L-1维持3 d,另26例患者(对照组)符合收缩压<90 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40 mmHg、尿量<0.5 mL·kg-1·h-1、皮肤湿冷等传统的脓毒性休克临床表现。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行EGDT,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3 d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1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d,观察组的SOF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脓毒性休克治疗的最佳时机,可促使尽早干预,改善预后,血乳酸水平为临床上诊断、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对在重症医学科集束化治疗期间的脓毒性休克(S S )患者的预后及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5例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集束化,27例)和治疗组(医护联合查房集束化,28例)。观察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 T )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三管感染发生率、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达到EGDT达标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治疗72 h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及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组6、12 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组6 h内使用复苏液体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少(均 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 U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 P<0.05),但两组三管感染率及住院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从而缩短SS患者在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的EGDT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时间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住北京健宫医院ICU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8岁;进入ICU时血肌酐在正常范围;无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接受过肾脏替代治疗史;无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对全部患者实施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内的集束化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进入ICU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EGDT达标时间、7天AKI发病率和28天病死率。结果入选患者103例,其中男69例,女34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8±6.6)岁;APACHEⅡ评分15~33,平均(23±4.0);7天AKI发病率为57.3%,28天病死率为41.7%。按EGDT达标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6 h达标)、B组(6~24 h达标)及C组(24h内未达标),分别有患者56例、21例和26例。统计显示,各组之间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差异。A组7天AKI发病率显著低于B组(35.7%vs 76.2%,P0.01)和C组(35.7%vs 88.5%,P0.01),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26.8%vs 47.6%,P0.01)和C组(26.8%vs 69.2%,P0.01),同时B组显著低于C组(47.6%vs 69.2%,P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缩短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可减少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