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法林钠片致颅内出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促进华法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治疗和预防相关颅内出血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华法林的药理特点、相关颅内出血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等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结果与结论:华法林起效缓慢,但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相关颅内出血以迟发性、进展性为特点,与药物剂量相关;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治疗药物以凝血因子复合物的作用最为肯定;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评价其出血风险,实施个体化用药。今后应加强对华法林相关出血的研究,制订适合我国人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9,(8):1332-1335
通过抗凝药师参与会诊的3例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病例,从患者的病理状态、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华法林所致颅内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后的处理措施、重启抗凝的时机及重启抗凝方案的制订等,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及随访,探讨抗凝药师参与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为治疗和预防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个体化治疗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建立华法林抗凝门诊、推动抗凝治疗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提供参考。建立抗凝门诊,临床药师协同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掌握华法林个体化用药规律,促进华法林抗凝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临床用药经验,为引入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和临床药学监护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且使用华法林治疗患者108例,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对华法林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08...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钠药理作用影响因素与华法林钠用药监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常用的抗凝血药,华法林钠的抗凝作用受到药物、食物以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常会出现抗凝不足或者出血倾向。因此,临床在使用华法林钠的过程中应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血药浓度监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护,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 以我院心胸外科306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92.8%的患者的INR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住院期间仅有4%的患者发生因抗凝治疗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抗凝不足可导致血栓,抗凝过量则有出血甚至致死的风险.加强对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2例华法林相关性出血病例,分析了华法林相关性出血的发生特点和出血发生的原因,以减少和避免华法林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法林广泛用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其用药剂量、给药方法以及临床评估。直接关系到疾病转归和患者预后。本文简要介绍有关本品的近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华法林钠的荧光光谱特性,以水-乙醇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华法林钠的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方法:水-乙醇的最适宜配比为3:7,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_(ex))和发射波长(λ_(em))分别为308 nm 和386 nm,测定系列标准溶液在测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并计算样品中华法林钠的含量。结果:在所选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华法林钠浓度在0.3~7.1μ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g·mL~(-1),回收率为96.7%~104.9%。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药物华法林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微创颅内出血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对所有病例实施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关注病情的变化,监控颅内压和观察引流管,保持患者正常的体位并保证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微创清除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能够提升脑功能、偏瘫肢体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639例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病例,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策略。方法救治手段,一是药物降低颅内压方法96例;二是外科手术干预543例。外科干预又分为开颅(66例)、穿刺(442例)、穿刺开颅结合(35例),目的核心是降低颅内压力。统计患者发病1个月内死亡病死率、调查发病6个月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开颅与穿刺方法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脑出血1个月内存活率为16.4%。存活患者的6个月ADL统计结果显示脑叶、脑室、小脑出血治疗效果优于基底节、脑干部位出血。ADLⅠ~Ⅲ级所占比例为93.4%。开颅与穿刺远期治疗效果比较没有明显区别(P>0.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不但要考虑个体适应证,还要考虑社会适应证和医院适应证。外科干预时机和处理方法要紧密结合实际。救治目标不仅考虑患者存活,更重要是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颅内出血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性蛛网膜下出血47例,占73.44%;硬脑膜下出血7例,占10.94%;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6例,占9.38%;脑实质出血4例,占6.2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占73.44%。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可以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为抢救中重度脑出血患者摸索一种新途径.方法依据脑CT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计,选择血肿最大平面为穿刺平面,把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应用血肿粉碎针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冲洗液化,使之自行排出体外.结果本组65例,2天内血肿清除21例,占35%,2~3天内血肿清除21例,占32%,4~5天清除或大部分清除血肿21例,占32%,死亡4例,占6%.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不但能抽吸、粉碎和引流血肿,而且有损伤小和减少颅内感染的机会,疗效好,病死率低,为目前治疗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多见,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现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对10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85例(8O.2%),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8例(7.5%),单纯脑实质出血13例(12.3%),92例(86.8%)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脑实质出血。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围产期窒息。因此,提高围产期质量是防治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发生与预后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其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跟踪观察血压变化与发生脑出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7例患者中有高血压88例(82.24%),未有高血压19例(17.76%);在高血压组中,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预后优于血压控制不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与高血压脑出血有密切关系,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方能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复发性脑出血(RPCH)的影响。方法在677例有神经影像学证据的脑出血患者中选择35例RPCH进行分析。结果RPCH的发生率5.2%,多发生于首次出血后5年内(74.3%),常见的出血类型为基底节—基底节型(68.6%),其中有高血压病史28例(80.0%),病死率高达37.1%,而临床治疗有效率仅31.4%。对侧再出血者预后不良。结论RPCH并不少见,高血压是RPCH最常见病因,有效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RPCH发生,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