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成釉细胞瘤和角化囊肿细胞生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比较成釉细胞瘤和角化囊肿细胞的生长特点,探讨角化囊肿复发的原因。方法原代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瘤细胞、牙源性角化囊肿、根端囊肿及口腔粘膜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倒置光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生长较快,细胞生长晕周围不规则,大细胞生长晕周围有许多卫星样小生长晕,成纤维细胞呈网格状。角化囊肿与其他囊肿和正常粘膜的上皮细胞相同,生长缓慢,细胞生长晕周围规则,由呈漩涡状生长的成纤维细胞围绕。结论成釉细胞瘤细胞生长活跃,而角化囊肿细胞的生长特点与其他囊肿和粘膜相似,提示成釉细胞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特点,推测角化囊肿复发的主要因素不是因为其具有肿瘤的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3.
成釉细胞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容易复发,目前对调节AM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AM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体外培养的细胞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排列,保持二倍体细胞的特征,细胞增殖不活跃,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永生化AM细胞株的建立,为长期观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AM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AM中高表达,并与AM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另外,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等方面也有初步的研究。AM的临床研究进展缓慢,手术仍是治疗AM的主要方法,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AM的病理类型。随着修复重建外科技术的发展.根治性手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角化型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其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2011~2017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罕见的角化型成釉细胞瘤3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3例角化型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现有文献对于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3例角化型成釉细胞瘤中,发病部位均位于左下颌骨体和升支部,共同的影像学特征为膨胀性不均匀密度影,边界呈扇贝样及虫蚀状,其内见不均匀性稍高密度影,部分伴有钙化致密影。结合文献,其主要与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恶性成釉细胞瘤及颌骨中央性巨细胞病变进行鉴别。结论: 角化型成釉细胞瘤影像学上同时兼具良性及恶性特征表现。识别典型角化型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此外更多的病例报道对于可以准确诊断这一罕见的角化型成釉细胞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6 4岁。左上后牙松动、出血 1年。临床检查见 |6 7缺失 ,拔牙窝渗血 ,窝内见软组织突出 ,呈黑色 ,触之易出血 ,牙槽骨骨质变松软。X线检查 :左上颌后部示囊性低密度影 ,边界大部清楚 ,但牙槽侧骨质缺损。行肿物扩大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破坏上颌窦前、外下、下壁。大体检查 :上颌骨一段 ,磨牙区见一 2 .5cm× 2 .0cm肿物 ,实性 ,灰白色 ,质中等 ,边界不清。镜下检查 :HE染色见肿瘤性上皮细胞大部分排列成条索状 ,并相互联结呈网状 ,细胞较大 ,柱状、立方状 ,胞浆宽 ,充满嗜酸性颗粒 ,核卵圆形 ,排列有一定极性 ,部分核深染、固缩…  相似文献   

6.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颌骨中心性牙源性上皮肿瘤,但发生在颌骨外软组织的成釉细胞瘤则极为少见。近日我科收治上前牙区外周型成釉细胞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成釉细胞瘤性牙瘤(或称牙瘤造釉细胞瘤)是一种临床上非常罕见的颌面肿瘤。本文报道我院最近收治的成釉细胞瘤性牙瘤1例,对成釉细胞瘤性牙瘤临床表现,病理及诊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病,临床以多发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皮肤斑片状色素沉着及性早熟为最常见症状。口腔颌面部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切概率法(SAS9.13软件包)检验各相关因素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见于青少年。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单囊型术后复发率7.69%(3/39)、外周型复发率为40.00%(2/5)、一般型复发率为57.14%(32/5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术治疗29例,术后8例复发;刮治术治疗38例,24例复发;颌骨方块切除11例,3例复发;根治性切除22例,术后2例复发。不同术式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术式治疗的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设计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发病部位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适应证。不当的手术方案设计也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颌骨恶性成釉细胞瘤10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复习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1~2003年以来收治的10例恶性成釉细胞瘤(均经病理证实)患者,随访1~8a,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岁;上颌骨4例,下颌骨6例。除2例自动放弃手术治疗外,其余均行颌骨部分切除,改良根治性或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同期皮瓣修复,创口愈合良好。获得随访者,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无复发。结论:恶性成釉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其唯一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322例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对 32 2例成釉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行SP法PCNA检测和AgNOR定量分析。结果  32 2例成釉细胞瘤分为一般型 (实性型或多囊型 )和低复发型。一般型复发率为 2 3.0 8% ,低复发型为 10 .72 %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CNA阳性细胞指数和AgNOR计数一般型分别为 (6 .6 7± 3.35 )和 (2 .6 7± 0 .2 8) ,低复发型分别为 (2 .49± 0 .6 7)和 (1.73±0 .2 6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成釉细胞瘤为多形性肿瘤 ,两型临床病理和细胞增殖活性均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108例成釉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7组,分析各年龄段成釉细胞瘤的发生比例、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以及复发率;探讨成釉细胞瘤各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及复发率的关系;分析手术方式和复发率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中,20~39岁占56.48%;男性略多于女性;下颌骨发生比例为81.48%;滤泡型占45.37%、丛状型占62.96%。108例患者平均复发率为32.41%,50岁以上者更高;65例患者刮治术后复发率为43.08%,而43例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率为16.28%;各病理类型复发率分析,滤泡型为34.69%,丛状型为26.47%,棘皮瘤型和颗粒细胞型各为28.57%。结论:成釉细胞瘤以男性青壮年好发,多见于下颌骨磨牙区、下颌支及下颌角部;滤泡型和丛状型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滤泡型较易复发;与刮治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之一,具有局部侵袭性。其发病高峰年龄在30或40岁,儿童期非常少见。随着正畸全景片的普及应用,肿瘤可在儿童早期即被发现。由于儿童的颌骨发育尚未完成,因而儿童成釉细胞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者对6例16岁以下儿童成釉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认为对于儿童成釉细胞瘤,可采用保守的手术治疗。 材料和方法 复习1978~1992年问Chiba大学口腔外科的所有成釉细胞瘤病历,对年龄在16岁以下儿童患者进行仔细研究,包括临床所见、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手术方法包括刮除术(Curettage):将肿瘤从周围正常组织中挖除,如未采用袋形缝合,则伤口予以关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成釉细胞瘤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其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本文对建立成釉细胞瘤动物模型的材料、方法、病理变化、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关于其浸润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釉细胞瘤有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浸润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成釉细胞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成釉细胞瘤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其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本文对建立成釉细胞瘤动物模型的材料、方法、病理变化、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关于其浸润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釉细胞瘤有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浸润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大多数发生在颌骨内。发生在颌骨外软组织中的成釉细胞瘤极为少见。现将我科门诊治疗的1例下颌前牙前磨牙区外周型成釉细胞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成釉细胞瘤为临床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其中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因其合并有牙源性囊肿,故在诊断、治疗上易混淆失误。我院1984~1999年共收治21例,占同期成釉细胞瘤126例的16.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现状, 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6月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90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9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平均年龄40.15岁,男女比例1.62:1。下颌骨受累724例(81.35%),上颌骨受累166例(18.65%),左右颌骨发病率基本相同,颌骨任一部位均可发生。病理亚型中,实体型378例,单囊型427例,是成釉细胞瘤最为常见的病理亚型。治疗方面,414例患者接受刮治手术,212例接受开窗手术,264例接受截骨手术。结论:成釉细胞瘤好发于青年,多见于下颌骨;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下颌磨牙及下颌支区为最易受累部位;实体型及单囊型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刮治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