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诊断研究 Ⅰ.弓形虫速殖子的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参照Tsunematsu(1960)及Petrov(1974)方法,用弓形虫猪株和人株感染小鼠收集腹腔液,经胰蛋白酶消化,G_3砂芯漏斗过滤,离心,制备较纯的虫体抗原,并用冻干法长期保存。对数批感染小鼠的腹腔液在处理前、后分别进行虫体和细胞计数,用伊文思蓝液染色鉴别死活。并测定虫体的得量、纯度,存活率和回收率。弓形虫猪株和人株感染小鼠腹腔液经上述处理后平均每只获虫体分别为(7.9±1.3)×10~6和(7.5±1.7)×10~6,两者得量无显著差异(t=0.55,P>0.05);虫体纯度在处理前为0.688±0.18, 处理后为0.993±0.004有显著性差异(t=8.125,P<0.01);虫体存活率在胰蛋白酶消化前为99%,消化后为98.25%;从四批感染鼠腹腔液经处理后虫体回收率为87.5%(t=1.33;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弓形体病在犬中间流行的情况,我们对湖北省犬弓形体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受检犬购自湖北省汉阳、武昌、新州、黄岗、黄陂、孝感、东西湖、武汉市等县市。目的是检查肠道内寄生虫,同时取肝脾组织和腹腔液涂片染色镜检找弓形体。并取肝、脾、脑组织研磨成匀浆,按1:10的比例稀释接种小白鼠,接种局分别于21天、14天和7天解剖检查,无病理变化又未找到虫体者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取死亡播散型弓形虫病野兔的肝、肺匀浆作体外培养或小鼠腹腔接种,分别分离到虫体后转染小鼠。结果观察到直接用野兔脏器及体外培养虫体接种的小鼠均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小鼠存活也基本不受影响。接种野兔器官的第一批小鼠中只有2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于1986年9~10月对柳州区龙泉山医院489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弓形体染色试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准备 (一)猪株:桂弓-1980株系广西卫生防疫站从猪体内分离。 (二)碱性美蓝液配制:甲液系美蓝的95%乙醇饱和液;乙液用0.53%碳酸钠9.73ml加1.19%硼酸钠0.27ml,pH10.8。 (三)抗原制备:取含弓形体的腹水0.2ml接种小白鼠腹腔,3~4天发病后抽取腹水,以3000rpm/分离心15分钟,弃上清,然后加适量生理盐水,取0.1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北部林区粒形硬蜱体内分离出一株莱姆病螺旋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福建北部已发现莱姆病病例的林区捕获一批粒形硬蜱,取其中肠接种于BSKⅡ培养基,结果分离出一株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从该蜱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在国内外属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6.
1985~1986年动物弓形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我省鼠类感染率较高(20.8%)。1987年又在大理州进行鼠类弓形体分离工作,结果从黄胸鼠分离出1株,褐家鼠分离出3株弓形体,现报告如下。 一、分离结果 本次捕获的鼠类有5种64只,共接种32组,结果从黄胸鼠和褐家鼠中分离出4株弓形体,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改良Tsunematsu(1960)及Petrov(1974)两者的方法,用弓形虫猪株和人株感染小鼠,收集腹腔液,经胰蛋白酶消化,G_3砂芯漏斗过滤,离心,制备较纯的虫体抗原,并用冻干法长期保存。对数批感染小鼠的腹腔液在处理前、后分别进行虫体细胞计数,用伊文思蓝液染色鉴别死活。并测定虫体的得量、纯度、存活率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地区旋毛虫对小鼠的感染力及在其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不同地区人体或动物获得的旋毛虫,虽然形态相似,但在生物学或致病性方面却不尽相同,因此常以株(strain)或隔离群(lsolate)来区分各地旋毛虫。国内关于旋毛虫种株的研究甚少。本文对比了长春(狗)沈阳(猪)和云南(猪)旋毛虫对小鼠的感染力及在小鼠肌肉中的分布情况,观察3地区虫体对同一宿主的感染力和寄生部位的异同,探讨各地虫株的生物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黑热病是伊拉克的一种地方病,多年来怀疑犬和啮齿动物是利什曼原虫的储存宿主Sheriff(1957)曾报告1只猎犬染有内脏利什曼病,但这些犬是外来的。本文作者于1972~1973年在巴格达地区检查了105只野鼠(85只黑鼠和20只印度地鼠)及45只小家鼠,每只鼠除作血、脾、肝涂片外,还作了组织切片,同时用双相NNN培养基进行了培养,结果发现1只黑鼠的血和肝培养阳性,脾培养因污染未获结果。以此阳性培养物经心内接种了两组实验室小鼠,以后在不同时间将小鼠杀死,用培养法和作涂片进行检查,结果接种的小鼠的肝脾肿大,并在涂片和培养中查到了利什曼原虫。从黑鼠分离出的虫株使实验感染的小鼠产生了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表明该虫株具有毒力,并可能对鼠类已经适应。这一发现说明黑鼠在伊拉克有成为利什曼病储存宿主的可能性。但尚须在伊拉克不同地区对啮齿动物群继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作者用小鼠作动物模型,设计了一种用微量滤纸血进行胶乳凝集试验(ILK)的简易方法,用以检测新生鼠的抗弓形虫抗体。选用远系繁殖的ddy雌鼠和近系繁殖的C57BL/6与BALB/c雌鼠。从感染弓形虫的鼠脑组织中分离得到刚地弓形虫无毒Fukaya株缓殖子,将其混悬于PBS溶液中,使成2.5×10~4虫体/ml悬液,取0.2ml混悬液腹腔接种法感染小鼠。将正常与感染小鼠血滴在PKU滤纸上,于室温下自然干燥。剪取直径3mm的滤纸血2片,浸泡于50μl、pH8.0的0.2M氨基乙基丙醇—HCl缓冲  相似文献   

11.
并殖吸虫病是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中广泛流行于豺、狼、虎、豹、犬、猫等动物体中。 1976年 Miyazaki[1 ] 报告野猪肌肉内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自然感染情况 ,1978年 Habe等 [2 ] 实验感染猪、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和鸡获得成功。 1984年董长安等 [3] 进一步报告了卫氏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的滞育现象。1991年陈黛霞 [4] 实验感染黑线姬鼠、花背仓鼠、大仓鼠和沟鼠成功。虫体在这些动物体内长期滞育 ,但当感染适宜宿主时 ,仍可发育为成虫。1991年陈桂光 [5 ] 在总结各地研究结果时对卫氏并殖吸虫的保虫宿主和…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从皮肤利什曼病的自然疫源地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草原的大砂鼠体内分离出了皮肤利什曼病的病原体。将大砂鼠耳缘的吸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中,把经过1~5次转种的118株大型热带利什曼原虫,经皮内注射于金色田鼠的两耳,每鼠接种20,000~1,000,000个鞭毛体,每株接种2~3只田鼠。对两种动物皮肤利什曼病的体征作了详细记录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计算。作者认为两种动物的皮肤利什曼病,在体征表现的程度上并无一致关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的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已为国内外学者采用。我们将弓形虫置于液氮保存,并对保存后虫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材料和方法 NP株弓形虫系南京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自当地猪体内分离出的虫株,在本所用小鼠传代,每4d发病传代1次。收集感染NP株弓形虫小鼠的腹水和腹腔冲洗液,充分摇匀后用消毒安瓿分装,每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收集了湛江地区六县(市)一些人、畜、鼠类等检材,进行弓形体病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从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9株,从人、猪、牛、鼠血清内检  相似文献   

15.
阿齐霉素治疗弓形虫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近年来试用阿齐霉素(Azithromycin、Sumamed克罗地亚PLIVA药厂出品)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及临床确诊弓形虫病例,均取得一定疗效。 1 小鼠感染人源型弓形虫KS强毒株,从接种0.5×10~3—1.0×10~5后2h后每日一次喂服阿齐霉素100—200mg/kg×5—10d,虽仍有类似对照组较轻的发病,并晚死亡2d左右,但腹液稀薄、澄清、镜下虫体极少,比对照组减少95%以上,油镜所见虫体成倍胀大或裂解,泡浆凝集成网状,核浅染,且以此腹液接种健康鼠,发病不明显,50d时取全部鼠脑,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法,在三层分离液层作多张厚涂片,姬氏染色均未查见弓形虫包囊。 2 临床弓形虫病例治疗 试治8例有全身性症状、脑炎、伴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及多次畸胎史,并经IHA、ELISA-IgG、IgM、IgA系列检测2次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猪羊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可感染人、猫、猪、牛、羊、犬、小鼠、兔、鸟类及冷血动物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也受到影响。上世纪50年代 ,我国陆续从猫、兔、猪、鼠等动物体内分离出弓形虫 ,60年代发现病例 ,70年代发生猪群弓形虫病大流行 。作者于 2 0 0 4年 2~5月对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猪弓形虫感染情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根据弓形体可以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繁殖的特点,于1986年8月用鸡胚生产弓形体间接血凝(IHA)诊断抗原初步成功,报告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 用桂弓1虫株接种小白鼠制成速殖体腹水液,选用个大的良种杂交鸡胚。鸡胚弓形体抗原制备(简称鸡胚抗原)参照于恩庶、崔君兆主编《弓形体病》第211、226页所示的方法,稍加改进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在国内首次建成了胚肺细胞-伯氏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系统.用胰酶消化法自人工流产胎儿分离出胚肺细胞后,建立Elu 8801细胞株。斯氏按蚊叮咬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的昆明小鼠18~21d后,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出唾腺,制备子孢子悬液,接种于单层培养的胚肺细胞。培养48h后,可见红外期裂殖体。72h后,部分裂殖体内已形成成熟的裂殖子,将培养上清经腹腔接种健康小鼠,可使之感染疟疾并可经血传感染其它小鼠。用第2代感染小鼠血饲喂按蚊,蚊体内可产生子孢子。表明本室建立的人胚肺细胞林对P.b.ANKA株易感染,并能支持其红外期发育成熟,产生有感染力的红外期裂殖子。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应用药物诱发隐性弓形虫感染的复发,探讨了虫血症出现及宿主脑内包囊形成的规律,旨在为亚临床型弓形虫病复发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实验依据,并对包囊形成的动态进行了分析。 实验用动物为std/ddy小鼠、虫株为FUK无毒株和BEV低毒株。用Ficoll-Pague密度梯度离心法自鼠脑分离包囊腹腔感染小鼠,每周取5只小鼠血0.5ml,抗凝,同时摘取颌下淋巴结2粒及肝组织0.1g,分别轻碾成匀浆。将上述待检材料腹腔接种正常鼠,3周后检查接种鼠脑内包囊,同时用乳胶凝集试验(LAT)检测弓形虫抗体以助诊断。感染后第六周始,每日经后肢皮下注射强的松龙连用两周,用药物前后按上法分离弓形虫,并用LAT和染色试验(DT)鉴测抗体动态,同时取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包囊检查系取鼠脑组织数取每克组织包囊数。 结果见到,小鼠腹腔感染FUK株包囊后1周时,  相似文献   

20.
弓形体病几种新血清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诊断弓形体病最可靠的方法是确认病原的存在,常采用涂抹标本检查或动物接种分离鉴定虫株,然而前者不易获得成功,后者则需较长时间才能报告结果。因此,应用血清学的方法诊断弓形体病十分重要。自1948年Sabin等创用染色试验(DT)以来,弓形体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不断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