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鹏  张鹏  郑锴  陈钢  王国林  王志毅  李琼 《天津医药》2005,33(10):627-629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心率变异(HRV)变化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20例(实验组),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20例(对照组)。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中各方面参数的控制基本一致。通过Hoher监测评价HRV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在HRV时域分析中.对照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实验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结论:在CABG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体外循环对于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和心功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CABG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术前、术后和康复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6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4例。其中心房纤颤1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呼吸机辅助2~12h,平均7.8h。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发作。结论了解并掌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行CABG100例,89.5%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6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14例<30%,最低16%。90%有心绞痛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7例,体外循环下手术63例,心肌保护采用冷晶体停跳液;体外循环时间(125±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24)min;单支搭桥7例,2支搭桥29例,3支搭桥42例(42%),4支搭桥20例,5支搭桥2例,共搭桥281支,人均搭桥2.8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76例,大隐静脉桥98例。同期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3例,室壁瘤切除5例,左心室成形8例,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三尖瓣成形1例。结果住院死亡4例,其余痊愈出院,心绞痛症状基本缓解。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5例,2次开胸止血3例,伤口感染8例。结论选择合适患者,重视围术期处理,充分血管化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薛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132-133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1例小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整理、改进,得出经验。结果201例小儿心脏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儿体外循环手术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机组人员、护士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种复杂、高难度的手术,护理配合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细心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1-10~2008-08共施行CABG112例,其中行体外循环CABG10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6例;每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2.9±0.8)支。同期行心瓣膜手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结果围术期病死3例(2.7%,3/112),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发生心房纤颤2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9)h,住ICU时间(4.2±2.0)d,术后住院时间(13.2±5.6)d。随访85例(75.9%),随访时间1个月至8年,其中82例(96.5%)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级47例,Ⅱ级30例,Ⅲ级8例。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林芬  陈健  张新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194-194
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术后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良反应。因而 ,越来越多的心外科医师选择了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伴随着手术方法的进步与更新 ,手术护士在手术中的配合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近两年来我科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5例 ,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38~ 77岁。术前 5例病人均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病史。其中 2例合并有高血压 ,2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冠状动脉单支阻塞者 1例 ,冠状动…  相似文献   

7.
祖金美  赵恒娣  董宏旭  张改欣 《河北医药》2011,33(10):1583-1584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专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进行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并且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等优势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35例CABG患,分成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CABG组,15例)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0PCAB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和术后0、2、6、12、24小时抽取桡动脉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心脏肌钙蛋白I(cTnI),并记录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IL-8、TNF-a、cTnI在CABG组较OPCAB组明显升高,sICAM-1、IL-6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和常规CABG相比,非体外循环(CPB)下的CABG可以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32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CABG,222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前调整心肺功能,术中注意保护心、脑、肾功能,术后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进行肺部理疗.结果 226例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完全缓解.3例术后低心排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1例随访2个月至3年已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 仔细规范的围术期处理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报告11例手术结果。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低温下进行,经胸正中切口,除1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者用左乳内动脉搭桥外,均用大隐静脉,搭2支和3支桥各5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静脉搭桥移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术后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樊扬名  曹静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21,25(9):1779-1782
目的 评价分析左进胸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以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MICS CABG的冠心病病人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人术前基本信息、术中资料如搭桥数量及术后相关资料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MICS CABG的效果和可行性.结果 10例病人行MICS CABG术共搭桥23支,平均2.3支/例.且病人无术中转正中开胸、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转回监护室治疗,无二次手术发生.术后呼吸机时间中位数为9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中位数为47.75 h.术后首日引流量中位数为275 mL,输血病人为3例(30%).住院期间未发生房颤、肾功能损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死亡以及术后脑梗死等事件.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9.5 d.结论 对于合适的病人,在配合围手术期精细管理的基础下,MICS 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发生死亡(术后30 d内)与术前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460例风心病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死亡分为两组,死亡组50例,均术后30 d内发生死亡;对照组从410例未发生死亡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对照。其中所选病例均为术中麻醉平稳,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常规对症处理的患者。选择术前临床指标,超声心动图,术前合并症、并发症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前因素与术后死亡发生的关系。结果术前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分级(NYHA),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男>75 mm,女>70 mm)是手术早期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冠心病影响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前应明确诊断,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回顾总结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施行的152例高危冠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体会。方法此152例手术患者均为年龄大于65周岁、冠脉病变3支以上的重症患者,其中左主干病变者为135例,合并其他瓣膜疾病者42例,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采用浅中度低温(30℃~32℃),中高流量[2.4~3.0L/(min/m2)]灌注。心肌保护采用7℃~10℃4:1稀释血停搏液顺灌与逆灌相结合。结果本组CPB总时间85~19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8~147min,152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148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4例,2例死于颅内出血,另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结论优质的设备,控制适当的晶/胶比值,加强血气和凝血功能的检测,注意围术期脑功能和肾功能的保护,必要时使用人工超滤,以及注重围术期激素和抗生素的应用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凯 《天津医药》2014,42(8):814
【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内膜剥脱技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在慢性闭塞性血管病变的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估其近中期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31例在CABG同时进行CE的患者,在同期行CABG的患者中挑选与研究对象病情相仿的3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参数、术后恢复情况和中期随访结果;并总结CE的技术要点。结果: 31例患者共行冠脉内膜剥脱35处,其中左前降支系统13支(37%,其中左前降支6支、对角支7支),回旋支系统3支(8%),右冠状动脉系统19支(54%,其中主干8支、后降支11支);4例患者同时行2支血管内膜剥脱。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围术期心肌梗塞和手术死亡;CE组随访无心绞痛发作,1例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并发真菌性肺炎死亡。结论: CE是CABG的必要的辅助技术,其与单纯CABG相比手术死亡率和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 IEE)检查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患者,评价该超声技术在CABG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20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瓣膜病5例),分别用IEE观察CABG术前、术后心肌的收缩功能,瓣膜的形态、位置及启闭活动,血管吻合口处的血流情况等。结果 IEE术中发现6例患者左心收缩活动减弱,提示低心排血量;2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拟吻合口处有钙化斑块,改远端吻合后检测血流良好;1例患者见升主动脉根部拟吻合处有钙化斑块,改变吻合口位置后,血流情况良好;1例患者拟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因二尖瓣反流显著导致成形困难,遂改植入机械瓣,术后IEE未探及异常反流和瓣周漏,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IEE能准确观测心脏的结构及舒缩功能,及时、清晰地显示桥血管吻合处的血流情况,指导手术操作方法和吻合口位置的选择,在CABG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做对照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经药物支架治疗1年后的预后。方法:共入选238例经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组77例,非糖尿病组161例,均为冠脉弥漫长病变(病变长度大于20mm)。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入院时血压,血脂(LDL-C),是否吸烟,心脏彩超的E值,A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脉病变长度、部位、平均支架数、支架管径、支架长度。通过电话、门诊随访记录1年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及心源性死亡。门诊复查心脏超声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和舒张晚期速度A,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E/A作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的临床基本资料除LDL-C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除糖尿病组1年后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外(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P=0.732),冠脉搭桥手术(CABG)(P=0.400),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P=0.448),左心室的功能(P=0.23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EF值较1年前有明显的提高,糖尿病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2.74±11.70vs66.67±2.38;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5.13±9.52vs66.12±3.33;E/A比值也由1年前的〈1改善到〉1,糖尿病组治疗前为0.70±0.19/0.85±0.21,治疗后为0.85±0.14/0.72±0.09;非糖尿病组治疗前为0.68±0.19/0.83±0.18,治疗后为0.85±0.18/0.73±0.09。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经介入治疗1年后,心肌梗死、CABG、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和左心室功能相当;而糖尿病组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经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1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桥血管的中远期通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OPCABG术后复查的患者113例。根据搭桥术后再血管化的程度分为通畅组和病变组,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和血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影响桥血管中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间性别、OPCABG术后随访时间、旁路血管数量、术后再发心绞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和旁路血管数量增加是影响OP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危险因素。结论 OPCABG术后的中远期通畅率与性别、旁路血管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