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的治疗,以减少肠结核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肠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肠结核患者多以腹痛、腹胀、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4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7例占35.4%。31例患者经强化抗结核及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结论:肠结核经结肠镜检及结核菌抗酸染色可以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可治愈,对于出现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2.
丛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28-228
目的分析肠结核的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必须结合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经治疗本组患者痊愈57例,死亡1例。结论胸片、钡灌肠、结肠镜以及病变组织活检是诊断肠结核的有效手段,大多数患者可经过口服内科药物或手术治疗而痊愈。  相似文献   

3.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贻误治疗。其好发部位是回盲部,亦称为回部结核。本文总结我院1993年6月至200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结核8例的临床资料,就误诊原因和治疗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减少临床误诊发生,提高对肠结核的早期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友发  李汝安 《江西医药》2007,42(6):531-532
目的 总结肠结核的诊断经验.方法 对我院1987~2003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腹痛11例(91.66%),腹泻6例(50%),便血7例(58.33%),腹块4例(33.33%),不全性肠梗阻4例(33.33%),腹壁柔韧感4例(33.33%).结论 充分认识肠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对防止本病的误诊误治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直肠结核1例     
周淑芳 《黑龙江医药》2005,18(4):310-311
直肠结核患病率极低,易误诊为直肠癌,本文报告一例直肠结核误诊为直肠癌。  相似文献   

6.
任明杰 《北方药学》2014,(8):125-126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21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手术切除阑尾,术后病理诊断正常阑尾16例,误诊率7.5%。结果:16例误诊病例中急性胃肠炎5例,急性盆腔炎3例,右侧输尿管结石2例,上消化道穿孔、回盲部肿瘤及右侧输卵管妊娠各1例,不全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核各1例。结论:疑似阑尾炎的病例要仔细查体,完善辅查,特别是女性患者更要注意妇科疾病,明确鉴别诊断要点,切忌仓促诊断,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直肠结核在临床上少见,且易误诊为直肠癌.我们曾遇1例直肠结核误诊为直肠癌,现报告如下: 患者张玉男,女性,52岁,因腹胀稀便5个月就诊入院.每日大便4~5次,最多8~9次,经常有里急后重及下坠感,大便曾带血4次,入院前一个月,肛门坠胀明显加重,且出现全下腹疼痛.  相似文献   

8.
肠结核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据43例误诊病例,对误诊原因及诊断体会加以分析,旨在探讨误诊原因与减少误诊的对策,提高诊断水平。1 误诊病种分布 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确诊肠结核289例,其中43例(15.1%)曾误诊。误诊为慢性阑尾炎9例(20.9%),急性阑尾炎8例(18.6%),消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结核病误诊情况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曾被误诊的102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原因及鉴别方法.结果:本组患者院外误诊90例,院内误诊12例;住院确诊时间3~75天.本组肺结核误诊为肺炎14例,肺癌12例,肺化脓症6例,炎性假瘤5例,误诊为支气管扩张2例.本组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5例被误诊为流行性脊髓脑膜炎,3例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2例误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误诊为伤寒者和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同时脊柱结核、肠结核、乳腺结核、肝结核以及前列腺结核等误诊情况较常见.102例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结核病在临床误诊较为常见,临床医生应该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判断,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男女比为0.9:1,其中发病年龄在20~40岁的共31例,占81.6%。临床症状以腹痛(31例,占81.6%)、腹泻(12例,占31.6%)、便秘(7例,占18.4%)、腹泻与便秘交替(11例,占28.9%)、右下腹包块(7例,占18.4%)、结核毒血症状(24例,占63.2%)为主合并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1例,占55.3%;14例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38例患者,有4例大便中即找到抗酸杆茵。38例患者均行肠镜检查,7例组织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结节,4例找到抗酸杆菌,3例手术患者病理诊断为肠结核。结论肠结核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但如同时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和(或)肺部病变则强烈提示肠结核,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HIV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认识.方法 对高危人群体检发现的35例HIV阳性并发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PPD试验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等.结果 HIV阳性合并结核病时,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胸部X线改变也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仅为51.42%,痰涂片阴性病人明显高于阳性病人,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仅为22.86%.结论 HIV阳性患者合并肺结核其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改变常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及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较低,容易漏诊,应加强HIV感染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合并HIV感染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2.
周晓辉  苑小历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10-511,533
目的通过对32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病例的分析,提高对DBAC及粟粒性肺结核(MPTB)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1997年9月-2007年9月曾被误诊为MPTB的32例DBAC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误诊情况。结果32例最后确诊为DBAC,男∶女=15∶17。15例吸烟,平均40包/年。胸部X线和肺部CT表现为局部肿块合并双肺弥漫结节影12例; 单纯双肺弥漫分布小结节影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刷检、冲洗检阳性率达66.7%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达46.9%;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淋巴结活检阳性率更高。结论DBAC男女发病相近,患者吸烟较少或不吸烟。临床表现为咳嗽、白色泡沫痰,进行性气促,可有咯血、胸腔积液,锁骨上、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X线胸片及肺部CT有特征性改变,本病的发病率低及部分患者有结核史或结核接触史是造成误诊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集我院2006~2007年住院患者进行痰菌培养并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96例,研究其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同期肺部感染患者的12.7%;其中肺结核合并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57例,其他非结核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39例。药敏结果分析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文献报道为高,且肺结核合并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较非结核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增高。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患者,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加;而结核病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抗体检测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方法对16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166例非活动性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抗体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与涂阴患者分组。分别用TB-Check-1一步免疫层析法进行抗结核抗体检测,分析比较组间的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和抗结核抗体联合痰涂片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的抗结核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活动性肺结核中涂阳与涂阴组间抗结核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抗结核抗体联合痰涂片检查特异性诊断符合率达56.8%,高于痰涂片诊断符合率30.9%。结论抗结核抗体检测可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率,抗结核抗体联合痰涂片检查提高特异性诊断符合率;抗结核抗体检测对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复治肺结核治愈率的因素,提高治疗管理水平,使结核病控制策略发挥更大威力。方法:研究对象为本市2005~2009年免费治疗未治愈的复治肺结核患者,共计186例。结果:影响复治肺结核治愈的相关因素有不规则化疗(83例、占44.62%)、不规范管理(76例、占40.86%)、药物不良反应(27例、占14.52%)、年龄(35~44、45~54岁年龄组)、职业分布(农民125例、占67.20%,家政及家务47例、占25.27%)等因素,造成一定比例的复治传染源,且多为耐药患者,对患者个体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结论:对复治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规律彻底治疗,制定合格的治疗方案,规律有效的按疗程用药,无特殊情况,不得停药或中断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为预防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的形成、控制结核病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死亡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结核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通过死亡病例的查阅,对直接死因、并发症、结核病诊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59例死亡患者中以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多见。②两种以上并发症者55例,占93.2%;继发肺内感染者37例,占62.7%。③死亡病例中50岁以上33例,占55.9%。④以肺结核死亡的59例中复治38例,占64.4%,其中复治涂阳22例,占57.9%。结论:结核病死亡病例大部分病史长,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反复感染,迁延不愈,易致死亡。要切实加强结核病的规范化管理,早期诊断与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是减少结核病死亡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结核误诊病例,并探讨其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率、临床特点、误诊时间、误诊病种及治疗效果。结果 106例患者误诊32例,误诊率为30.2%;误诊时间7d~5年;误诊病种包括慢性支气管炎13例(40.6%),肺炎8例(25.0%),支气管扩张2例(6.3%),慢性胃炎2例(6.2%),其他7例(21.9%)。误诊病例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21例(65.6%),显效5例(15.6%),好转3例(9.4%),无效3例(9.4%)。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常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结核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盆腔结核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医技检查、误诊情况及诊治过程。结果 20例患者均于术前误诊。其中10例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4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误诊为卵巢子宫内膜移位囊肿,3例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陈旧性宫外孕。结论盆腔结核误诊率高,应提高对盆腔结核的警惕性。临床上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医技检查,全面分析临床资料及盆腔包块的性质,提高诊断率,必要时手术探查,以提高盆腔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结核患者在胸腺肽-alpha1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与TNF-α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66例肠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alpha1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提取肠结核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个体中TNF-α-238、-308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alpha1治疗后,统计结果显示在治疗第16周结束时,TNF-α-308GA+AA基因型组合的患者中CD3+、CD4+、CD8+、CD4+/CD8+、NKcells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308GG基因型以及TNF-α-238多态性位点免疫学检测值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肠结核患者胸腺肽-alpha1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着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