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我院近年来救治的各种颅脑损伤病人自身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作者介绍了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在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脉搏,血压,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温冬眠和输液的护理,重度颅脑损伤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还强调了护士必须具备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以预防和控制各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了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在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脉搏、血压、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温冬眠和输液的护理,重度颅脑损伤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还强调了护士必须具备时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以预防和控制各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急性期因颅内血肿、颅内压急剧增高,常引起跳动,有可能引起脑疝,为颅脑外伤常见的症状,占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30%~40%,已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重视。躁动症状的出现,说明颅脑损伤的伤情较重,对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躁动症状的及时准确发现则有赖于护士精心细致的观察。因此,脑外伤病人躁动的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本院自2001-01~2004-12收治259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并发躁动症状的120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及管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及管理,探讨合理、科学的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系统科学的护理,加强对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对留置胃管病人的观察护理,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等等.结果 40例病人除2例原发损伤过于严重,导致脑功能衰竭死亡外,余病人均得到满意的治疗.结论系统科学的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及管理,探讨合理、科学的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系统科学的护理,加强对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对留置胃管病人的观察护理,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等等。结果40例病人除2例原发损伤过于严重,导致脑功能衰竭死亡外,余病人均得到满意的治疗。结论系统科学的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8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具有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我科自2002—02~2004—02共收治18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通过仔细观察,耐心护理.取,导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从病房的安置、基础管理、基础护理、流动人员的控制、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88例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具有病情急、伤势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也是护理工作的难点.我们自2003~2007-12共收治288例各种不同类型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就本组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将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具有急救知识,熟悉病情,掌握护理要点,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2-01—2003-08,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38例,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从病房的安置、基础管理、基础护理、流动人员的控制、消毒隔离措施等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明确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病房管理及规范的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在颅脑损伤后1~5d,通常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给患者行胃管置入,并做好留置胃管后的观察及护理。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通过留置胃管,抽取胃液观察其颜色、性质,根据病情由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致死率和致残率在编人员50%以上[1],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在整个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如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判断,将获得治疗机会,实施全面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我科于2006-01~2007-06收治30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与精心的护理,病人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在颅脑损伤后1~5d,通常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给患者行胃管置入,并做好留置胃管后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险恶,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分秒必争,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护,以提高对本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我科2001-01~2003-12接诊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诊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病人的血皮质醇水平变化和颅脑损伤轻重分级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颅脑损伤病人外伤后测得的血皮质醇水平,按照CCS评分分成轻中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组,并对所有病人随访半年。结果重型组病人的血皮质醇水平比轻中型组病人明显升高(0.01〈P〈0.05)。随访结果表明,伤后急性期血皮质醇水平越高,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越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病人血皮质醇水平与损伤轻重程度相关,与病人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急性期因颅内血肿、颅内压急剧增高,常引起躁动,有可能引起脑疝,为颅脑外伤常见的症状,占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30%~40%,已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重视。躁动症状的出现,说明颅脑损伤的伤情较重,对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躁动症状的及时准确发现则有赖于护士精心细致的观察。因此,脑外伤病人躁动的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本院自2001-01~2004-12收治259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并发躁动症状的120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93例,女27例;年龄1~20岁26例,21~50岁76例,51岁以上18例。根据躁动的程度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18例成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伤后1周内,186例出现心率失常,其中134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律失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44次,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72次,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74次,房室传导阻滞20次,Q-T间期延长36次,ST-T段改变77次。所有病人予以相应治疗与护理干预,大部分病人24 h内恢复正常。结论 心律失常是重型颅脑损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密切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干预,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流程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急诊收治的460例颅脑损伤按传统入院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急诊收治的450例颅脑损伤实施FMEA管理模式下的入院护理(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入院耗时[(16.5±2.5)min]、住院时间[(11±2)d]较对照组[分别为(42.5±5.5)min、(23±5)d]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士穿刺成功率(98.22%)和病人满意率(98.44%)较对照组(分别为89.56%、88.04%)均明显提高(P<0.05),而运送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0.67%)和护理差错发生率(0.44%)较对照组(分别为4.13%、3.91%)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FMEA模式能前瞻性地发现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护理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