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MELD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CTP评分、MELD评分、△MELD评分3种方式,比较3种评分对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56例患者在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21例,死亡率为37.5%。两组1、3、6个月的CTP评分、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3、6个月的△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ROC曲线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MELD(0.88±0.18),MELD(0.85±0.07),CTP(0.76±0.11);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MELD(0.95±0.04),MELD(0.85±0.21),CTP(0.61±0.09)。结论△MELD指标是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良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评分和CTP评分,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别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VL)4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42例。结果84例患者随访1~6个月,4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有效率95.2%(40/42),再出血率2.5%(1/40),内科保守治疗42例有效率71.4%(30/42),再出血率70%(21/30)。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止血率高、静脉曲张消失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及差值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硬化治疗短期(1个月、3个月、6个月)预后分析的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的76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硬化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CTP评分以及随访期间的MELD,两次MELD之差为△MELD,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衡量CTP、MELD、△MELD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硬化治疗0~1个月、1~3个月、3~6个月内再出血或死亡病例分别为14、26、19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或死亡组的CTP、MELD、△MELD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MELD、△MELD对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06)、(0.85±0.05)、(0.88±0.42);对6个月预后评估的ROC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10)、(0.85±0.07)、(0.96±0.03),三者间曲线下面积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LD可准确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硬化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其准确性优于初期MELD及CT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普萘洛尔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硬化剂组46例、普萘洛尔组43例和联合组39例.观察3组3、6、12个月及24个月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联合组和硬化剂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普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化剂组和普萘洛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普萘洛尔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组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首次给予生长抑素250μg静脉注射,继之以250μg/h微量泵持续输入72h;对照组28例首次给予垂体后叶素10u静脉注射,继之以0.4u·min微量泵持续输入72h。观察两组的止血率、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9%(26/28),止血时间为(15.4±5.9)h,再出血率为7.1%,对照组有效率为60.7%(17/28),止血时间为(39.6±13.2)h,再出血率为7.1%(2/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7.
申道君  李文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74-2174
目的探讨普奈洛尔预防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普奈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葡醛内酯治疗,观察20个月,比较两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发生情况、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20个月,治疗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48.0%)(χ2=3.96,P〈0.05),但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奈洛尔对预防门脉高血症消化道初次出血有明显疗效,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吴志强 《云南医药》2010,(4):395-400
目的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进行尝试,评估该模型评分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该值等同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并求出作为判断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MELD最佳临界值。方法121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与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月内的死亡率。结果81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PE组35例,非PE组46例),MELD分值在20—30和30~40的患者的死亡率,PE组分别为36.8%、57.7%,而非PE组分别为64.9%、87.5%,PE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死亡率,PE组为86.7%;非PE组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80.0%,特异性52.0%,c-统计值为0.777;而非PE组分别为25,82.6%,86.7%及0.869。结论本研究认为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韩驰  张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6):849-850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予奥曲肽0.1mg缓慢静脉滴注作冲击量,然后以230~50μg/h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予垂体后叶素10U静脉滴注,继之以0.2-0.4U/min静脉维持给药,两组均同时每日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日2次,维持用药至72h。结果: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7.5%,止血时间(17±12)h,平均输血量600ml;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62.5%,止血时间(34±26)h,平均输血量140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方法:将149例急诊胃镜确诊的EGV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初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以及多因素分析影响EGVB的生存时间因素。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75.7%(56/74),对照组止血成功率57.3%(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出血率21.6%(16/74),对照组再出血率37.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静脉曲张消失率41.9%(31/74),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14.7%(11/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安全有效的手段。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预防性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肝硬化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急诊内镜下硬化剂(1%聚桂醇)治疗出血停止后患者45例,分为愿意接受套扎治疗23例(治疗组)和不愿意接受套扎治疗22例(对照组),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分别观察疗效(本组资料仅有B级、C级的患者).结果 治疗组1年内B级患者无1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级患者则有2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死亡1例;2年内B级患者有2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级患者则有4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并死亡2例.对照组1年内B级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死亡2例,C级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次,死亡4例;2年内B级患者有8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仍是2例,C级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12例次,死亡6例.结论 套扎治疗最大限度地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再出血或延缓了再次出血的时间,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8-2439
目的:探讨B超预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肝门静脉管径≥1.6 cm、脾静脉管径≥1.1 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 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PTVE) 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诊并实施介入治疗的 61 例患 者资料, 其中 PTVE 组 42 例, TIPS 组 19 例。比较 2 组治疗成功率、 再出血率、 曲张静脉缓解情况、 肝性脑病发生率、 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等。结果 2 组手术均成功, TIPS 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 PTVE 组的再出血率为 78.6%, 高于 TIPS 组的 63.2%, PTVE 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缓解的有效率为 50.0%, 明显低于 TIPS 组的 89.5%(均 P< 0.05); PTVE 组和 TIPS 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 14.3%和 26.3%, 2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5.2%和 89.5%,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TVE 组术后各时期肝功变化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IPS 组术后 1、 3 个月肝功能较术前及 PTVE 术后同一时期下降, 术后 6、 12 个月肝功能变化与术前及 PTVE 术后同一时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IPS 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手术安全, 再出血率低,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快, 术后中远期对肝功能影 响较小, 是一种理想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邹勇  淦勤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59-159,16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0例患者与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未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方法:入选有效随访患者115例,其中59例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56例采用硬化剂注射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全部患者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硬化剂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各级别构成及Child-Pugh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剂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出血发生率,联合治疗组较硬化剂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硬化剂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均有较高止血成功率,联合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估食管出血危险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50例,均行多层螺旋CT和胃镜检查,并以胃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评估食管出血危险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血管成像评分与胃镜静脉曲张程度、胃镜红色征的严重程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2、0.687,均P<0.01),CT血管成像评分诊断胃镜红色征的RC 3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92.50%。结论多层螺旋CT与胃镜检查结果对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分级呈显著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食管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腹水临床特征。方法将9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出血组40例和腹水组50例。2组均予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电解质:血钾、血钠;肝功能试验:白蛋白;血糖;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腹部B型超声测量门、脾静脉宽度。结果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腹水组,血糖及钠离子水平高于腹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总数、血钾、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PT、PTA、APTT和门、脾静脉宽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多见高血糖和低血红蛋白,首发腹水者更多见低血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EV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对EVB消除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EVB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采用EVL+EVS方式治疗,对照组A、对照组B分别单用EVL与EVS方式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如近期出血率、晚期出血率、死亡及其他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2.6%,对照组A治愈率为81.0%,对照组B治愈率为69.6%;研究组不良情况整体发生率明显更低;研究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EVB采用EVL与EVS联合的内镜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