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病因及临床影响,提高对宫内感染的认识。方法对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及临床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最多见(26.47%),其他依次为乙肝病毒(19.11%)、人乳头瘤病毒(16.17%)、衣原体(11.76%)、支原体(8.82%)、单纯疱疹病毒(7.35%)、风疹病毒(4.41%)、淋球菌(2.94%)、梅毒(1.47%)、弓形虫(1.47%)。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引起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先天畸形,分娩异常,脑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等危害。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复杂多样,以病毒感染为主,临床影响大,后果严重,应引起产、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旭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46-3247
目的分析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和非绝经组,分析两组病因构成及病理检查情况。结果327例患者中,处于绝经后的患者152例,病因分析:单纯阴道不规则出血73例(48.02%)、使用激素补充治疗23例(15.13%)、子宫肌瘤16例(10.52%)、宫颈息肉14例(9.21%)、宫腔占位11例(7.3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4.61%)、宫内节育器6例(3.95%)、高血压2例(1.32%)。非绝经患者175例,病因分析:单纯阴道不规则出血108例(61.71%),子宫肌瘤29例(16.57%),宫内节育器18例(10.29%),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例(5.71%),宫颈息肉5例(2.86%),激素补充治疗2例(1.14%),宫腔占位2例(1.14%),流产1例(0.57%)。病理检查诊断:绝经组152例:良性病变59例(38.82%),萎缩性内膜47例(30.92%),内膜分泌不佳28例(18.42%),子恶性肿瘤18例(11.84%);非绝经组175例:增殖期内膜79例(45.14%),分泌期内膜50例(28.57%),单纯性增生33例(18.86%),子宫内膜癌13例(7.43%)。结论阴道不规则出血病因复杂,应早期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9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征、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感染68例(36.7%)、窒息缺氧32例(32.7%)、先天心脏病10例(10.2%)、电解质紊乱8例(8.2%)、感染性心肌炎6例(6.1%)。期前收缩42例(42.9%);快速心律失常28例(28.6%):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8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MAT)4例;室性心动过速(VT)7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16.3%)。42例期前收缩中有38例经治疗原发病、营养心肌后消失;8例PSVT:1例经刺激迷走神经后复律,2例静推三磷酸腺苷(ATP)后复律,4例给普罗铂酮后复律,4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经给洋地黄药物和美托洛尔后复律,1例死亡。7例VT:2例给利多卡因后复律,1例给普罗帕酮后复律,1例给胺碘酮后复律,1例口服维拉帕米后纠正,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和缺血缺氧为主,临床上以期前收缩和快速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多见,无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大多预后良好,有器质性病变的危重心律失常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菌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1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按发病机制分为早发型(占29.5%)、晚发型(占63.4%)及院内获得型(占7.1%)。以皮肤(占47.1%)、脐部(占46.3%)、呼吸道(占43.2%)为主要感染途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75.0%),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经综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药敏实验选用合理抗生素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加强皮肤,脐部等处护理.无菌操作可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高。现将本院新生儿病房2005—2006年收治的新生儿惊厥86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61例(70.9%),女25例(29.6%)。地区分布:来自农村60例(69.7%),市区26例(30.2%),日龄在3d内者56例(61.6%),4—7d在者10例(11.6%),7d者20例(23.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宫内膜息肉57例(占47.5%),其中25例合并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宫内膜炎29例(占22.5%);粘膜下肌瘤4例(占3.33%);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1例(占12.5%);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占3.33%);萎缩性宫内膜4例(3.33%);不典型增生2(占1.67%);内膜癌2例(占1.67%);子宫畸形2例(占1.67%);宫内节育器3例(占2.5%);不全流产1例(占0.8%);宫腔部分粘连1例(占0.8%)。结论宫腔镜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病因的诊断较准确,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发病病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重症肺炎病例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起病时临床表现及体查分别有气促50例(100%),呼吸窘迫45例(90%),双肺湿啰音43(86%),发绀42例(84%),发热12例(24%),体温不升3例(6%),呼吸暂停2例(4%)。而在病因方面,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羊水浑浊占比率最高,分别为28%、28%及24%。结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其胎粪吸入及母亲孕期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代谢紊乱是新生儿惊厥的第二大原因。经控制惊厥和病因治疗后,治愈117例(69.6%),好转35例(20.8%),死亡16例(9.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新生儿惊厥多数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9.
重度新生儿窒息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雪琴  刘美霞  凌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07-1608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该院78例重度新生儿窒息的f}缶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该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22%,其中重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0%,矫正死亡率为8%。重度窒息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47%)、早产(49%)、脐带因素(缠绕、脱垂及过短,32%)、臀位(26%)、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4%)、畸形(6%)、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6%)。结论 加大孕产妇分级管理的力度,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适时纠正臀位,尽量减少早产,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及早发现和处理畸形儿,制止非法接生,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姚荣芳 《安徽医药》2015,(7):1401-140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30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脑瘫轻症)202例和对照组(脑瘫重症)101例,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宫内感染(8.42%)、妊娠高血压(16.83%)、难产(44.55%)、早产(14.85%)、新生儿窒息(43.56%)、低出生体重(44.55%)、呼吸窘迫综合征(46.04%)、高胆红血症(27.7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感染、高胆红血症为脑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感染、高胆红血症与小儿脑瘫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高危因素对于降低脑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方面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促进小儿脑性瘫痪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宫内感染新生儿的血糖异常发生率以及其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4例宫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选同期接受治疗的162例正常新生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生儿出生后24h、72h行血样检测,并对患儿的病情进展检测血电解质,行葡萄糖滴注治疗。比较两组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不同感染儿之间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不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患儿发生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血糖发生率不显著,但是重度感染组血糖降低值低于轻度感染组(P<0.05)。结论胎儿宫内感染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致使内分泌紊乱的发生,引起血糖功能衰竭,对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加强血糖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后停药为治疗组,26例孕妇未用药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分娩前及产后1月行肝功能、血清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22例新生儿出生时2例HBsAg阳性(〉0.05 IU/mL),且HBV DNA均〈10~3拷贝/mL;对照组26例新生儿出生时10例HBsAg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HBsAg、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分娩前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后1月治疗组HBV DNA回到治疗前水平。结论:HBV感染孕妇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396例。以是否发生HBV宫内传播将新生儿分为宫内传播组和非宫内传播组,分析母亲年龄、孕期HBV血清标志物水平、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与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阳性、HBeAg/HBV DNA双阳性和经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发生有关(P<0.05);母亲年龄、新生儿性别与宫内传播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eAg/HBV DNA双阳性(OR=3.662,95%CI为1.9296.951)、经剖宫产分娩(OR=0.184,95%CI为0.0906.951)、经剖宫产分娩(OR=0.184,95%CI为0.0900.375)被引入回归方程。趋势χ2分析后显示,HBV DNA≥1×107copies/ml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经剖宫产分娩是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而母亲孕期血清HBeAg/HBV DNA双阳性和HBV DNA≥1×107 copies/ml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27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低于未感染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新生儿CD8+高于未感染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失调。  相似文献   

16.
眭颖 《北方药学》2014,(4):15-16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经皮给药佐治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睡前应用妥洛特罗贴剂(每贴0.5mg)贴于前胸,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6.90±1.04)d、气喘消失时间(3.55±1.03)d,哆音消失时间(5.87±1.87)d,总疗程(8.35±1.81)d,均短于对照组的(7.35±1.84)d、(4.56±1.52)d和(10.76±0.78)d、(10.76±0.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妥洛特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肯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呙蓉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18-24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出生两周内的212例新生儿分组进行Hs—CRP的检测。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A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B组)及对照组(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CRP可做为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含量可做为判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14-215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率为2.14%。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等(分别为17.39%、15.22%、15.22%和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