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婴儿背带对婴幼儿静脉输液是否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防止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漏出血管外,提高输液过程顺利完成率,为婴幼儿解除再穿刺的痛苦。方法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输液的3个月~3岁婴幼儿6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婴幼儿使用婴儿背带,观察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漏出血管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针头漏出血管外情况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9.7%,对照组为91.7%;针头漏出血管外,实验组为0.03%,对照组为8.33%。结论婴幼儿在静脉输液时使用婴儿背带,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穿刺,穿刺成功率高,并能有效的减少漏针,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避免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目日益增多,住院就诊率也日趋增多。静脉输液作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在临床救治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保证穿刺成功率,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确保穿刺成功率包括以下几方面:(1)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心理评估;(2)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血管评估;(3)静脉输液部位选择;(4)静脉输液途径选择;(5)静脉穿刺的技巧。以下对上述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目的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复针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月5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患儿静脉穿刺5920例,逐个调查登记患儿年龄、输液部位、时间、患儿家属的看法、护士的心理活动及失败原因。结果婴幼儿(1个月-3岁)静脉穿刺失败率高于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穿刺部位的选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因素、护士的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结论护士在静脉输液中注意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善于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1周岁~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我们将3岁以下的小儿统称为婴幼儿。婴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差,智力发育不完善,对成人的要求不能完全理解,神经、肌肉运动具有不稳定性,自我约束能力差,静脉穿刺引起疼痛不适,限制了患儿的自由,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致使穿刺失败。即使穿刺成功,经常因为固定不当,输液过程中导致渗漏。但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输血及扩充血容量的重要途径。能否及时、准确、熟练地穿刺成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抢救危重患儿的生命尤为重要。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婴幼儿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技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三角式固定血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80-181
目的:改良静脉穿刺输液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渗液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507例次3-12岁患儿静脉穿刺输液,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各采用三角式固定血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和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法,观察患儿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穿刺成功后无渗液率。结果:3~12岁患儿的静脉穿刺输液,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穿刺成功及无渗液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3~12岁患儿的静脉输液穿刺,三角式固定皿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优于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法。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1月∽2004年5月,到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的婴幼儿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严重腹泻、呕吐、脱水(轻、中度)、循环障碍、肺炎等血容量不足。因患儿头皮静脉暴露困难,四肢表浅静脉塌陷,给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成了我们在实践中研究的问题之一。两年多来,我们对1000例3岁以下不同病情的婴幼儿进行分组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术中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丹 《青岛医药卫生》2005,37(3):220-22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静脉输液工具。静脉留置针在我院已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手术治疗时的静脉穿刺,但因婴幼儿年龄小,自主配合意识弱,且部位不易选择,给操作带来很大难度,近几年,我科改进并总结出一套穿刺要领,使成功率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疾病及时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大新社康儿童输液量占输液总人次的45%,1~3岁小儿占儿科输液70%.传统的输液方法都是先穿刺成功后再固定部位,特别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不合作、躁动而易引起针头移位固定不牢,往往会导致输液失败[1].我们对318例小儿进行足背静脉穿刺程序干预的对照研究,旨在提高小儿足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头皮静脉具有网状分布、浅表易见、便于固定、易观察的特点。但小儿头皮静脉管径细、部位局限、危重、脱水病儿穿刺时不易回血,加上患儿烦躁、哭闹不配合,使穿刺难度加大。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从而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1.
输血、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一般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穿刺 ,但由于婴幼儿的血管细、不易固定 ,特别是在严重脱水、休克及手术中急需输血、输液时 ,由于操作较困难 ,直接影响治疗和抢救。传统的方法是采取大隐静脉切开术 ,此方法不仅给病儿增加痛苦 ,而且延误抢救时间。我们对 2 7例婴幼儿 ,进行了 31次经前囟穿刺上矢状窦输血、输液 ,穿刺成功率 10 0 %,无并发症发生 ,为婴幼儿提供了新的输血、输液途径。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7例病儿 ,穿刺 31次 ,输血 2次 ,输液 2 9次。年龄最大 1岁 7个月 ,最…  相似文献   

12.
对静脉输液致静脉炎从静脉穿刺技术的基础研究、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静脉炎的分类等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就护理人员应从注射部位的选择、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和污染、正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输注浓度、速度及方法等方面对预防和护理静脉炎进行综述。1静脉穿刺常识周围静脉穿刺(VP)因患者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各不相同,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用头皮正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经颞浅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提高血标本的取血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增加化验的准确性。方法对2岁以下需要静脉取血进行化验的婴幼儿238例采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经颞浅静脉穿刺进行取血的方法。结果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经颞浅静脉采血,提高了取血的成功率,成功率为100%。结论需要静脉取血进行化验的婴幼儿,采用颞浅静脉穿刺采集标本的方法,提高了取血功能率及护理质量,增加了化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80岁以上经常输液老年人远端血管的利用。选择好血管,穿刺时将进针部位的皮肤绷紧,快速进针,穿刺见回血后即为成功,不需要再进针。用此方法明显提高了经常输液老年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婴幼儿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对周围静脉置管的患儿,采取2人以上人员配合,助手协助配合穿刺置管,穿刺部位血管两端皮肤固定,注重进针位置、角度及送管时的配合。结果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尤其是婴儿一针置管成功率达到91.4%。结论注意穿刺部位的血管固定方法,注重进针位置、角度及送管时的配合,可以明显提高婴幼儿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对象是3岁以下的儿童,它是一项难度大、穿刺技术要求高和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它不仅要求门诊输液护士有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把对患儿进行心理、精神和疾病防治为一体的人文精神护理融人到婴幼儿输液过程中去。笔者通过多年来对五千余人次婴幼儿的静脉输液实践,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使用率,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我科对245例住院老年患者输液采用5.5号头皮针于其手指部位进行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5例,男性213例、女性32例,年龄60~102岁,平均78.6岁,大多为反复住院,每次住院时间在28d左右,选择穿刺部位为手指静脉输液患者,主要为扩张血管和营养脑细胞等对血管无刺激性药物。  相似文献   

18.
孙英姿 《哈尔滨医药》2014,34(2):156-156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应用与观察.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静脉穿刺前用1%硝酸甘油反复涂擦穿刺部位,等待3 min血管扩张充盈后,常规消毒皮肤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观察实验组涂药后1 min内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观察涂药后1 min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静脉输液困难者的穿刺成功率,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间,治疗及时,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健康管理》2016,(4):91-92
正儿科临床治疗中,经静脉输液或者静脉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和途经,众所周知,我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占很大比例。头皮静脉很适用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以便于固定,穿刺的成功率高,故常被采用。但是小儿静脉输液时,选择头皮静脉输液也有弊端,并不是穿刺首选。之所以想到了这个话题,是看到了一个图片:其实,一直以来,在国内儿科临床一线,患儿的头皮静脉是最受医患双方输液时受欢迎的。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及血管的选择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头皮静脉显露明显。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小儿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躁动小儿四肢静脉穿刺固定顺序的方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方法 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1~3岁在四肢静脉穿刺时强烈挣扎的小儿200例,分2组,对照组100例小儿使用传统方法,即在所选的血管常规消毒后,护士及家属解释安抚5分钟以上,仍无法顺从实施操作,在家长、护士采用强制固定方法和小儿挣扎下,强行进针.实验组100例,1~3岁强烈挣扎和反抗的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选择好穿刺部位和合适的血管,扎上止血带,在护士及家属解释安抚的同时,先用小夹板固定穿刺部位手足功能位,采用4条胶带作“S”型固定,常规消毒后,在家长适当固定下,顺利进行穿刺.结果 实验组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静脉穿刺时强烈挣扎的小儿,采用改进方法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融洽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