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91年7月至12月,我们先后遇到卡介苗素肌注后引起局部硬结溃疡4例,现报告如下: 例一,王××男 39岁 1991年7月开始肌注卡介苗素,每次0.5mg,每周2次,注射1月后发现肌注处局部硬结,并渐变软,20天后出现局部溃疡,直径约1×1.5cm,有黄白色脓液渗出,取渗出物涂片,抗酸染色及革兰氏染色未见细菌。停药后用中药外敷,2月后渐愈合。例二史××男 31岁 1991年9月开始应用卡介苗素肌注,一月后出现硬结,并渐破溃形成溃疡,直径1.2×1.4cm。停药改用中药外敷,2月后  相似文献   

2.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无明显毒、副或过敏反应[1] 。但最近笔者在肌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发生 1例过敏性皮疹 ,望同道注意。曹×× ,男 ,15岁 ,学生。 1999年 3月 5日因患慢性乙型肝炎在我门诊注射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沈阳市光大制药厂 ,批号 980 514)隔日一次 ,每次2mg ,用 2ml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注射的前 3次无任何不良反应 ,在 3月 11日下午按要求注射第4次后 ,晚上患儿有一过性皮肤骚痒。 3月 13日常规注射 2 0分钟后 ,患儿突然烦燥不安 ,喉头发紧 ,鼻翼扇动 ,呼吸急促 ,颜面潮红 ,眼睑及口唇水肿 ,周身出现…  相似文献   

3.
注射狂犬病疫苗偶合面神经麻痹1例翁毓秋吴昕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时有报道,注射狂犬病疫苗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并偶合面神经麻痹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齐××,男,14岁,外出旅游时手指被狗咬伤出血,即日在当地县卫生...  相似文献   

4.
患儿姜某、男、1995年11月25日生,1997年6月7日上午11时,在当地卫生院肌注吸附百白破疫苗(DPT)05ml,午后三时患儿哭闹、精神不振。家长发现注射部位(右上臂)肿胀、疼痛拒摸,给服板兰根冲剂,继后局部水肿,范围逐渐扩大,周身出现散在性皮疹。次日就诊查体T383℃、P120次/分,R25次/分,注射部位肿胀约5×6cm,并有水泡,皮肤发亮,全身性类似麻疹样丘疹,以面部、四肢为最多,躯干较少、血常规检查:WPC80×109/L,分类:N044、L050、E006;RBC445×1012/L;Hb148g/l;PC150×109/L。其他未见异常,诊断①过敏性皮疹;②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1990年4月21日东山区华山医院保健组在中山二路小学一年级进行乙脑疫苗加强注射,共注93例,其中学生褟×、男、8岁在注射疫苗20分钟后出现不适,先四肢后头部、躯干出现寻麻疹样皮疹、奇痒、并有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医务人员即将其抱回华山医院急救。体检:患者神清合作,面部、双眼睑中度浮肿,结膜充血,口唇轻度发绀,咽充血,喉头轻度水肿,双肺闻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全身寻麻疹样皮疹、面部尤著。BP11.97/7.18kpa P120次/min R28次/min,血常规:白血球18.7×10~9/L淋巴60%。嗜酸性1%。中性球39%。血色素120g/L。尿正常。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于1994年12月因被猫抓伤于手部肌注狂犬疫苗2ml,并于第3天、第7天各肌注狂犬疫苗2ml,注射后仅局部有轻微疼痛感,无其它不良反应。于第14天,又肌注狂犬疫苗2ml,注射2小时后,在右侧臀大肌注射针眼周围约6×8cm明显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等急性炎症反应。6小时后出现寒战、高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淋巴结炎症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20日上午,安徽省外经贸系统干部李×(40岁)与吴××(49岁)因出国到我局体检并接种霍乱菌苗(武汉生物制品所生产批号为920101),24小时后左上臂三角肌注射部位出现以针尖注射部为中心的密集瘀血点。李×上臂出现总面积为35×35  相似文献   

8.
<正> 石××,男,2岁,鄢陵县西街人,于1988年3月21日初次注射百白破三联菌苗(武汉生物制品器研究所,批号8802)0.2ml,约5分钟后,患儿出现搔抓哭闹及面部、躯干部凤团状荨麻疹,立即给于注射地塞米松2mg,苯海拉明5mg。  相似文献   

9.
采用耳穴注射治疗乳糜尿共13例,其中男5人,女8人,病程短者2天,最长1年。治疗结果: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乳糜尿转阴者9人;症状基本消失,乳糜尿转阴,但尿还不完全正常者4人。治疗方法:(1)取穴:耳穴肾透膀胱,皮质下,神门,枕,内分泌;(2)药物:每日用维生素B_(12)100微克,加维生素B_150毫克,备用。(3)注射:耳穴每日注射1次,每次2~3穴,每穴注射0.1~0.2CC,余下肌注。两耳轮流注射,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郭××,女,25岁,工人,住院  相似文献   

10.
李永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52-2452
1疫苗接种情况2001年6月5日17∶00,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卫生院防保大夫和村医一起为某村小学生接种乙脑疫苗。疫苗系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10402,有效期2002年3月,10人份/支,保存温度2℃~8℃,接种部位在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皮下注射0·5 ml。该校有220名学生,当日接种71人,其中患者武××所在班45人,同时注射同批号疫苗44人(含武××)。2发病经过2·1患者接种反应武××,男,7岁,系该校2年级学生,在接种疫苗后,0·5 h后脸上出现皮疹,继之全身及四肢也出现皮疹,村医随即给予注射苯海拉明,症状有…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5月龄,从3月龄开始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每次注射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每月接种1针,按时接种第3针0·5ml。注射后第2d,患儿出现躯干、四肢皮肤皮下出血点,且进行性加剧。查体:躯干、四肢皮肤皮下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注射DPT前患儿无不适。血常规:白细胞7·2×109/L,红细胞5·09×109/L,血小板33×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7·5fl。给予氢化可的松、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3d后复查血小板45×109/L,7d后复查血小板134×109/L。随访3个月无复发。接种DPT常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而引起…  相似文献   

12.
<正> 薛××,女、5岁,舞阳县拐子王乡薛庄村儿童。因被犬咬伤,于1988年10月17日在我站注射狂犬疫苗一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8950),注射后出现咳嗽,气喘、寒战及全身性紫癫,经抗过敏治疗后,症  相似文献   

13.
被免疫家犬咬伤,时隔1年3个月发生狂犬病不多见。现将我县一例报告如下:文××,男,39岁,手扶拖拉机手,住宝安县福永镇凤凰村。1987年6月19日,文某被邻居家一条6年龄黄母犬咬伤左小腿一处,创面为0. 5×1. 0×0. 5厘米,流出鲜血,量不多。文某当时认为是被熟悉且作了免疫的家犬咬伤,故未到医院作伤口处理和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14.
17例健康育龄妇女连续每月肌注一次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炔诺酮庚酸酯50mg/戊酸雌二醇5mg)共12个月。于用药第1、6和12个月的临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炔诺酮水平。在第1、6、12次肌注后,血中炔诺酮(NET)水平分别于5.5±1.2、5.1±1.3和5.0±1.4天达到峰值,平均血药峰值浓度为8.62±2.53、5.74±1.91和5.90±1.23ng/ml。个体间Cm_(ax)可有3.4倍的差异。三次肌注后NET的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9.1±0.7、9.75±1.0和9.6±1.1天;肌注后28天血清NET浓度分别为0.64±0.36、0.90±0.39和0.67±0.29ng/ml。第1、6和12次注射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逐步减小,分别为97.8+24.5、84.65±21.3和77.6±15.1ng/ml/d。研究结果表明,肌注复方炔诺酮庚酸酯后NET的药代动力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首次肌注后Cm_(ax)、AUC大于第6和12次肌注后值,可能与用药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变化有关,但上述参数在第6和12次给药后未见明显差别。本文结果提示连续使用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并不引起对象体内NET蓄积。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李××,女,27岁,农民。孕12周在我院行“钳刮术”。术中破膜后几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口唇紫绀、心慌,继而感呼吸困难。查体:P120次/分、R31次/分、BP8/6.7K_(pa),患者神志模糊、四肢发冷。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立即给地塞米松针10mg肌注;苯海拉明针20mg肌注;吸氧。之后又给25%葡萄糖60ml+20mg地塞米松针缓慢静推。五分钟后神志清楚,呼吸困难减轻;二十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呼吸脉搏心率均正常。继续进行手术,手术中顺利。术后给预防感染三抗生素。住院观察,患者未出现症状反复。患者赵××,女,29岁,农民。孕11周在我院行“钳刮术”。术中破膜后约2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口唇轻度紫绀,心慌,呼吸稍感困难,并有全身发麻的感觉。查体:P102次/分、R28次/分、BP11/6.7K_pa,神志清楚,初诊为“羊水栓塞”。立即给予25%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我们收治磷化锌中毒9例,4例出现一过性末梢血液及骨髓改变,报告如下: 1.马××,女,21岁.误服磷化锌20克,有轻度意识障碍,抽搐,肌颤而诊断为中度中毒.入院时末梢血象正常,一周后复查,白细胞2.9×10~9  相似文献   

17.
杨才根 《中国校医》2005,19(4):356-356
患者学生,男,20岁,左侧腋下疼痛于2004年11月7日上午来门诊部求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左腋中线第Ⅲ肋间有约4cm×8cm大小不等的疱疹,当时确诊为带状疱疹,即给肌注聚肌胞注射液2mg(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620)。注射10min后,患者出现双眼结膜充血水肿,并出现颜面部潮红,打喷嚏,而后双眼眶周围皮下出现水肿,胸、背、腹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块,微痒,患者神清,流清水鼻涕,测血压正常,脉搏120次/min,心律齐,心尖区无杂音,两肺未闻干湿性罗音,诊断为聚肌胞过敏反应。随即肌注非那根注射液50mg,静脉推注10%葡…  相似文献   

18.
病例介绍: 何××,男,58岁,住院号30335,1986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8天起出现发热、恶寒,次日热退.但出现食欲下降,乏力,尿黄及双眼巩膜轻度黄染,并呈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鉴别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真、假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化疗所致Ⅰ°~Ⅲ°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经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观察注射前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同期选择22例化疗所致Ⅰ°白细胞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1~3天白细胞计数恢复至≥4.0×109/L,为假性白细胞减少,反之为真性白细胞减少.结果60例中有54人经95次注射的白细胞计数恢复至4.0×109/L以上.平均注射天数1.76天称假性白细胞减少,占54/60;连续穴位注射4天以上白细胞计数仍<4.0×109/L占10%,称真性白细胞减少.结论在化疗所致的Ⅰ°~Ⅲ°白细胞减少患者中有5位存在假性白细胞减少,须与真性白细胞减少区别对待,以分别运用不同的升白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兰香 《现代保健》2010,(16):44-45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的给药部位及方法产生的效果,总结归纳不良反应,提出有效的解决的办法。方法随机选择180例足月新生儿,每个新生儿选择3个部位注射药物。右侧三角肌上部或中部肌注乙肝疫苗;左侧三角肌外缘肌注卡介苗;常规需要青霉素和维生素K1的新生儿,选择新生儿左、右大腿股外侧中区肌肉轮流交替注射。结果1例出现卡介苗重度接种反应,三角肌三角肌1例轻度硬结,1例股外侧三角肌淤血。所有新生儿无注射性神经损伤和感染现象。结论股外侧肌注射法安全可靠、疼痛轻、注射区域大,适合多次注射,其定位方法简单、易掌握,注射部位不易被污染,减少了局部感染的机会三角肌,更适合多次注射;三角肌由于注射部位范围小,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反复注射,药物不能及时吸收易引起硬结与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