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癌临床诊断的量化标准。方法:对20例中期和20例晚期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多核糖体的7个形态参数进行体视学分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剔选各参数值,建立判别函数。结果:Vvr2、Svr2、SR与Sr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回代判别正确率达到85.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乳腺单纯癌临床诊断量化标准对鉴别诊断乳腺癌及判断其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体乳腺单纯癌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体视学方法对10例晚期女性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线粒体、溶酶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28个形态结构参数进行体视学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4种细胞器的有关体积、表面积、面数密度及数密度等17种形态参数有高度显著和显著差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形态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核糖体的数目明显增多。上述研究为今后研究不同期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定量变化打下基础,并力求对乳腺癌的分期及病因提供较准确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u WG  Zhang BN  Xuan LX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82-68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以乳腺单发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最大直径为2.5~10.0cm。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1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标准分期,Ⅱa期6例,Ⅱb期2例,Ⅲa期2例,Ⅲb期2例。10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54.2个月,6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在大多数情况下诊断采用排除其他癌的方法,最初可从穿刺细胞学诊断中得到提示。目前尚无规范性的治疗方案,预后评价不一。  相似文献   

4.
用MPV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与HP—9825A微型计算机连机操作,测量了5例乳腺单纯癌和3例乳腺腺病的细胞核DNA含量和面积,同时,以淋巴细胞做为内插二倍体标准。测量数据经微机处理,可同时获得细胞核之DNA含量和核面积两个参数,井分别以数字同时显示其相对值。其DNA组方图显示明显的、不规则的非整倍体时,对鉴别恶性肿瘤性生长和良性病变是有意义的,但有些恶性肿瘤的组方图如№。1与良性病变相似,故应注意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推荐一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指标 -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方法 根据体视学原理 ,采用模板法 ,测定癌实质体积密度 (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 (Sv)。结果 Vv、Sv与 5年生存有显著相关性。Sv≤ 4.4的患者中 ,89.3 %生存 5年以上 ,Sv >5 .5的患者中 ,82 .5 %死于 5年以内 ,前者为 5年生存的安全值 ,后者为危险值。判别函数Sv的正判率 89.2 6 %、灵敏度 (SE) 0 .92 5 0、特异度 (SP) 0 .82 93。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可作为一个可靠的预后因素提供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李玲  张安姌  李潜 《癌症进展》2019,17(13):1515-1518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分析其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以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超声诊断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符合率为59.62%,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完整,边界清晰,肿块内部较少出现钙化,但大多数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平均RI 为(0.81±0.13);67.31%(35/52)的患者肿块周边出现回声增强表现,17.31%(9/52)的患者检查时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39 例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其中Luminal B 型患者的比例最高(74.36%,29/39),其次为Luminal A 型(20.51%,8/39),HER2 阳性型的比例较低(5.13%,2/39),未出现三阴性患者。Luminal A型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为25.0%,高于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型患者的13.79%和0%。结论肿块后方或周边回声明显增强(“亮环征”)、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及RI 值较高是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特征性表现。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表现不同,Luminal A型患者更倾向于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HER2 阳性型患者更倾向于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Luminal B 型患者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韩安家  熊敏  李智 《癌症》2001,20(3):258-26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和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意义。E -α-catenin,--catenin,γ-catenin和ER、PR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IDC和IL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占18.7%和30%,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在ID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为75%,43.8%和明显的正相关性;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之间有显著的关系。ER和PR在IDC中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除E-cadherin外,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明显缺失和减少。γ-catenin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可作为乳腺浸润性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预后指标。ER、PR与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可能是乳腺浸润性癌两类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体视学原理,采用模板法,测定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Sv)。观察H.E.切片进行淋巴结癌转移计数,比较Vv、Sv、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淋巴结转移、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麦面积密度(Sv)中发现,Sv≤4.4的患者中,89.3%生存5年以上,Sv>5.5的患者中,82.5%死于5年以内。结论: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值可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因素,Vv、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鳞状细胞癌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一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2基因(Bcl-2)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45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42.06%。阳性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浆或核膜上,胞核中偶有表达。Bcl-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预后好的某些病理形态学特征关系密切。在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病理分级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核分裂>21>10HPF组中其表达率明显低于0~10/10HPF组;有肿瘤坏死者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肿瘤坏死者。结论Bcl-2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细胞核形态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中华  徐元鼎 《肿瘤》1996,16(2):63-66
本文在肿瘤细胞核形态的研究中引入分形论,选择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癌,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核的形态,通过分形图象处理系统,采用数盒子的方法计算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结果的统计采用t检验在EPI-5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发现.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大于其拓维值1(P<0.01),即它们是分形结构.乳腺癌细胞核边界的分维是1.166±0.045,大于乳腺纤维腺瘤细胞核边界分维1.065±0.022(P<0.00001).上述研究表明:在电镜观察下(放大倍数5000~12000倍)肿瘤细胞核的形态具有分形结构;分维定量地描述了肿瘤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对肿瘤病理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向南  喻兵 《癌症》1993,12(4):305-307,T000
本文作者应用免疫组织方法对100例乳腺癌进行了妊娠特异β—1—糖蛋白(SPI)、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角蛋白(KT)的检测。结果表明,SPI、CEA、EMA和K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特异质性。各型乳腺癌总的SPI、CEA、EMA和_KT的阳性率分别为43%、61%、57%和83%。上述标志与乳腺癌组织分型和分化程度无相关关系。CEA阳性率与乳腺癌分期有关,Ⅰ期与Ⅲ期差异显著。SPI、CEA阳性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腋窝淋巴结转移组,SPI、CEA阳性率高于未转移组。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of the breast.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follow-up data were collected in 52 patients with DCIS. Results: The clinic data showed that 50 patients had signs of breast lumps or/and nipple discharges, 2 patients presented abnormal mammography; 2 patients had lymph node involved; and 14 patients were accompanied with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All patients were Received surgical therapy. The follow-up data showed 1 patient locally recurred after lumpectomy, and was underwent mastectomy again, then cured. There were no patients died of DCIS. Conclusion: Mastectomy should be a standard surgical mode, and the prognosis of DCIS was favorable, but mammography for screening of asymptomatic wome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find DC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肿瘤细胞核形态的研究中引入分形论。方法选择肺癌标本11例,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核的形态,通过分形图象处理系统,用数盒子的方法计算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并用t检验在EPI-5统计软件进行结果统计。结果肺癌细胞和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核边界的分维值大于其拓扑维值1(P<0.01),即它们是分形结构。肺癌细胞核边界的分维是1.183±0.054,大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核的边界分维1.058±0.018(P<0.00001)。结论电镜下(放大倍数5000~12000倍)肿瘤细胞核形态具有分形结构;分维定量地描述了肿瘤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新泰  蒋惠秋 《肿瘤》1998,18(5):319-32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在染色体17p13区各位点的杂合性缺失。用方法通过Southernblot分析VNTR探针YNZ22的杂合性缺失。用PCR扩增微卫星重复序列后,同位素标记、变性胶分离分析微卫星marker的杂合性缺失。结果11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例在染色体17p13.3区有杂合性缺失,占27%。缺失的上限为紧邻端粒的D17S1866位点,缺失至D17S1840位点,缺失的下限尚待确定。位于染色体17p13.1区的TP53位点有1例变化产生新长度的微卫星重复序列,4例存在杂合性缺失,其中2例在17p13.3区也有杂合性缺失。结论乳腺癌组织在染色体17p13.3区有较高的杂合性缺失。预示该区可能存在有关的抑癌基因。17p13.1区的TP53位点也有变化,说明p53基因及产物在乳腺癌的癌变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细胞型乳腺癌针吸细胞图像的光度学特征及与乳腺良性病变之间的量化差异和鉴别价值。方法:用MPIAS—500多媒体病理细胞图像分析仪,对22例小细胞型乳腺癌的针吸细胞分胞体、胞核和胞浆三大结构进行了细胞图像光密度值9项指标的计量研究,并以20例乳腺良性病变做对照。结果:在9项指标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6项指标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非常显著(P<0.01), 其中胞体1项,胞核2项,胞浆3项;有3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小细胞型乳腺癌进行光度学分析,其多参数的光密度指标对协助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腺导管内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梁树 《癌症》1996,15(2):130-131
我院自1979年1月至1993年12月经手术治疗乳膜癌357例,其中导管内癌20例,占5.6%。首发症状为肿块者占60%(12/20),乳头溢液者占25%,乳头湿疹样改变者占10%,肿埠伴溢液者占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占10%。5年生存率91.7%。分析认为,某些管内癌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应引起重视。对术式的选择以改良根治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肿瘤内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4 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 VEGF和 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阳性者 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和 MVD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和 VEGF均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