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额窦骨折合并颅内损伤开颅手术治疗时额窦的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额窦骨折合并颅内损伤25例,采用经额骨入路手术清除额部血肿、修补硬脑膜,保留额窦粘膜、复位骨折片,并确保额鼻管通畅,额窦前壁额骨给予一期成形。结果术后无继发性颅内感染、额窦囊肿、脑脊液漏等并发症。25例术后6月GOS评分均为5分。结论涉及额窦的开颅手术,在额窦开放后,额窦粘膜无需刮除及窦腔填塞颅骨化处理,严密修补硬膜及额窦后壁,通畅额鼻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在当前是检查颅内疾患的一种标准方法,对颅内脓肿更是如此.过去一年中作者用CT作了3300次检查,其中38例为颅内脓肿或硬脑膜下积脓.对临床上凡是拟诊为颅内脓肿的患者都常规应用碘造影增强法.38例颅内脓肿中,33例脑脓肿均位于幕上,其余5例为硬脑膜下积脓;外伤占18例,原发颅内感染7例、鼻窦或耳部感染6例.肺炎2例、4例在临床上未发现原发感染灶.所有病例均进行了CT检查,而全部CT扫描均为异常所见.颅内脓肿的CT表现为密度减低,这表示为脑水肿与肿块的密度,经用碘对比剂可见脓肿壁  相似文献   

3.
<正>颅脑手术中常发生额窦开放,尽管术中常规应用骨蜡封闭,但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甚至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额窦开放的颅脑手术病例,研究如何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献[1-2]报道,利用带蒂骨膜瓣反转覆盖治疗外伤性前颅窝底脑脊液鼻漏效果显著。亦有部分研究显示,带蒂骨膜瓣反转覆盖能够降低额窦炎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3]。本文探讨与单纯骨蜡封闭相比,术中加用带蒂骨膜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32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术中术后应用药物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13例(40.63%),脑积水2例(6.25%),颅内血肿3例(9.38%),低钠血症11例(34.38%),高钠血症6例(18.75%),低钾血症11例(34.38%),颅内感染2例(6.25%)。结论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中操作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额窦颅腔化技术在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病人15例,采用经额骨入路,切除额窦后壁,刮除额窦黏膜封闭额窦及鼻额管,清除颅内血肿,修补硬脑膜,带蒂骨膜瓣重建颅底,二期修复颅骨缺损。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人,无脑脊液漏、脑脓肿、额窦囊肿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GOS评分4~5分。结论额窦颅腔化技术在处理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脊)膜瘤多见于颅内及脊髓腔内,发生于颅外者甚少。本文报告一例极罕见的眼眶、双侧筛窦及额窦同时发生的多发颅外脑膜瘤。患者男性,60岁。1982年1月发现右眼球突出,无痛及视力障碍。2月份检查:颅神经、眼底及视力均无异常,CT扫描于右眼眶、双侧筛窦和额窦有实质性肿瘤阴影。手术摘除右侧筛窦肿瘤并行左筛窦、额窦肿瘤活检,组织学诊断均为脑膜瘤。而后进行头颅及全身CT扫描,未发现其他肿瘤阴影,考虑为颅外脑膜瘤。3月份行眶内肿瘤摘除术,肿瘤大小3×3×3 cm,呈实质性,无明显包膜,与视神经及周围骨膜无粘连,容易摘除,右筛窦外侧壁受压,  相似文献   

8.
Gowers在1888年报告了无菌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并提示本病与妊娠,消耗和恶液质等因素有关。本文报告7例发生在成人与颅内感染和肿瘤无关均在死亡前被确诊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并结合文献介绍了有关的病理、病因以及诊断等各方面资料,重点评价了抗凝疗法对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作者指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是难以肯定的,因为多数报告是散发的病例。在一组182例连续尸检中17例证明为硬膜窦血栓形成(占9%)。在  相似文献   

9.
颅内曲霉菌脓肿15例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曲霉菌脓肿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 ,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颅内曲霉菌脓肿 ,探讨颅内曲霉菌脓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发现感染来源为 :鼻源性 7例 ,耳源性 2例 ,肺源性 5例 ,脑外伤 1例。临床症状有头痛、发热 ,有时合并鼻窦炎、中耳乳突炎与颅底神经损害症状。 5例肺源性均有肺部曲霉菌病 ,4例有脑叶内环状强化病变。 7例鼻窦与 2例耳源性有鼻旁窦与乳突软组织团块影、颅底骨质破坏与硬膜外和 /或脑叶内环状强化病变 ,5例有颅底神经损害。治疗方法为联合应用开颅手术与各种抗真菌药物 ,死亡 5例 ,无复发。结论 曲霉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CNS) ,鼻窦炎与中耳乳突、肺部是常见的感染来源。本病好发于经常接触发霉稻草的农民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的患者。肺源性临床特点与细菌性脓肿相似 ,但鼻窦与耳源性有特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 ,应尽早开颅手术加早期、长程、口服伊曲康唑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颅内引起的严重颅内感染,临床处理棘手,致残、致死及复发率均较高[1,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已有明显降低。我科于200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脑脓肿7例,均行穿颅脓肿引流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合并脑脊液鼻漏7例,蝶窦或术区脓肿4例。再次手术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3例,经鼻清除蝶窦和术区脓肿2例,切除脓肿同时行脑脊液鼻漏修补2例。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术后脑脊液鼻漏和蝶窦脓肿是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病因治疗、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给药及选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是颅内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化脓性颅骨骨髓炎107例,主要来源于头面部感染或继发于头部外伤(占70%),以额、顶部发病率最高;颅内并发症高达31.7%,其中脑脓肿占2/3强,硬脑膜外脓肿占1/3弱。大多数病例的头皮感染、骨髓炎与颅内并发症三者部位的一致,表明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可能是炎症蔓延的主要途径,此有助于颅内占位性并发症的定位诊断。单纯性颅骨骨髓炎的疗效多属良好,有颅内并发症者,则诊断及时和治疗得当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垂体脓肿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又称鞍内脓肿(Intrasellar ab-scess),临床上极为少见,自Simmonds 1914年首次报道1例以来,至今文献报道80例,占鞍区肿瘤的0.3%~0.5%。本病常与垂体腺瘤及颅咽管瘤等相混淆,其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1 病因 垂体脓肿形成的病因很复杂,较为常见的病因有:(1)蝶鞍周围骨髓炎、副鼻窦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直接蔓延侵入鞍内,引起垂体组织感染,形成脓肿。(2)身体其他部位的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eurosurgic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NCNSIs)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的主要类型,因此作为本次共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内脓肿应用三氯异氰尿酸冲洗的疗效,探索颅内感染的新疗法。方法 61例颅内脓肿按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及对照组(n=35)。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庆大霉素冲洗治疗,治疗组采用三氯异氰尿酸冲洗脓腔或术野局部浸泡15min。术后以临床症状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脓肿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3d;单次冲洗后完全治愈24例,多次冲洗后治愈2例。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6d;完全治愈15例,脑梗死2例,不同程度偏瘫和癫疒间11例,1个月内复发5例,死亡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平均住院时间短,后遗症发生率较低。结论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颅内脓肿,在脓肿切开、穿刺抽吸等外科治疗的同时,采用三氯异氰尿酸冲洗,可以避免脓肿切除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及感染扩散,达到完全控制感染及生物学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院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硬脑膜下脓肿进行微创钻孔对口冲洗引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硬脑膜下脓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0~48岁。有副鼻窦炎或中耳炎病史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后1例,头部开放性外伤史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以2010-01—2015-01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重症脑室出血,并实施侧脑室引流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术后脑部并发症,包括术后再出血、脑疝、颅内积气、低颅压、穿刺孔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中枢性高热等进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脑疝10例(33.3%),颅内再出血4例(13.3%),颅内感染3例(10.0%),颅内积气5例(16.7%),中枢性高热13例(43.3%),低颅压1例(3.3%),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脑疝、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针对经常出现的脑并发症有的放矢地做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室镜下对小儿行颅脑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1—2015-06小儿神经外科脑室镜在46例颅内病变(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四叠体池囊肿)手术中的应用配合。结果 46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护理配合成功,无颅内血肿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内窥镜灭菌技术及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疾病,在临床上与其它颅内疾患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诊断较困难。现将4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例1 女,13岁,右耳流脓半年,近20天出现进行性头痛、呕吐。检查:意识朦胧,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有片状出血。无定位性体征,拟诊耳源性脑脓肿。手术探查,幕上下均未发现脓肿。见横窦明显增粗,触之张力较高且向上膨隆。乙状窦处骨壁破坏,三点穿刺乙状窦抽出脓性分泌物和紫色血液,证实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7沛县人民医院行开颅夹闭术治疗36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性提出防治策略。结果术后患者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2.6±1.4)分比(10.3±1.2)分,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痉挛14例(38.89%),低钠血症10例(27.78%),低钾血症9例(25.00%),高钠血症7例(19.44%),脑积水、颅内血肿和癫痫分别各2例(5.56%),颅内感染1例(2.78%)。结论开颅夹闭术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颅内血肿、脑积水及癫痫等并发症,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治疗为预防、治疗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