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报告10例鼻腔,鼻窦少见肿瘤,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良,恶性多形腺瘤各2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造釉细胞性纤维瘤1例,纤维肉瘤1例。并对其临床及病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98 9~ 1 998年我科收治鼻腔、鼻窦少见肿瘤 1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5例中 ,男 6例 ,女 9例。年龄 1 1~ 72岁 ,平均 36.5岁。病程最短 2月 ,最长达 1 8年。其临床资料见表 1 ,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本组随访 5月~ 9年。恶性肿瘤 9例中死亡 6例 :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癌死于肺转移 ;5例失访者 (按死亡计 )分别是低分化腺癌 2例 ,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 1例。 1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放弃治疗 ,1例鼻中隔粘液表皮样癌随访 9年无复发 ,1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随访 5月无复发。 1例鼻腔骨化纤维瘤术后…  相似文献   

3.
4.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30例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李粉菊,达木索本文将我院五年来收治的30例界部及鼻窦恶性肿瘤,主张局部手术合并放疗或化疗治疗,提出局部控制率与整体治疗效果有很大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24例占总数的8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鼻腔及鼻窦真菌病发病率有增多趋势[1,2],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故常易误诊和误治.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及本人在山东省立医院所见共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中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对其组织分型、发生部位、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其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恶性肿瘤41例(73.2%),起源于上颌窦18例,鼻腔16例,筛窦3例,蝶窦与额窦各2例;其中有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1例(75.6%)。良性肿瘤15例(26.8%),起源于鼻腔10例,上颌窦3例,鼻咽部1例,颞下窝1例;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例(20.0%)。良、恶性肿瘤在有无骨质吸收破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对鼻腔鼻窦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87.5%)。结论:CT扫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骨质破坏情况、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7.
郭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91-191
资料与方法 1990年以来收治鼻腔鼻窦真菌病人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4~60岁;病史90天-5年。病变部位:鼻腔2例,上颌窦4例,上颌窦筛窦2例,蝶筛窦1例,均为单侧。非侵袭型8例,侵袭型1例(上颌窦筛窦)并发糖尿病。误诊为十酪性鼻炎、鼻窦炎4例,鼻息肉2例,鼻窦恶性肿瘤1例。  相似文献   

8.
鼻腔原发性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多属上皮性恶性肿瘤,而非上皮性原发于鼻腔的恶性肿瘤临床分析报道较少,为全面认识此类肿瘤的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率,作者将两家医院1985年~1998年外检169例鼻腔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例,经过复习切片,参照WHO诊断标准及分类进行病理分析。1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169例中男性115例,女性54例,男女之比为2.13:1。年龄1岁~82岁,平均年龄41岁,高峰年龄在41岁~60岁之间,占全部病例的51.8%。其中上皮性肿瘤118例,男性81例,女性37倒,男女之比为2.19:1,发病年龄在1岁~81岁之间,高峰年龄在30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提高鼻腔鼻窦恶黑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7例鼻腔鼻窦恶黑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均行手术治疗,部分辅以放射及免疫疗法。结果:15例获随访,12死亡,5年生存率为17.6%。结论:本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治疗主张采用综合疗法,即广泛、彻底切除肿瘤,并辅以放射或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疗效。方法:对1988年6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3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行手术或加放疗加化疗者20例,3a生存比例:7/20,5a生存比例10/20;而单纯行放疗或化疗及拒绝治疗者17例,均2a内死亡。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与病变范围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关,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对早期病例,手术切除效果满意,对晚期病例,应采取化疗加手术加放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正常鼻窦100例及鼻窦炎或伴鼻息肉100例的鼻窦冠状位CT,主要观察其骨性解剖结构的异常: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重度鼻中隔高位歪曲、Hailer气房、上颌窦发育不良、钩突肥大、钩突移位、筛泡等.结果:病变组与正常组钩突、鼻中隔、中鼻甲和鼻丘的异常比分别为:24:5,18:4,25:8,20:4。患有鼻窦炎或伴鼻息肉者明显高于无鼻窦炎者。结论: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患者女性,63岁,主因渐进性右鼻塞3个月,双鼻堵、右鼻脓血涕及右侧偏头痛1个月,于1999年4月19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窦炎",并给予抗生素及滴鼻剂治疗,但疗效欠佳,近日来患者右鼻血涕增多、有时为鼻出血,并伴右耳闷塞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83例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及额窦的恶性肿瘤 ,分别施行上颌骨次全与全切除术 ,前额开窗 -鼻锥翻转进路额筛蝶眶肿瘤大块切除及颅面联合切除术 ,部分病例实施冷冻切除 ,颌颈联合根治等手术 ,术后常规放疗。结果 :3年生存率为 4 7.5 %(36 76 ) ,5年生存率为 36 .2 %(2 5 6 9)。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通过手术及采用术后放疗等综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鼻前庭肿块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11月-2004年7月收治的33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27例,炎性肿块4例,恶性肿瘤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27例良性肿瘤和4例炎性疾病中,18例随访3~21年(平均86个月),无复发和恶变;4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3例死于其他疾病;6例失访。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基底细胞癌术后5年复发再次行微波手术治疗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鼻前庭解剖区域范同虽小,但可发生各种性质的肿块,手术可能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在治疗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大部或选择性部分切除、窦壁病变黏膜刮除术,并配合YAG激光切除术。结果:35例患者中3年内仅4例不同程度地复发,成功率88%。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替代诸如鼻侧切开术等遗留面部疤痕或造成巨大创伤的术式。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利用鼻内窥镜多视角、高清晰度等优点,术中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原发部位及范围,手术创伤小,激光技术的应用对降低手术难度,防止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鼻腔鼻窦恶黑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鼻腔鼻窦恶黑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部分辅以放射及免疫疗法。结果 :15例获随访 ,12死亡 ,5年生存率为 17.6 %。结论 :本病发展快、预后差 ,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治疗主张采用综合疗法 ,即广泛、彻底切除肿瘤 ,并辅以放射或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18.
林峰  卢永田 《海南医学》2011,22(10):114-115
目的研究累及上颌窦不同部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42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采用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15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23例,术后跟踪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10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4.8%。结论根据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累及上颌窦的部位和范围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MP-9、PCNA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发病及其复发和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SNIP及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组织蜡块,全部标本分为4组,即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MP-9、PCN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PCNA在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经秩和检验两两比较,显示MMP-9的表达在良性SNIP组与复发SNIP组,良性SNIP组与恶变SNIP组,良性SNIP组与SC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复发SNIP组与恶变SNIP组,复发SNIP组与SCC组,恶变SNIP组与SC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9、PCNA的表达参与SNIP的发病,并在其复发和恶变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SNIP复发和恶变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6例患者行鼻翼肿瘤切除鼻唇沟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术。结果 :患者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和坏死 ,鼻翼外形满意 ,鼻前孔无狭窄 ,瘢痕不明显。随访 3月~ 5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