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纽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意义。方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性吸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发病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不同时间通气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VAP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通气的各项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能够延缓并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4.
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目的探讨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除常规护理外,A组患者采用按时吸痰法,B组采用适时吸痰法。结果B组患者VAP发生率(19.0%)显著低于A组(5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每日吸痰(6.0±5.2)次显著少于A组(17.0±9.5)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粘膜的机械性刺激,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总被引:67,自引:17,他引:50  
张劲  金环  陈冬娥  邓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3):54-55
将 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 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 ,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均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 .0 1)。提示密闭式吸痰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辅以胸部挤压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 观察组痰液吸尽时间、吸痰后氧饱和度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复张(RM)法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需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在基础通气稳定30 min后,每例患者按随机顺序分别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下称单纯法)、复张法密闭式吸痰(吸痰后立即实施1次RM,下称复张法)各1次,2次吸痰间隔60 min.观察记录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两种方式吸痰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单纯法吸痰后患者PaO2、SaO2、SpO2较吸痰前显著降低(均P<0.01);复张法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复张法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单纯法(P<0.01).结论 ARDS患者在吸痰后立即实施RM可以纠正吸痰所致的低氧,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两种方式吸痰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P>0.05);单纯法吸痰后患者PaO2、SaO2、SpO2较吸痰前显著降低(均P<0.01);复张法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复张法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单纯法(P<0.01).结论 ARDS患者在吸痰后立即实施RM可以纠正吸痰所致的低氧,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入住ICU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种吸痰方式,同时检测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重度发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更容易合并心律失常。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对心律失常压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1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均应用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观察组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密闭吸痰.结果 观察组吸痰后即刻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