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同期11例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IL-6含量.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血IL-6浓度增高,其均值±标准差((-x)±s)为(432.23±256.84)ng/L,对照组为(28.82±9.66)ng/L,P<0.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增高,白细胞介素-6可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MM患者血清中IL6活性。结果 初治、复发组MM患者血清IL6活性(24.71±10.37ng·L-1)高于完全缓解组(11.25±2.195ng·L-1)和正常对照组(13.28±2.235ng·L-1)(P<0.05),且IL6与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及ES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呈正相关。结论 IL6的变化可以作为观察MM病情及检测治疗反应的良好指标,而CRP,ESR,β2MG亦是判断MM病情变化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以40例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1)毛支组IL-8(1014±82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13±156ng/L),(P<0.001);(2)毛支组TNF-α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4±52ng/L和168±23ng/L,P<0.05);(3)毛支组IL-8与TNF-α之间无显著相关;(4)重症毛支组TNF-α(245±45ng/L)明显高于轻症毛支组(167±34ng/L),(P<0.01)。提示:IL-8和TNF-α可能与毛支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气道炎症有关;血清IL-8检测对于了解气道炎症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状态可能有帮助;TNF-α水平可预示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6,8(IL-2,IL-6,IL-8)的变化并探索其临床意义。结果35例AGN患儿急性期IL-2,IL-6,IL-8分别为(38±3.1)μg/L,(86.8±77.2)ng/L,(0.76±0.52)μg/L,较对照组(0.93±0.69)μg/L,(65.9±49.2)ng/L,(0.24±0.36)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接近正常。结论 儿童AGN急性期IL-2,IL-6,IL-8增高,且在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含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肺癌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例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IL-6R水平。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sIL-6R水平(78.2±22.1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0±15.0ng/ml)(P<0.01)。肺癌Ⅰ~Ⅱ期者血清sIL-6R水平(65.6±18.3ng/ml)明显低于Ⅲ~Ⅳ期者(90.2±26.6ng/ml)(P<0.01)。肺癌化疗后血清sIL-6R水平较化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IL-6R参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对肺癌的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色法测定53例新生病儿血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的浓度。结果败血症为(75.7±16.0)μmol/L,高胆红素血症为(73.7±10.8)μmol/L,均极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50.1±14.5)μmol/L,而缺氧缺血性脑病、肺炎和一般感染的新生儿血NO2分别为(50.8±16.1)μmol/L、(54.7±11.0)μmol/L和(47.8±12.7)μmol/L,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升高。本研究提示NO在新生儿败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中起一定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对6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患儿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50.94±91.45kU/L)比较,化疗前初诊时急性期组(526.32±285.65kU/L)及复发组(550.00±411.26kU/L)明显增高(P<0.01),完全缓解组(250.71±117.31kU/L)则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与外周血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提示sIL-2R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儿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越 SHAG.  EK 《农垦医学》2000,22(4):223-228
本文应用在体脑微透析技术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清醒活动的大鼠局部灌注下丘脑前叶(AHY)对5-羟色胺(5-HT)释放的影响。IL-1β(1ng/rat)或IL-6(50ng/rat)直接注入AHY可产生一个快速,短暂的细胞外液5-HT水平的影响,分别从基础值100%上升到161%和145%(P〈0.01)。局部灌注IL-1受体拮抗剂IL-1ra(2μ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不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COPD急性发作期和10例正常对照组及血清的IL-8水平。结果 COPD患者痰IL-8水平为(1982.24±901.07)ng/L、血清IL-8水平为(668.16±398.05)ng/L,明显高于正常人痰(769.6±570.14)ng/L及血清(117.78±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58例围产窒息新生儿血浆心钠素(SANP)的变化。结果表现,随窒息加重SANP水平增高。窒息组(524.1±136.8ng/L),重度窒息并呼衰组(721.1±158.7ng/L)与对照组(212.1±69.2ng/L)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窒息好转逐渐恢复(234.6±58.6ng/L),故血浆中的SANP变化可做为窒息复苏、判断心脏功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昆明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发生新生儿黄疸的诱因、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利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14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及28例正常新生儿第1,3,5d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围产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1,3d黄疸指数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5d黄疸指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转产因素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昆明地区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低,且黄疸程度较轻,但进展快,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到核黄疸,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的脐血筛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及时治疗是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核黄疸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血清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世木  谢光云 《华夏医学》2000,13(2):142-143
为探讨甲状腺激素对血清IL-6(Interleukin-6,IL-6)代谢的影响,研究甲状腺功能失调患者血清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2例甲亢、24例甲减和30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L-6。结果:甲亢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甲减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甲减组血清IL-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含量 ,并与 3 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恢复期两种细胞因子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 6和TNF 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IL 6和TNF 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IL-6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并取对数作为复制水平的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球蛋白(G)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按照本院常规检测。均数间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两组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清IL-6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血清HBVDNA对数值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清IL-6水平与TB及PT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A/G比值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血清HBVDNA对数值问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L-6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水平。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5 8例感染患儿血清IL 6含量 ,其中 2 2例重症感染患儿及 36例轻症患儿 ,另设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感染患儿血清IL - 6为 (2 1 0 2± 13 0 7) pg/ml,重症患儿血清IL 6为 (30 6 2± 15 5 1) pg/ml,轻症患儿为 (15 16± 6 40 )pg/ml,对照组为 (5 49± 2 82 ) pg/ml,感染患儿血清IL 6含量高于对照组 ,且重症患儿含量高于轻症患儿 ;感染 48小时内血清IL 6含量较高。结论 :提示IL - 6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炎症介质 ,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清NSE水平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患儿6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于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NSE、TSB比较,对观察组患儿进行MRI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儿血清TSB、NSE水平,观察组血清TSB、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的62例患儿中进行MRI检测未见苍白球信号改变的27例(43.54%),有异常信号的有35例(56.45%)。将62例患儿根据MRI的检测结果分为MRI异常组和MRI正常组进行血清TSB、NSE水平比较,MRI异常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MRI正常组(P<0.05),MRI异常组患儿血清TSB水平明显高于MRI正常组(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MRI检测联合结果,可作为高胆红素脑损伤患儿的诊断指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判提供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否会加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损伤从而影响患儿血液中心肌酶的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90例,经检查后分组,将其中1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观察组,余51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G6PD是否正常再分为观察Ⅰ组79例(G6PD正常)和观察Ⅱ组60例(G6PD缺乏),抽血检测所有患儿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139例患儿的平均血清TBIL含量[(269.7±31.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6.5±19.8)μmol/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AST、LDH、CK、CK-MB等心肌酶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儿与观察Ⅰ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Ⅱ组患)LAST、CK、CK-MB、LDH等心肌酶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酶升高程度与其黄疸水平呈正相关;G6PD缺乏可增强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和IgE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一6(IL-6)、白细胞介素一10(IL-10)、白细胞介素-16(IL-16)和免疫球蛋白IgE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哮喘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6、IL-10、IL-16和总IgE。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清IL-6、IL-16和总IgE水平明显增高,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0水平明显降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总IgE与IL-6、IL-16之间呈正相关(r=0.6871,r=0.8633,P〈0.01);与IL-10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82,P〈0.01)。结论IL-6、IL-10、IL-16和总IgE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动态测定这些指标有助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心衰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IL-6水平。另选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的下降,心衰患者血清IL-6水平较正常人健康明显升高。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氟伐他汀能降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IL-6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沈晓明  马丹  王兴山 《华夏医学》2002,15(2):141-14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d,3d,7d的血清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在1,3d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1天达高峰,而第7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6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结果:IL-6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在影响像学这前用来预报脑部损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