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型髋关节挡板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预实验时,模拟髋关节手术体位摆放,观察改进型髋关节挡板与传统体位摆放方法的组装时间、固定后前、后倾角度被动丢失角度、操作人员满意度4个项目;临床验证时将5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术前体位摆放所用时间、术中需要再次调整体位的次数、患者术中舒适度。结果:预实验和临床验证中两种体位摆放方法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型髋关节挡板较传统体位摆放方法更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生物力学是研究作用于髋关节的各种力及由其引起的髋关节结构力学特征性变化的学科。主要包括髋关节肌群的生物力学作用,作用于髋关节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髋关节的负重面积,静立和步行时髋关节运动的描述和力学分析等,现在对骨组织的张力和压缩力的研究,已达到骨小梁的张力和压缩力强度的水平。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超声检查台架在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中的作用。方法经过培训的两名超声医师通过使用和未使用髋关节超声检查台架两种检测方式,分别对35例新生儿共70个髋关节进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对两名医师使用和未使用台架时测量的髋关节α角、β角测值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名医师使用髋关节超声检查台架测量的髋关节α角、β角的角度差小于未使用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髋关节超声检查台架进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能减少检查者间测量角度的差别,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是标准的、可重复性强,能早期发现髋关节异常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效宁  杨静  沈彬  刘雷  裴福兴 《华西医学》2005,20(2):223-22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常见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44例44髋,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6岁。髋部受伤时诊断:髋臼骨折14例,其中6例合并股骨头脱位;股骨颈骨折21例;单纯髋关节脱位1例;另外8例有髋部外伤史,但未发现髋关节骨折或脱位。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9.9分。本组患者全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侧38例采用非骨水泥假体,6例骨水泥假体;股骨侧采用非骨水泥假体15例,骨水泥29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5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3.4分,X线片未见假体周围骨溶解;无感染,无翻修。显示该组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随着关节外科技术、假体材料及设计的不断改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较一般退变性骨关节炎比较其手术难度大,术前要充分考虑到创伤引起的髋臼及股骨的继发病理改变,以便在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日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I: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_l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丰日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簧换前后评什,选择合适型号、准备小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肖强直畸形疗效仃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年¨金属微孔表嘶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化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胃换后似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法,评价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9例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前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为:34~36分3例、31~33分15例,≤30分11例,平均(32.7±6.3)分;术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为:90~97分10例、81~89分13例,≤80分6例,平均(86.9±6.8)分。术后和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常见原因及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THR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46%)术中的臼杯位置和方向放置不当,4例(36%)患者在术中发现髋关节周围肌群明显变薄、肌肉萎缩、肌张力小,1例(9%)存在上述两种因素,1例(9%)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当所致。结论:在THR术后脱位的因素中,臼杯位置和方向的放置错误及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肌肉张力是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故术前改善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术中正确放置臼杯位置和方向,是降低THR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策略及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5例氟性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置换后1周摄X射线片示假体在位。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8个月,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3.6分,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7.8分,与置换前均分38.4分相比明显改善;发生异位骨化2例,按Brooker分级Ⅰ、Ⅱ级各1例。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短期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关节功能改善优良,但置换后注意预防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tement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严重而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1],仅次于假体松动[2],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在2.6%~5.1t%[3].因术后早期脱位对患者的康复信心打击过大,住院和康复时间延长,手术费用升高,可能遗留髋关节功能损害,故增强对THR的髋关节脱位的认识,掌握预防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是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要要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及干预方法,为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关节脱位、提高关节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将2006年4月~2007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08年1月~2010年2月的45例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稳定性。结果:对照组髋脱位4例、发生率为11.4%,干预组出现髋关节脱位1例、发生率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及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上较常见,常有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我院疼痛科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C型臂X线透视下髋关节穿刺注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患者3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老年人髋关节病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导致髋关节功能的丧失,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固然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 在术前和术后,根据手术特点,对48例(63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髋关节康复指导。结果 经1-2.5年随访,48例患儿(63髋)的康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康复指导可促进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髋关节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利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发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CNKI)数据库发表于2001-01/2010-06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综述,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疗效的评价和归纳.结果与结论: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初步检索出50篇文献,进一步检索全文,根据纳入标准,共有16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通过对各文献报道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近期优化率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的评价进行归纳和分析,作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加深髋臼、内移,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是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最重要部分,在真臼上安放假体,加深髋臼和保持骨性覆盖,可以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6例髋关节结核,其中活动期2例,静止期11例,愈合期3例;平均年龄374(22~60)岁,术前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3周以上;术后对活动期和静止期髋关节结核患者予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经术后平均29(12~71)个月随访,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为:疼痛550±089,髋关节功能525±085,髋关节活动度512±131,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1)。本组除1例结核病灶复发和1例大转子截骨处骨不连外,未见其它并发症。表明在现代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方法且术后结核病灶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取髋关节撑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并观察疗效.[方法]5 例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患儿经系列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早期确诊,均采用带关节髋关节撑开术(Orthofix外固定架)治疗.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2~30) 个月.[结果]X线显示所有病例关节间隙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结论]带关节髋关节撑开术为一种合适的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的途径,它不但可以有效解除髋关节疼痛,而且可以尽量避免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单臂外固定器进行髋关节撑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单臂外固定器进行髋关节撑开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术后疼痛问题、针道感染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6例患儿经过髋部外侧单臂外固定装置实现了髋关节撑开的治疗目标,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5例关节间隙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屈曲范围大于90°。结论应用单臂外围定装置进行髋关节撑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外固定器的针道护理、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对促进患儿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钻、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本院住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2015年1~12月在本院住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模式实施护理。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中,可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属假体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疗效。方法 35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评分(UCLA),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81.1±21.7)°,UCLA评分(6.4±0.8)分,Harris评分(90.8±9.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AS累及髋关节的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