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重建股骨距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1—2014-05应用骨水泥重建股骨距联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脱位、松动、下沉情况。结果 49例手术时间平均55(45~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0(200~580)ml,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46例获得随访12~40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无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现象。术后6个月疗效按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平均86(48~95)分;优19例,良2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6.9%。结论骨水泥重建股骨距联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42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24个月.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25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使患者早日下地行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一期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33例获平均随访11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关节功能重建良好。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9分,术后第6周平均93.1分。结论一期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个月~3年,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指标,优12,良9例,可4例,优良率84%。无一例因手术并发症死亡。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能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快,能早期下地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2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12例。4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9例,生物型假体3例。结果术后无假体脱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例翻修术后平均随访14.5(6~22)个月,末次随访时参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5例,可3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恢复负重及行走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距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均为股骨距缺损的不稳定骨折。采用骨折块重建股骨距25例。骨水泥填充塑形重建股骨距5例。保留髋动力,插入骨水泥柄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100)ml。1例92岁患者术后5h死于心功能衰竭。29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术式,术中应重建股骨距,恢复主要承重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骨水泥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5采用骨水泥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1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0~34)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笔者自2008-07—2014-06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其中股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43例,骨水泥固定型18例;粗隆部骨折采用钢丝捆绑固定39例,单纯克氏针固定17例;同期治疗内科合并症,治疗骨质疏松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61例获平均35.9(26~56)个月随访;术后1周,患者能下床患肢不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患髋均达到伤前水平。末次随访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8例,优良率77.0%。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6岁。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9年6月对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折类型按Evans标准分类,型2例,型16例,型10例。所有病例用双能X线测定仪测定股骨髋部骨密度,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0例采用标准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18例选用特制肿瘤型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55 min。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炎、褥疮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脱位1例(为偏瘫患者)。所有手术患者均于术后5~7 d开始下地站立、扶助步器行走等康复训练。术后8周患髋Harris评分优16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采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3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5(75±12)min,术中出血300~700 ml。29例获随访(2例术后死亡),时间6~28个月。患者均在术后1周逐步下地负重行走。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负重、术后并发症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沈阳医学院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34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14 d、3个月患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5个月)。置换组在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4 d、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相点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无假体脱位、松动及关节感染,对照组2例因螺旋刀片选择过长而出现活动性髋外侧疼痛。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获得与PFNA内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术后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外侧切口前方入路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30例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无人工关节脱位、假体关节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钢丝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人路对58例(58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经过3~19(8.5±0.5)个月随访,58例术后2~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无1例死亡。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21髋),良31例(31髋),可4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89.7%。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活动,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老年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23例)和人工关节置换术(20例)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评分(FRS)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8~25(20.3±2.3)个月。人工关节置换术组FRS、Harris恢复情况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老年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2例无坐骨神经损伤中老年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22±3.8)个月。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94分±2.8分),良5例(86分±2.3分)。结论采用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简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96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中,DHS组34例,PFN组3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26例,对其术中、术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96例患者随访10—38个月,平均18个月。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以DHS组最多,PFN组次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最少。按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优良率分别是79.4%(DHS组)、94.2%(PFN组)、92.3%(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后两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术式均行之有效,优于DHS,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可早期下床行走,减少并发症,对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2例,女54例;年龄71~98岁,平均83.4岁。Evens-JensenⅢ型50例,Ⅳ型36例。57例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受伤至入院时间1h-8d,平均1.5d,人院至手术时间3-9d,平均4.2d。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置换65例,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置换21例;术中重建股骨距52例,未重建股骨距34例。结果最终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8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股骨柄假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2.1%,其中死于心肺疾患占56.O%。单因素与多因素均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通过双极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获得良好疗效。骨折分型及术中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假体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高龄及合并心肺疾患患者死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4例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例骨折无明显移位者行闭合复位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5例移位明显者术中将其切开复位后行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其中2例去除股骨距骨块。结果14例获9个月~3年随访。前两种术式中9例股骨距骨折块达骨性愈合,闭合复位组中1例变成死骨;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的4例中2例保留的股骨距骨块愈合,1例出现假体松动。结论合并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年龄较轻者应选择骨折复位内固定,老年患者则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尽量保留股骨距的骨块。  相似文献   

20.
司枫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076-107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共收治45例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组,其中PFNA组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4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43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6.1个月。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3例,后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组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患者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