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荣  高峰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66-36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按黄公怡标准,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PFN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防旋转功能强、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评价患髋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23例均获随访5~17个月,平均10.3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5例,可3例。无股骨颈颈部短缩、股骨头坏死、髋内翻、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InterTan可用于内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InterTa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2—01分别采用PFNA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评分和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结果66例均获得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放射学评分略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和PFNA内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优缺点,术者可根据熟悉程度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应用PFNA治疗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70~102岁,平均78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根据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Ⅳ型6例,V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均采用C型臂引导下对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无一例发生髋内翻畸形、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结论 PFNA能治疗除股骨髓腔畸形、闭塞外的绝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操作简单,微创、失血少、内固定可靠,对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4—2021-10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透视下闭合复位髋关节,触及大粗隆顶点后在其上方偏后作长约4 cm纵形切口,手指触及大粗隆顶点后在其顶点开口,置入导针至股骨髓腔,应用股骨近端扩髓装置进行扩髓,置入髓内钉,安装瞄准器,沿导向器专用孔道置入防旋克氏针,再通过导向器置入头颈部导针,钻头开孔、测深后置入合适的压力螺钉并使其近端位于股骨头下5~10 mm,通过导向器专用通道置入长度合适的张力螺钉,最后置入远端锁钉和尾帽。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7.8(34~6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90~250)mL,住院时间平均7.5(5.4~10.5)d,骨折复位质量:优21例,良13例,可2例。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4(12~18)月,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9例,良14例,可3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螺钉穿出、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  相似文献   

6.
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1例,其中Gamma钉95例,PFN钉99例,Gamma3钉35例,PFN-A钉3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Gamma钉组8例、PFN钉组6例,Gamma3钉组和PFN-A钉组无并发症.统计学分析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FN-A组手术时间最短(77.0±11.8)min,PFN组手术时间最长(82.5±10.3)min.PFN组手术时间与Gamma3、PFN-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骨质情况选择内固定物,严格规范术中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术前设计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将患者髋部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8.0软件建模,模拟骨折复位与InterTan固定,根据术前设计选择合适的InterTan髓内钉固定骨折...  相似文献   

8.
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对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其中18例采用闭合复位,2例采用切开复位.随访术后3个月患者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结果 所有骨折在术后平均12周愈合,未发生机械性并发症.12例恢复到损伤前水平.放射学结果和功能结果之间没有直接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1月~2010年8月对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InterTan治疗,对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下地情况、X线片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7个月(6~10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78.1%;术后1个月84.4%的患者疼痛缓解,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1±0.8)个月。1例出现股骨头颈部短缩,无髋内翻,无骨干骨折和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病例。结论 InterTan治疗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改良Gamma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5月使用改良Gamma髓内钉固定治疗8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穿钉,小切口复位。结果本组中81例随访6~18个月,优76例,良5例,优良率100%。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约11周,骨折愈合率达到100%,无髋内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Gamma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PFLP)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5-05分别采用InterTan和PFLP内固定治疗的7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PFLP组34例,InterTan组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术后7 d、6周、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70例均获得12~36(21.52±3.11)个月随访。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7 d、6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6周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和PFLP内固定均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InterTan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更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0-02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的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自2010-03—2013-05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6例均获得6~24(16.35±3.15)个月随访。与DHS组相比,InterTan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开始下地负重时间更早,但手术时间更长、X线透视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与DHS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稳定、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假体置换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假体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中,8例采用股骨端特制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按照Harris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耗时约60~90min;无骨水泥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前疼痛症状消失,无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问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Harris评分:优5例,良2例,中1例。[结论]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假体置换术治疗,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手术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2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和InterTan内固定,其中A组(PFN内固定)78例,B组(InterTan内固定)82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WOMAC评分。结果 B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InterTan内固定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3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产生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总结2000~2004年用DHS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共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6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病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种类包括6类:术后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头颈螺钉穿人髋关节;骨折不愈合。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是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头颈螺钉位置不良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复杂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科自1995年~2004年收治48例复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别采用DHS(动力髋螺钉),DCS(动力髁螺钉)和Gamma钉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其它手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至18个月,手术后优良率达93.3%.仅3例发生髋骨翻。结论 对于复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要视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DHS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的常用方法,在使用中要强调股骨距,小转子的复位和固定。DCS适合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A3型),Gamma适合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A2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CP)、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07—2014-07采用ALCP、PFNA-Ⅱ、InterTan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33例采用ALCP内固定(ALCP组),29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Ⅱ组),26例采用Inter Tan内固定(Inter Tan组),对3种内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方面,Inter Tan组优于PFNA-Ⅱ组及ALCP组,PFNA-Ⅱ组优于AL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Inter Tan组及PFNA-Ⅱ组优于A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住院时间、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 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PFNA-Ⅱ及ALCP,PFNA-Ⅱ内固定优于ALC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月~2004年2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结果本组病人2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具有抗旋转稳定性能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6±2.3)岁;Evans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8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90岁,平均(74.2±3.8)岁;Evans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Ⅴ型3例。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部运动功能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3.0±2.7)周,外固定支架组为(12.3±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DHS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外固定支架组优12例,良8例,可8例,差5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外固定支架组较DHS组安全简便,术后疗效DHS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