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与帕罗西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4、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舒肝解郁胶囊和帕罗西汀对于轻中度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舒肝解郁组的副反应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明确,较帕罗西汀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的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较单用帕罗西汀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酞普兰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件。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阿酞普兰组)和合并组(西酞普兰合并舒肝解郁胶囊组),各40例,共治疗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馈表(HAMD)、副反应最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第1、2、4、8周末,合并组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组显效率最著高于单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罗春阳  梅霞  陈黎燕  蔡敏  彭雪梅 《西部医学》2014,26(9):1185-1187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抑郁障碍冠心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同时伴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肝解郁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痛心绞痛的常规药物治疗,舒肝解郁组患者加服舒肝解郁胶囊0.72g,每日2次。分别予治疗前、治疗后8周测定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及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舒肝解郁组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下降(P<O.01),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评分明显提高(P<0.01),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抑郁障碍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后抑郁及残留期抑郁使用西酞普兰(喜普妙)与氟西汀疗效的对比。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以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TESS评分均未见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HAMD,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后抑郁及残留期抑郁表现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但西酞普兰组在减少复发及多药合用等方面较氟西汀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东雁  赵桂珍  周文江  丁俊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83-1384,1387
目的探讨解郁宁心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9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营养神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自制中药解郁宁心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检测。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MBI评分明显上升(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与71.1%,P〈0.05)。结论解郁宁心胶囊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有明显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192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2、6周时,观察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22±5)与(13±3)分、(9±4)与(5±3)分,低于对照组的(24±3)与(14±4)分、(12±5)与(8±4)分(均P<0.05);治疗6周,观察组HAMD、HAMA减分率、神经功能康复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焦虑,起效快、安全,疗效肯定,能加速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氟西汀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后轻中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后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n=30例)与盐酸氟西汀胶囊对照组(n=30例),舒肝解郁胶囊服用剂量1440mg/d,分2次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组服用剂量20mg/d,1次口服。观察6周,分别在治疗0、2、4、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在治疗6周末评定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0%(舒肝解郁胶囊组)和72%(盐酸氟西汀组),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盐酸氟西汀胶囊组低,且反应较轻。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和盐酸氟西汀胶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后轻中度抑郁障碍疗效相当,前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N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4.1%和59.2%,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9.6%和6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解郁汤加减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传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19-520,523
目的:评价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解郁汤加减组)48例和对照组(氟西汀组)48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AMD、中医症状评分、TES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问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郁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47-4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28例,对照组(帕罗西汀)28例,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比较,第2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舍曲林组)41例和对照组(舍曲林组)39例,观察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定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并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至研究终点,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有效率分别为82.9%、61.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HAMA分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单用舍曲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30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根据得分减少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8.85±2.16)与治疗前(11.98±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值为(3.24±1.78);研究组HAMD评分(6.29±2.35)与治疗前(11.39±2.2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值为(5.23±1.96)。两组HAMD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治疗后HAMA评分(7.55±1.36)与治疗前(9.52±1.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差值为(2.05±1.78);而研究组HAMA评分(4.29±1.05)与治疗前(9.635±1.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差值为(5.44±1.13)。两组HAMA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28.6%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提高到91.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280例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136例,给予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144例,采用特定的心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及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白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SAS、SDS、HAMD、HAMA分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2周开始.研究组的SAS、SDS、HAMD、HAM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疗效较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阿立哌唑)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的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能明显提高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舒肝解郁胶囊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将82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舒肝解都胶囊组和利培酮组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作用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抑郁症状有效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11.2,P〈0.01);两组CDSS减分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13.6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改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明显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米氮平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海洛因依赖伴焦虑抑郁者,分别以米氮平和阿米替林进行治疗,疗程4周。采用HAMA及HAMD两种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用TESS量表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米氮平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及HAMD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从第1周末起,各时点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纽间HAMD评分在第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4周末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点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氮平和阿米替林均能明显改善海洛因依赖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前者起效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解郁丸和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数及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同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ICD-10或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联合组)和单用帕罗西汀(单用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第1、2、4、6周末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第6周末联合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单用组,第2周末、第6周末联合组的HAMD和HAMA平均减分率高于单用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79~11.57,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30例和对照组(舍曲林)30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7、14、28、42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93.3%)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舍曲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