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粗隆问骨折和内固定失败病例疗效,初步总结分析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及方法特点。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8例,高龄严重粉碎移位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9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加环抱器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5年半,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没出现感染、术后骨折、脱位、假体松动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24~56分),术后平均86分(65~99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部分高龄严重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和试验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每组各50例,比较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94.00%)较对照组(80.00%)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6.00%)较对照组(34.0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先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治疗,当复位满意后再进行PFN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4.5±1.5)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17例、良9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对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全部采用PFN内固定,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6~90岁,平均69岁。骨折分型参照AO方法分为三型,其中A1型8例,A2型7例,A3型7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个月。关节活动优良率97%,骨折愈合率为98.2%,无髋内翻和断钉病例。结论采用PFN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办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4月间接受PFN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8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PFN内固定组4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6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改良Eve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指标.[结果]PFN内固定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18个月.PFN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小(P<0.05),但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等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的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访周期1.5-2年,分析其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Harris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之内死亡2例,余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分。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FN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PFN治疗,术前进行全身检查、合并症治疗及综合评估,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康复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8%,无髋内翻、严重副反应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PFN治疗配合科学的康复锻炼,是减少骨折愈合不良及髋内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APL非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施乐辉APT。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49例,男21例,女28例;摔倒32例,车祸12例,高处跌落5例。按evans分型,Ⅲ型20例,Ⅳ型24例,V型5例。49例病人中30例患有多种内科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2年,平均17个月。结果:术后x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且髋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全部病人均如期出院,在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随访,49例病人中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及感染,均保留了行走功能,大部分(36例)达到了骨折前的行走水平。结论:APL柄非骨水泥柄人工假体置换在治疗尤其是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短期在死亡率,并发症,早期康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21例(21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53.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一期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33例获平均随访11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关节功能重建良好。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9分,术后第6周平均93.1分。结论一期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2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和InterTan内固定,其中A组(PFN内固定)78例,B组(InterTan内固定)82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WOMAC评分。结果 B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InterTan内固定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中山二院骨科2000年9月-2005年9月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7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267.6ml、术后扶双拐下床时间平均6.8d、平均住院时间20.8d。术后随访1~4年,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5例,患髋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0.46分。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间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1例。其中内固定组3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5例。比较2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置物并发症、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内固定组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20个月。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内科并发症、内置物并发症较多,髋关节功能恢复稍差(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12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失效情况并分析。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24)个月。40例恢复满意,出现骨折再移位1例,螺旋刀片退出1例,远锁定钉周围骨折1例,骨折间分离1例,患肢内旋、内收1例。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但术后内固定失效不可忽略,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1-03诊治的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期采用生物型加长股骨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随访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32.0个月。术后切口按时换药,均一期愈合并拆线,围手术期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无辅助行走。本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89±4.64)分,较术前(53.11±3.4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一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93例获得随访,1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术后并发症包括单纯髋内翻5例,股骨头颈钉切割穿入髋臼合并髋内翻1例,股骨颈干角变小2例,股骨头颈钉切割合并颈干角变小4例,患肢短缩2例。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欠佳和术后患肢过早负重锻炼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髋部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症,髋部轻微外伤易导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骨骼质量差和骨折本身不稳定的原因也常使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佳,故常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此类骨折.本院近年来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侧卧位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取自然侧卧位(30例)和传统平卧位(21例)行PFN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复位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侧卧位组与平卧位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1.3±18.6)、(89.4±2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0.2%、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可行,可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保持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21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5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9例采用DHS内固定。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小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除DHS内固定治疗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2002年3月~2006年11月,笔者对2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65~89岁,平均77岁。致伤原因:跌倒摔伤21例,扭伤4例,车祸伤2例。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