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假体,结合钢丝捆绑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结果本组32例术后下床时间3~10天,平均6天。X线片骨折复位满意,随访4个月-3年,无假体松动、下沉,无钢丝松动及断裂。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一期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33例获平均随访11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关节功能重建良好。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9分,术后第6周平均93.1分。结论一期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次截骨并修复股骨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股骨颈分次截骨并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在此基础上应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17例。结果本组随访13~3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所有患者无术后脱位、假体下沉、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分次截骨并修复股骨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12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骨水泥组),38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生物型组)。结果与骨水泥组相比,生物型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固定稳定性更好,但是术中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更高;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置换手术,手术时间58~86 min,术中出血量210~450 m L,术后住院时间8~14 d。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24个月。依据Harris髋部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4%(39/44)。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和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2种入路方式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2—2014-02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伴有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均采用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将骨折块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余85例均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行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观察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住院时间、股骨头脱位率等。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2(11~13)个月,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股骨头脱位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不切除关节囊,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好,远近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合并后方骨折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完全负重时间较B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 a后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其优势,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生物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0采用常规生物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59例80岁以上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本组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0(39.6±8.2)个月。2例分别在术后8个月、11个月死于严重内科疾病,1例术后16个月跌倒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7例,良18例,可14例。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40例,良12例,可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43例,良11例,可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普通生物型股骨假体行之有效,患者能早期下床负重活动,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7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2例在本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折块钢丝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5 min,术中出血量120~400 ml。全部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完全负重站立、部分负重行走,平均(6.39±1.08)周可完全负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5±1.08)个月,无脱位、假体松动、骨折不愈合、术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31±4.53)分,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2.23±3.41)分。[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折块钢丝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精细管理及高水平手术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术后可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三叶草钛板内固定股骨大粗隆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大粗隆采用钢丝及张力带重建33例,三叶草钛板内固定34例。结果 67例均获随访3~24个月,钢丝及张力带重建及三叶草钛板内固定重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3%和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三叶草钛板内固定股骨大粗隆是一种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9年6月间本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共112例患者,男35例,女77例,年龄75~96岁,平均81.4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股骨颈骨折6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 39个月,平均18.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组,优良率92.1%(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股骨颈骨折组,优良率91.3%(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股骨颈骨折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组.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成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3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3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9~3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91.4%。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负重,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915-19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如何确定前倾角。[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手术中尽可能将小粗隆复位原处,通过小粗隆确定假体前倾角,如小粗隆无法复位,则采用辨认髓腔最大长轴线与目测股骨髁连线相结合确定假体前倾角,从术后临床功能、并发症、X线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45例全部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88.9%;术后X线片假体位置正常,Shenton's线连续;术后无髋关节脱位。[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装假体时首选根据小粗隆确定,如小粗隆骨折无法复位,采用辨认髓腔最大长轴线与目测股骨髁连线相结合确定假体前倾角,可以明显提高假体前倾角安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EvansⅢ、Ⅳ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7 min,术后引流袋引出血性液体平均480 ml,术后均输红细胞2 U。1例术后第5天假体脱位,行切开复位。1例术后2 h因全身麻醉术后拔管误吸死亡。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9-88分,平均85分。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肢体长度、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1—2019-01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31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3~31)个月。本组术中10例用普通克氏针钢丝进行固定,其中2例在随访3个月时发现克氏针松动脱出,但未顶到皮肤,未对髋部功能造成影响;18例用带螺纹克氏针钢丝进行复位固定,均未发现松动、脱落;3例单纯用钢丝固定,未发现钢丝断裂,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出院时平均56.3(52~60)分,术后1个月平均73(70~75)分,术后3个月平均82(76~87)分。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0.1(4~71)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术后4年死于内科基础疾病。3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重建粗隆及股骨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3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粗隆、股骨矩修复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78~91岁,平均83.6岁,按Eva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所有病例都合并有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37例于术后2周内下床负重,均获得3~36个月随访,无骨不愈合、关节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例于术后5~1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术后6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者31例。结论股骨粗隆、股骨矩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A组)及PFNA固定术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早期负重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FNA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负重及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手术、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观察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非手术治疗组优良率27.3%;内固定组优良率86.7%;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优良率82.1%。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首选内固定,对合并骨质疏松、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及骨折不稳定者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不能替代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克氏针张力带重建大粗隆治疗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76~87岁,平均(8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 d。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17例,Ⅳ型1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骨质疏松,均无其他部位的骨折。观察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X线评价手术效果、髋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检查示,大粗隆骨折均达满意复位与稳定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位置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12)个月,所有患者大粗隆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3±2.9)分提高到(92.4±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8,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