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IBS的主要症状是腹胀、腹痛和大便习惯改变,这些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表现相似。我们应用氢呼气试验(hydrogen breath test,HBT)检测31例IBS患者,旨在研究SIBO与IBS的关系及应用抗生素根除SIBO能否改善IBS患者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2.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关系。方法 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 49例腹泻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 ,并了解其阳性发生率 ;对其中 10例阳性者给普瑞博思治疗1周 ,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在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腹泻及便秘型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P <0 0 5 ) ,阳性发生率无差别 (P >0 0 5 ) ,治疗后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改善明显 (P <0 0 5 ) ,症状改善。结论 小肠功能紊乱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并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肠病(FBD)患者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初步探讨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94例FBD患者接受LHBT检测,并根据其结果将FBD患者分为LHBT阳性组和LHBT阴性组,调查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94例FBD患者中,LHBT阳性率为32.98%,其中IBS患者LHBT阳性率为33.90%。LHBT阳性组和LHBT阴性组之间的腹胀程度(X2=10.984,p=0.012)、腹胀持续时间(X2=9.873,p=0.020)、抗生素使用时间(X2=10.287,p=0.01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胀持续时间是LHBT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22,95%CI:0.547~9.023,p=0.016)。结论近1/3的FBD患者存在SIBO,腹胀持续时间是FBD合并SIBO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22例便秘患者与15例腹胀患者进行山梨醇氢呼气试验和稀钡透视对比,观察口盲通过时间、相对结肠通过时间、呼气氢浓度基础值、呼气氢浓度较基础值增加一倍时间、小肠内氢浓度升高值,确定有无SIBO.[结果]便秘组与腹胀组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口盲通过时间、呼气氢浓度较基础值增加一倍时间均较腹胀组明显延长(P<0.05);相对结肠通过时间、呼气氢浓度基础值、小肠内氢浓度升高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与腹胀组氢呼气曲线均为高峰提前波形,便秘组可见一明显结肠峰.[结论]多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可能合并SI-BO.  相似文献   

5.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多种疾病恶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便捷地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将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判断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方法很多,而呼气试验是目前使用较广泛、较具临床价值的方法之一.此文就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各种诊断方法、特点、优缺点及临床利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小萍  王巧民 《胃肠病学》2013,(11):694-696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免疫异常、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脑一肠轴异常等有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IBS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有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调与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特点是慢性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及肠道黏膜低度炎症是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显示口服不吸收抗生素利福昔明能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文就利福昔明在IB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常见于青壮年,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证明,个体遗传易感、肠道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硫化氢呼气试验(hydrogen sulfide breath test,SBT)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4—12月某高校学生,进行消化道症状和1周膳食问卷调查,以及乳果糖氢-甲烷呼气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糖尿病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降糖药+复方嗜酸乳杆菌组(A组)、单纯口服降糖药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第1天、第15天进行血糖指标测定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查,并与同期健康体检20例志愿者(C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SIBO阳性率分别为76.7%、73.3%,与C组SIBO阳性率(5.0%)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糖指标明显改善、SIBO阳性例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SIBO,口服益生菌有利于控制血糖、清除过度生长的菌群。  相似文献   

11.
郑霞  戴宁 《胃肠病学》2012,17(8):499-502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发病机制复杂。诊断SIBO的方法较多,既往以小肠液细菌培养为金标准,但为侵入性检查,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各类呼气试验简便、迅速、无创,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易受影响。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SIBO诊断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SIBO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内脏高敏感(包括内脏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作为IBS的生物学标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IBS内脏高敏感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肠内营养(EN)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胰腺继发感染的风险。目的:评估EN对SAP患者SIBO的影响。方法:13例CT严重度指数(CTSI)≥3分的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7例)和胃肠外营养(PN)组(6例),所有患者均置入鼻空肠管,分别于第1d、3d、7 d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计算患者每次GHBT的总产氢量。EN组患者于首次GHBT后即开始行EN,PN组患者于第二次GHBT后改行EN。结果:两组患者首次GHBT的总产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第一、二次GHBT总产氢量下降值显著大于PN组(33.0对4.0,P0.05);两组间第一、三次GHBT总产氢量下降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能对SAP患者的SIBO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蕙蕙  杜勤 《胃肠病学》2007,12(7):442-445
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腹痛、腹泻、便秘和其他不适症状常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且可伴有焦虑。因此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胃肠运动、感觉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特别是针对肠道受体调节剂的药物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毕洪钟 《胃肠病学》2012,17(10):636-638
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仅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完全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行为心理学疗法的疗效目前已得到认可。行为心理学疗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治愈疾病,而是为了缓解临床症状,节省医疗开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行为心理学疗法治疗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孟捷  韩海啸  杨晋翔 《胃肠病学》2013,18(6):378-380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饮食调整是IB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膳食纤维一般指食物中不被人体小肠内源性酶水解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具有增加粪便容积的作用。很多研究探讨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IBS的影响,但尚无明确结论。多数研究认为不溶性纤维对IBS症状无益,而可溶性纤维则有一定作用。分别研究不溶性和可溶性纤维对不同IBS亚型作用的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王二嫚  颜秀娟 《胃肠病学》2012,17(10):633-63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胃肠道与外界的直接联系,近年来食物在IBS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为IB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就食物因素在IB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向虹 《胃肠病学》2011,16(11):696-698
目前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抑郁药在治疗IBS中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本文就近年抗抑郁药治疗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鹏  李延青 《胃肠病学》2012,17(2):75-78
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复杂,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一直在探索中前进。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IBS诊断标准不断更新,诞生了更为实用的罗马Ⅲ标准,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亦不断涌现,如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普卡必利、抗抑郁治疗、抗生素的应用等,给IBS的诊治带来了曙光。然而新兴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IBS相关研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亦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新近IBS临床诊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