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蜀 《传染病信息》2004,17(3):119-120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B组46例单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8%、HBeAg阴转率为58%,HBV DNA阴转率为68%;而B组分别为63%、37%和43%.2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应用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干扰素α、泛昔洛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乙肝五项和HBVDNA,并在第16、20、24周分别检测HBVDNA水平以观察其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为92.9%和87.5%(P〉0.05)差异无著意义;HBeAg阴转率为76.7%和56.3.%(P〈0.05);治疗16、20和24周BHVD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1),BHVDNA阴转率89.3%和59.4%(P〈0.01);两组间HBeAg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李晶 《肝脏》2012,17(10):714-71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α-干扰素组(A组)43例,恩替卡韦组(B组)51例,联合用药组(C组)44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和48周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C组的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用药能够减少α-干扰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两种药物单用时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28例单用阿德福韦酯(ADV)10mg口服治疗,B组25例单用普通干扰素(IFN)500万U肌肉注射治疗,C组31例给予ADV联合普通IFN治疗;3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C组ALT复常率83.9%、HBeAg阴转率64.5%、HBeAg/抗-HBe转换率35.5%、HBV-DNA阴转率77.4%,较A组、B组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ADV联合IFN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IFN-α、胸腺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使用α-1b干扰素(赛若金)、胸腺肽和利巴韦林治疗。B组为对照组,给α-1b干扰素(赛若金)和胸腺肽治疗。A组治疗12个月,随访6个月、12个月时肝功能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2.2%、75%;61.1%、63.9%和55.6%、58.3%,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HBV-DNA阴转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肝功能复常率在治疗结束时无显著差异,随访12个月时差异显著。IFN-α、胸腺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副反应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20例经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6例接受干扰素α-1b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24周,44例继续单用干扰素α1b治疗24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39.5%,HBV DNA阴转率为47.4%,而单用药物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32例,分为A、B两组:A组16例接受干扰素-α(赛若金)单独治疗,每次注射干扰素-α5 MU,3次/wk,连续给予6 mo.B组16例接受干扰素-α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每次注射干扰素-α 5 MU,3次/wk,连续给予6 mo,另外,干扰素-α注射4 wk和12 wk时注射乙型肝炎蛋白疫苗10μg.治疗前检查ALT与HBv DNA,HBeAg,anti-HBe;治疗开始后每2mo检查1次HBv DNA,ALT,HBeAg,anti-HBe;治疗结束后每3 mo复查HBv DNA,ALT,HBeAg,anti-HBe,共随访6mo.结果:治疗结束后与随访6 mo的结果显示,B组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7.5%与50.0%)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25.0%与37.5%,P<0.05);B组血清HBe/抗-HBe转换率(分别为25.0%与37.5%)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12.5%与18.8%,P<0.05),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α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其中A组(20例)患者治疗24~48周,B组(33例)患者治疗疗程大于48周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和HBeAg/抗-HBe.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B组的39.4%(P=0.023);在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A组HBV DNA阴转率为50.0%,显著低于 B组的78.8%(P=0.031),A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5.0%,显著低于B组的63.6%(P=0.045),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 B组的36.4%(P=0.037),A组ALT复常率为70.0%,低于B组的90.9%(P=0.052).结论 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可以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阴转率,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9.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单磷酸阿糖腺鞋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B组用干扰素α-2a,评估两组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近、远期疗效。两组ALT复常率、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初步肯定了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PegIFNα-2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加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治疗24周为1个疗程。通过评价2组肝功能(ALT、AST)情况、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egIFNα-2a疗效。[结果]试验组在降低转氨酶、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可提高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PegIFNα-2a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鞠金昌  陈立冬  孙岚 《山东医药》2010,50(31):89-9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愿分为三组,联合组26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肌注干扰素α-2b500万U/d,连用30d后改为隔日肌注1次。阿德福韦酯组25例,单服阿德福韦酯,干扰素组25例单用干扰素α-2b,剂量及方法同联合组,连用30d后改为隔日肌注1次。三组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PCR法检测HBV-DNA、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组HBV-DNA、HBeAg阴转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P均〈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8例慢性乙性肝炎患者,40例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胶囊治疗6个月,另38例患者接受一般护肝治疗。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抗病毒组患者ALT复常率为92.5%,HBeAg转阴率为55%,HBVDNA阴转率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干扰素-α与叶下珠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用干扰索-α。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LT复常率分别为89.3%和96.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7.9%和78.6%;治疗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1%和67.9%,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8.6%和39.3%;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4.3%和71.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5.7%和42.9%(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针刺与α-干扰素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针刺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忆肝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 开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素α1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组55例,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α-干扰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胸腺素α1 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观察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病毒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率为41.8%,而联合胸腺素-α1者为50%;HBV DNA阴转32.9%,而联合用药组为78%;HBeAb阳转为18%,后者为25%。结论胸腺素α1联合干扰素治疗疗效好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B级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A、B两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4.1%和89.7% ,差异无显著性;A组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B组(5 0 .0 %对17.2 %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干扰素α-1b及联合拉米夫定、胸腺肽、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采用干扰素α-1b及干扰素α-1b分别联合拉米夫定、胸腺肽、苦参素抗病毒治疗,随访至18个月,观察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四组病例肝功能均恢复较好,18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5%、45.5%、50%和7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0.5%、40.9%、60%和62.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31.8%、45.0%和45.8%。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后疗效有一定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7例,分别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IFNα-2b)治疗52周,随访24周,其中146例(A组)初始24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59例联合拉米夫定,56例联合阿德福韦酯,31例联合恩替卡韦),另61例单用IFN治疗(B组)。结果 A、B组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3%(126/146)、65.6%(40/61);ALT复常率87.7%(128/146)、76.5%(39/61);HBeAg阴转率分别为69.3%(70/101)、40%(10/25);HBsAg阴转率分别为30.1%(44/146)、16.4%(10/61);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6.7%(39/146)、11.5%(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IFN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素再治疗的疗效。方法12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C3组。A组21例,仍用拉米夫定100mg/日继续治疗12个月;B组84例,改用干扰素-α2b50μg/日肌肉注射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C组20例,仅给予甘利欣等对症治疗。200例未服用拉米夫定患者的治疗同B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干扰素再治疗组(B组)及干扰素初治组第6个月后HBV DNA及HBeAg阴转率达到高峰:B组HBV DNA阴转率为60%、HBeAg阴转率为64.3%;初治组HBV DNA阴转率为62%、HBeAg阴转率为6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1,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患者仍可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接受IFN-α2b3MU,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15天后改为隔日1次;苦参碱150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仅给α-干扰素治疗。苦参碱治疗2个月,α-干扰素治疗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时ALT和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单用α-干扰素组高(P〈0.05)。结论 苦参碱联合廿干扰素抗HBV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