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男,11mo.因头面部、躯干四肢反复起红色皮疹2mo入院.患儿2mo前自头面部开始先后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皮疹,渐扩展至胸背四肢.发疹初期曾有发热,以后消退.曾在外院就诊,按扁平苔藓、湿疹治疗无效.皮疹继续增多.外院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偏高.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足月顺产.否认结核病接触史.发病前无服药史.家庭中无类似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四肢广泛分布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红色斑块,部分红斑中央萎缩呈环状,中央触之如疝囊状,边缘隆起稍浸润,边缘宽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凭借恒温条件下对核酸高效率扩增的优势在病原体检测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疟疾与巴贝虫病作为两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在临床表现与诊断方式上相似,存在误诊的风险。同时,这两类寄生虫病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高效、快速的检测技术对疟疾与巴贝虫病的诊断和保证血液制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现有针对疟原虫与巴贝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以及依赖解旋酶等温扩增技术(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 HDA)等四类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检测方式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3岁,农民。1988年10月中旬感双下肢远端呈袜子状麻木感、乏力及遇冷有刺痛感。1989年8月始,前臂、胸前区、腰背部散在分布针尖大扁平丘疹,呈远心性扩大,形成环状,微痒。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浅表淋巴结不大,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前臂、胸前区、腰背部分布大小不等的远心性环状红斑,环中央不断有新疹发生,形成同心环。多数同心环皮疹相互连接构成脑回状、图案状等奇异形态,环边缘略隆起,呈鲜红色,其内缘附有鳞屑,环消退后留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疾病患者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同时开展液体复苏临床治疗处置,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等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项目.结果: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均显著提高,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显著降低,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书术中液体复苏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生理指标项目发生显著改善,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1例恙虫病的病例,了解了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掌握了它的护理措施及用药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本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保持皮肤清洁,做好焦痂、溃疡、皮疹的护理,防继发感染:同时注意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本病的特效药-四环素,其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同时认真细致的体检有助于该病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周佳慧  邓益帼 《吉林医学》2013,(36):7728-7729
目的:对新生儿红斑及脓疱疹进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300例婴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婴儿采用常规的处理措施,治疗组婴儿在常规的护理措施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婴儿出现红斑及脓疱疹的病例多少及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治疗组出现红斑及脓疱疹的婴儿为12例,出现率为8%;对照组出现红斑及脓疱疹的婴儿为24例,出现率为16%。治疗组婴儿出红斑及脓疱疹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治疗组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新生婴儿防御红斑及脓疱疹的出现。结论: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婴儿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婴儿出现红斑及脓疱疹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56)和未感染组(n=162)。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干预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感染组患者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57.14% vs.31.48%,P=0.001)、血乳酸水平 ≥ 4 mmol/L (67.86% vs.46.91%,P=0.007)、肾功能衰竭(71.43% vs.46.30%,P=0.001)、肺功能衰竭(75.00% vs.54.32%,P=0.007)、多脏器功能衰竭(51.79% vs.30.86%,P=0.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 14 d (60.71% vs.41.98%,P=0.015)、PPI使用时间 ≥ 14 d (60.71% vs.44.44%,P=0.036)、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 ≥ 7 d (41.07% vs.25.93%,P=0.033)、行机械通气(62.50% vs.40.74%,P=0.005)及血液滤过(50.00% vs.34.57%,P=0.04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类危重患者要加强监护和预防,以降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25例,随机分为滤过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滤过组患者行高容量血液滤过,监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pH、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BUN、SCr、C反应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HVHF组治后HR、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CRP下降明显,血pH、氧合指数指标好转,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缩短,28 d病死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可减轻严重脓毒症的病情及改善预后,是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囊虫病是链状缘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链状绦虫的虫卵自粪便排出时已成熟,内含有六钩蚴,对外界抵抗力强。人食了附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后,可经血运被输送到全身,形成囊尾蚴。其寄生部位虽极为广泛、但以脑、肌肉和皮下组织最为常见。脑囊虫病的发病率约占囊虫病的80%以上,寄生部位以大脑皮层多见,极少数病例也可寄生于脑室内和脑池内,可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和脑积水,还常伴发增生性蛛网膜炎。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小脑延髓池葡萄状囊尾蚴虫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88-192
脓毒症(Sepsis)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并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常发生在烧伤、感染、多发伤等临床急危重疾病的基础上,也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2]。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抑制(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IMD)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是导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其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左西孟旦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钙增敏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4],在脓毒症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3]。动物实验表明,左西孟旦有改善脓毒症动物心功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肺动脉、改善胃肠功能等的作用[6]。由于肌丝钙敏感性降低在实验性脓毒性心肌病中已被反复证实[7],因此推测钙增敏剂也可能改善脓毒血症的心肌功能障碍。然而,钙增敏剂在脓毒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彻底研究。因此,本文就左西孟旦对脓毒性心肌病动物模型心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与小儿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46例脓毒症患儿的6 h乳酸清除率及患儿预后的资料。将患儿分成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患儿严重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新生儿红斑及脓疱疹是一种发病迅速的新生儿常见皮肤病,一般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 1周内出现,若不能有效控制,可引发感染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等疾病[1].本研究采用复方苦参洗剂外洗,治疗新生儿红斑及脓疱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22~70岁,平均36岁,左侧16例,右侧12例。由结石梗阻引起的脓肾21例,由肾盂输尿管畸形引起的脓肾7例。入院时主要以发热、腹部疼痛为主,体检:患侧有明显的肾区叩击痛。B超:肾实质内圆形液性暗区,边缘多不锐利,内有斑点状回声。KUB及IVU:19例患肾不显影,9例显影欠佳,其中上尿路结石21例。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18例提示上尿路梗阻,4例插入肾盂后有脓液排出,2例逆行插管失败。CT可见肾内边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区,CT值10~25HU,增强后可见强化环,即脓肿壁,环周又可见一细线状低密度带,即水肿区,呈“双环征”。实验室检查21例尿常规:白细胞( ~ )。7例尿培养无菌生长,均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蕈状肾盂输尿管支架管治疗脓肾的效果.方法 通过蕈状肾盂输尿管支架管,应用有效抗生素,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进行持续性冲洗、引流脓液,解除梗阻.结果 本组28例患肾的功能全部或部分肾功能恢复,切口Ⅰ期愈合.结论 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解除梗阻,保留患肾,降低了脓肾的切除率及Ⅱ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蕈状肾盂输尿管支架管治疗脓肾的效果。方法通过蕈状肾盂输尿管支架管,应用有效抗生素,经过肾盂、输尿管、膀胱进行持续性冲洗、引流脓液,解除梗阻。结果本组28例患肾的功能全部或部分肾功能恢复,切口I期愈合。结论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解除梗阻,保留患肾,降低了脓肾的切除率及Ⅱ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 mA,频率为2 Hz,每日电针30 min,连续干预3 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IS)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PIT)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I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应用N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I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不良反应情况、28d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CT、CRP、血乳酸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CRP、血乳酸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氧合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d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S患者应用PIT联合NE治疗效果确切,可以促进康复进程,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