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6~2010-04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0例;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长1.0 cm,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1.5~2.0 cm。结果除4例行辅助小切口外,余36例均在胸腔镜下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60 ml;术后住院5~8 d,平均6 d。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肺功能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切口小符合美观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最佳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肺叶切除术后,为了彻底排气减压及引流出液需在锁中线外侧第2肋间及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各放置一闭式引流管,增加病人术后痛苦及经济负担,我院近年来试行肺叶切除术后在腋后线第8肋间单独放置一加长闭式引流管2例观察术后病人创伤减小,引流效果与放置两根闭式引流管无明显差别,且节约成本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肺叶切除术后,选内径为0.6~1.0cm,长50cm硅胶管前端剪成甲嘴状,在距管前端10cn范围内管侧壁开4到5个椭圆孔,两侧交替分布,然后,在腋中后线第八肋间胸壁做一小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肋间肌,戳破壁层胸膜,夹住引流管尾端由小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应用单切口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VATS下用单切口手术治疗60例气胸和胸部肿瘤患者。原发性气胸40例,继发性气胸7例,自发性血气胸5例,胸部良性肿瘤5例,胸膜转移癌2例,胸膜间皮瘤1例。结果:切口平均长度3cm。手术平均时间46.3min。切口位于腋中线第6肋间40例,腋中线第7肋间12例,腋前线第5肋间3例,腋后线第6肋间3例,腋中线第4肋间2例。术中无中转开胸或改行多切口术式。术后漏气2例,经保守治疗自行愈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VATS手术中应用单切口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术前应选择适当病例、明确病变部位和设计恰当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4.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1.5~2 cm,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6~7肋间,切口长1.0~1.5 cm.结果 无胸部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10~200 mL,平均50 mL;术后住院4~6 d,平均4.5 d.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可.  相似文献   

5.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可行性.方法:2008 年6 月至2009 年12月, 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22 例.病种包括肺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需要作肿瘤切除).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约1.5~3.0 cm,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长约1.0~1.5 cm.结果:无胸部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为30~100 min, 平均55 min;术中出血10~180 ml,平均60 ml,术后住院5~7 d,平均5.5 d.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周围性、孤立肿瘤进一步减小创伤,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建军 《中国医刊》2001,36(6):45-45
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反映了胸外科向微创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 998~ 2 0 0 0年 ,我院施行VATS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1例 ,男 1 6例 ,女 5例 ,年龄 4~ 69岁。麻醉方法 :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方法 :应用Strycer电视胸腔镜设备及器械 ,一般选用 3个长约 1 5cm切口 ,胸腔镜入口选择腋中线第六肋间 ,相对固定 ,其他两个切口则根据病变部位或在胸腔镜引导下确定。动脉导管结扎术的置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五肋间。手术病种和术式 :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术 1 0例 ;胸膜肿瘤切除术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1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5~26岁,全部为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经手术证实导管直径在1.0cm以上者7例,1.0cm以下者6例。 2 手术方法 2.1 病人斜卧位,左侧垫高45°,左上肢抬高弯曲固定在麻醉架上。左胸纵行小切口,以左腋中线第四肋间为中点,纵行切口约1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应用个性化切口的适应症和方法。方法VATS下采用个性化切口手术治疗16例气胸和胸部肿瘤患者。结果切口平均长度4~8cm。切口位于腋中线第6肋间2例,腋中线第4肋间5例,腋前线第5肋间5例,胸骨旁第3肋间1例,腋后线第6肋间3例。手术平均时间50min。术中1例因胸膜粘连重而中转开胸。无重大并发症。结论VATS手术中应用个性化切口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术前应选择适当病例、明确病变部位和设计恰当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应用个性化切口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VATS下采用个性化切口手术治疗16例气胸和胸部肿瘤患者。结果切口平均长度4-8 cm,切口位于腋中线第6肋间2例,腋中线第4肋间5例,腋前线第5肋间5例,胸骨旁第3肋间1例,腋后线第6肋间3例。手术平均时间50min,术中1例因胸膜黏连重而中转开胸,均无重大并发症。结论VATS手术中应用个性化切口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应选择适当病例、明确病变部位和设计恰当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998年9月-2001年11月,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8~65岁,平均42.8岁.术前准备同传统的开胸食管疾病手术.手术在全麻、双腔管气管插管、单肺(健侧肺)通气情况下进行.采用右侧卧位,术者站在病人的背侧.通常采用3~4个1.5~2.0 cm长的切口,胸腔镜切口位于肩胛线内侧第7、8、9肋间,另外3个操作切口在第6肋间的腋前线、腋后线,锁骨中线的第4或5肋间.进胸后,在肺萎陷的情况下,寻找下肺韧带并切断之,充分暴露并切开纵隔胸膜,将左下肺拉向肺门区,充分暴露食管床.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下应用单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电视胸腔镜 (VATS)下应用单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应用单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术中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其中特发性气胸 4 0例 ,继发性气胸7例 ,自发性血气胸 5例。结果 :手术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应用单切口完成。平均切口长度 2 .8cm。手术平均时间为 4 0 .2m in。切口位于腋中线第 6肋间 4 0例 ,腋中线第 7肋间 10例 ,腋中线第 8肋间 2例。术中无中转开胸或改行多切口术式。术后漏气 2例 ,经保守治疗自行愈合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应用单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能减少手术切口 ,器械结合术中使用常规手术器械 ,同样达到微创、简便、易用和费用低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收集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腔镜组16例采用胸腔镜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并根据肿瘤位置调整手术床倾斜度,于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1 cm长切口为观察孔,腋前线第4肋间做一约3 cm长切口为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切开肿瘤外膜后包膜内钝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开胸组16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进胸切除肿瘤。观察并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 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胸腔镜组均未增加辅助切口或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胸组缩短(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管平均引流量较开胸组明显减少(P<0.01)。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局部复发。 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是纵隔肿瘤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军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0-40,3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患侧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套管,在靠近病变位置做长约5~8cm切口经肋间进胸(多在腋前线或腋中线第4~5肋),使用普通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在胸腔镜和直视下进行操作。结果手术时间90~190min,平均90min;辅助切口长5~8cm,平均5.5cm;术后胸管引流时间2~4d,术中平均失血量120ml。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9月,均未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股用常规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减少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花费,创伤小,增加了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白忠义  林庆胜  侯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01-101,103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青少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1.5cm长切口置胸腔镜,在腋中线上胸大肌外侧缘和背阔肌外侧缘间作一长3~6cm的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使用普通胸科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相互配合,在镜下和直视下进行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76min;小切口长3~6cm,平均4.5cm;胸管引流时间36~72h;术后无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3~55个月,尤复发.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使用常规手术器械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减少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降低了医疗费用,创伤小,同时增加了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对2003~2009年间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于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开1.5cm,于腋前线和腋后线间第4肋间切开7cm,经肋间进胸,探查、分离、结扎、切除肺大泡。结果:全组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24小时引流量为50~110ml,术后引流放置时间为1~2天,术后无并发症。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随访时间内均未复发。结论: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肺大泡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好,远期疗效确切,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经胸部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 4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42例病人 ,男 1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 2岁至5 0岁 ,平均年龄 2 5 6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 15例 ,室间隔缺损 18例 ,肺静脉畸形引流 1例 ,二尖瓣成形 1例 ,三尖瓣成形 4例 ,动脉导管未闭 3例。2 手术方法右前外胸部切口 ,病人左侧卧位 ,右上肢固定于间架 ,做右腋前线 ,右锁骨中线第四肋间皮肤切口 ,切口依据病人年龄 ,胸廓大小 ,切口选择 7~ 10cm ,女性病人在右侧乳房下缘入路。胸骨下段切口 ,沿胸正中第二肋间至剑突切口 …  相似文献   

17.
郑轶峰  姜建青  杨列  俞永康  李卫  范啸文 《四川医学》2011,32(10):1520-152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外周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肺外周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cm,操作孔取腋前线第4或5肋间,切口长约2~3cm,经单一操作孔完成胸腔内手术操作。结果 54例患者中(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38例,肺外周孤立性结节或包块16例)单操作孔手术52例,传统三孔手术2例;手术时间20~110min,平均43min;术中出血10~300ml,平均70ml。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进一步降低了创伤,可以完成肺外周性病变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应作为肺外周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8.
腋下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我们根据现代微创外科的观点采用腋下小切口施行普胸手术共7例,切口平均长度13.2 cm,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7.8岁,经病理证实肺癌 3例,良性肿瘤4例. 1.2 方法:①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②侧卧位,术侧上肢向头部上举并固定于头架 上,将相应术野中心部位垫起;③开胸步骤:取腋后线下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止于腋前线处 , 长9.5~14.5 cm,游离背阔肌前缘并用拉钩向后略作牵拉,沿前锯肌肌纤维起行方向钝性 分开至肋间表面,经肋间正中切开肋间肌进胸,置入两副小号胸廓开胸器牵开肋间及背阔肌将 胸内视野打开,常规进行胸内探查.术前无病理诊断的,术中行快速冰冻确诊,以确定术式 ;④关胸步骤:用7号丝线经上下肋骨中点打孔缝合固定,缝合时注意避免损伤肋间神经; 缝合前锯肌、皮下组织及皮肤. 2 结果 7例中分别行左开胸5例,右开胸2例,其中上叶切除2例,中叶1例,下叶切除3例 .纵膈肿瘤摘除1例,3例肺癌肺叶切除加周围淋巴结清扫,4例良性肿瘤分别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或肿瘤直接摘除.7例开胸过程中出血量约少于25 ml.开关胸时间均在35 min内完成.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均在3~5 d下床活动. 术后伤口损伤小,疼痛轻微,并且持续时间短,利于咳嗽排痰;术侧上肢及肩关节活动 受限不明显,伤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伤口长度均在9.5~14.5 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8例在全麻下双腔气管内插管行全电视胸腔镜双侧肺静脉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的巡回护理工作.方法: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左右肺交替单肺通气.患者左侧卧位,经右侧第七肋间腋前线出切开皮肤1cm.入腔镜,准确定位第七肋间腋中线和第四肋间乳中线并分别做1cm切口.通过视频显示,剪开并悬吊心包,分离显露右肺静脉轮廓.在Aticure分离诱导器辅助下,将Aticure射频钳于完全钳住右肺上下静脉(左房入口处),反复夹闭和松开射频钳3次,进行消融.患者右侧卧位,经左侧第七肋间腋前线处切开皮肤1cm.按上述同样方法行左肺上下静脉射频消融.然后,在腔镜辅助下,用GC-60切除吻合器将左心耳切掉.严密止血,逐层关胸.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巡回护士配合达预期的目的,患者术后安返监护室.结论:术前一日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用物准备齐全,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1.5cm长切口置胸腔镜,接近病变处做长5~7cm切口,经肋间进胸,使用普通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在镜下和直视下进行探查、分离、止血、缝合等操作。结果: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65min;小切口长5~7cm,平均6cm;胸管引流时间1~2天;术后无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5~60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使用常规手术器械治疗自发性气胸,减少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创伤小,增加了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