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目前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的评判标准根据美国输液护士协会制订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静脉炎报告分级,静脉炎发生率的正常范围应控制在5%以内~([1])。有研究报道:经外周静脉反复多次输注20%甘露醇和(或)β-七叶皂苷钠药液,2 d后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0%~([2]),我科2014年6月起,设计骨科静脉输  相似文献   

2.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可发生程度不同的静脉炎.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且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甚至可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郝翠芝  王美春  王月彩  刘珊 《河北医药》2013,(18):2870-2872
静脉输液是护理学最基本的技能操作之一,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药物治疗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治疗在输注药物的同时,对机体静脉血管也是一种异物刺激,严重者可以导致静脉炎,增加患者的痛苦。我科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分析总结了静脉输液过程中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末梢静脉输入非生理pH值的液体、较血浆渗透压高  相似文献   

5.
魏延梅  张秀荣 《医药世界》2009,11(7):376-377
静脉输液治疗具有药效迅速、治疗效果可靠待优点,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由此,静脉输液治疗是住院或门诊患者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判断静脉炎的标准是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锁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将输液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探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和紧急救治输送药物及营养最常见的选择,其治疗特点主要体现在方便、迅速、显效,静脉炎是临床上采取静脉输液救治中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对于输液患者危害极其严重,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治静脉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包括输入的速度、输入的药物、污染的等,因此输液至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主要是提倡无菌技术、合理安排输液、稀释药物浓度、提高患者身体机能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董秋芝 《淮海医药》1999,17(4):71-72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日益增多。近年来笔者应用正红花油搽剂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选用正红花油(水龙牌华仁堂药业公司)涂于病变局部皮肤,并用手轻轻按摩片刻,或用纱布药棉浸油敷于患处约  相似文献   

8.
<正>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0%的静脉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1]。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注浓度较大、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置入刺激性较大的留置管,或因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局部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灼热等症状,且沿着静脉走向出现条状红线[2]。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高渗性药物是指药物的渗透压>450  相似文献   

9.
徐辉  万双青  陆春红  龚霆 《淮海医药》2008,26(4):360-361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的静脉炎判断标准,对静脉输液引起的Ⅰ°-Ⅱ°静脉炎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11例Ⅰ°-Ⅱ°静脉炎患者均于2~4d内痊愈,静脉炎症状消失。结论50%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和预防表浅性静脉炎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输液反应,其局部症状表现为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等。输液性静脉炎给护理人员行静脉穿刺造成困难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笔者自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1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病人采用上肢输液和下肢输液方法与静脉炎发作的关系。方法 在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抽样观察200例全麻病人,分上肢桡静脉组100例,下肢内踝静脉100例,观察两组病人静脉发生情况。结果 上肢桡静脉输液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下肢内踝静脉输液发生率为2 0%。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20例,有3例达Ⅱ°而上肢静脉炎全部为Ⅰ°;各年龄组的发病率为:20~40岁(2 3.3%);40~60岁(8.8%);60~80岁(6.7%)。结论 下肢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比上肢静脉液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  相似文献   

12.
输液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但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输液静脉炎诱发因素主要有输液的pH值及可滴定酸度、输液的渗透压、药物的化学毒性、机械性刺激等。本文对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进行概述,旨在对各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霞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146-148
<正>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2]。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小组干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通过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观察成立输液小组前后使用高浓度药物、化疗药物外渗发生静脉炎,留置针及PICC导管维护情况,观察输液小组的作用。结果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输液风险管理意识,化疗药物、高浓度药物外渗发生静脉炎上报意识增强,经外周静脉、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更加规范,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了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结论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能减少护理风险,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性静脉炎给予土豆片外敷的疗效.方法 临床工作中,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出现的356例因输注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外敷土豆片.结果 356例应用留置针输注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给予土豆片外敷后,静脉炎症状改善,留置针使用时间延长.结论 土豆片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效果明显,可有效地保护静脉,减轻护士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且使用方便,家属较认可.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现今医疗领域中治疗疾病最基本的方法,而静脉炎又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输液时间较长、药物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均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给我们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增添了不少麻烦。近些年来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如何防止静脉炎的发生进行研究,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外周静脉组,一组为深静脉置管组。在静脉炎的发生、输液时间、输液费用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外周静脉组发生静脉炎、输液时间和费用均高于深静脉组。结论在住院期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深静脉插管是非常必要的,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静脉输液安全和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和静脉输液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容莉  涂颖 《中国新医药》2004,3(2):112-11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消瘦、体胖、衰竭、水肿等现象较常见。由于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减弱、韧性差、治疗中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故经常出现渗漏性损伤,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输液反应等并发症,因此探索适合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兰巧 《医药世界》2009,11(7):310-31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妇科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妇科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小儿用24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成人20G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在需静脉输液治疗的妇科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机会。  相似文献   

20.
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输液静脉的红肿、疼痛和索条状改变.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溶液的pH值、渗透压、滴速、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针的管径和材料、病人情况、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等.溶液的pH值和输液的滴速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可以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另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输液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