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老年EH患者87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EH伴IR组41例和EH无IR组46例。应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IR程度,高分辨率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参数。结果 EH伴IR组患者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和体质量指数高于EH无IR组(P<0.05),而ISI低于EH无IR组(P<0.05)。EH伴IR组颈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EH无IR组(P<0.05),而颈动脉血流速度和颈动脉可变系数显著低于EH无IR组(P<0.05)。HOMA-IR与IMT、PI、RI呈正相关(r=0.36,0.31,0.33;P<0.01),与颈动脉可变系数、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28,-0.29;P<0.01)。结论老年EH伴IR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糖尿病组(DM)、糖耐量减低组(IGT)、高血压病组(EH),每组30例,比较4组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中糖代谢改变情况,血脂改变情况,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MS组患者空腹胰岛素(INS)、3hINS、HomaIR指数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S组患者HomaB高于DM组(P<0.05),但低于IGT组、EH组(P<0.05)。TG水平MS组高于EH组(P<0.05),HDL-C水平MS组低于EH组(P<0.05),LDL-C水平MS组与EH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MS组患者颈动脉内膜较DM组、IGT组肥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组患者在BMI、腰围、HomaIR指数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呈现明显的递增性,且与严重程度成正比,其他3组的递增性不如MS组明显。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与严重程度成正比;较单纯糖尿病、糖耐量减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许丽娃 《海南医学》2005,16(4):62-62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80例住院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 85例),高血压病组(EH,70例),糖尿病组(DM,25例)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与EH,DM组 比较,MS组患者颈动脉系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升高,颈总动脉内膜明显增(0.88±0.23比0.81±0.24,0.88±0.23比 0.73±0.28,p值均[0.05];MS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 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更严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将有助于心 血管病变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高血压患者218例,分为4组:老年女性组、非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非老年男性组。将老年女性分为单纯高血压亚组(EH亚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EH合并DM亚组)。所有病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颈动脉IMT异常的老年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方法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女性患者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非老年女性组比较,老年女性组IMT、FPG、血脂、BMI、HOMA-IR显著高于非老年女性组(P<0.05)。与EH亚组比较,EH合并DM亚组FPG、FINS、hs-CRP、IMT、HOMA-I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存在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单纯高血压组(EH)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103例,健康对照组92例,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IMT、FBG、血脂、BMI等指标,EH+DM组显著高于EH组(P〈0.05),EH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IMT显著增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2型糖尿病(172DM)患者左室肥厚(LVH)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对39例正常对照者,102例T2DM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T2DM LVH组),32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172DM IMT组),23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T2DM CAP组),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R)评价IR.结果:T2DM组、T2DM LVH组、T2DM IMT组、T2DM CAP组的HOM-IR均比对照组高(P<0.05),T2DM LVH组,T2DM IMT组,T2DM CAP组HOMA-IR比单纯T2DM组高(P<0.05),T2DM CAP组的HOMA-IR比T2DM IMT组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R对T2DM患者合并LVH、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志强  梁凌  庞振瑶  林芳  陈平 《广西医学》2004,26(4):498-500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正常对照组 10 0例 ,高血压病组 14 5例 ,2型糖尿病组 90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10 2例 ,测定空腹血糖 (FSG)、血胰岛素 (Fins)、血和尿的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微量白蛋白 (Alb) ,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测定颈动脉中 -内膜厚度 (IMT)、斑块的发生率 ,并根据Crouse方法计算斑块积分 ;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 ,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ISI、血和尿的β2 -MG、尿Alb、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LVMI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 <0 0 1) ;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ISI、IMT和斑块积分又较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高 (P <0 0 5 ) ;各组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 (IMT及斑块积分 )与年龄、体重指数、ISI、TG、LVMI及血和尿的 β2 -MG、尿Alb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 ,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 ,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心、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入选112例慢病门诊患者分为高血压组(EH组)38例、糖尿病组(DM组)36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3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 EH组、DM组、EH+DM组血浆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EH组、DM组、EH+DM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EH+DM组最高.(3) 与对照组比较EH组、DM组、EH+DM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增高(P<0.05),以EH+DM组最高.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动脉硬化进展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稳态模型评估(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3.12±15.35)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将其分为3组:IMT正常组(IMT〈1.0min)、IMT增厚组(1.0mm≤IMT≤1.2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2mm)。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匹配健康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均晨起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分析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的颈动脉1MT及HOMA—IR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即使IMT正常的T2DM患者的IMT及HOMA—IR值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HOMA.IR呈正相关(r=0.593,P〈0.01)。结论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程度与颈动脉IMT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表现的疾病,主要包括DM或糖耐量减低、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谢方面的异常,聚集了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1].有关单纯2型DM时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已有较多报道,但有关MS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研究报道国内仍较少.本研究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为早期干预治疗MS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与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肾损害的差异,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心脏左室重构及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Alb),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率,并根据Crouse方法计算斑块积分;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ISI、血尿β2-MG、尿Alb、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均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将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及斑块积分)与年龄、体重指数、ISI、TG、 LVMI及血和尿的β2-MG、尿Alb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时,靶器官损害更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年龄、肥胖及心脏左室重构、肾功能损害有关,其中胰岛素抵抗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83例高血压病(EH)患者及72例糖尿病(DM)患者的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并判断斑块的性质。结果:DM组比EH组斑块总面积增多,斑块性质严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均可导致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其中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性质比高血压患者更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及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69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糖尿病无斑块组(男17例,女15例)和糖尿病伴斑块组(男20例,女17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测定收缩压(SBP)、腰围(W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指标,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后,糖尿病无斑块组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66±0.22 ng/mL vs (0.46±0.12)ng/mL,P< 0.01],而糖尿病伴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无斑块组[(0.52±0.22)ng/mL vs (0.66±0.22)ng/mL,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与HOMA IR呈负相关(r=-0.276,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和vaspin水平是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aspin水平在初发T2DM人群中升高,血清vaspin水平下降可能与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D)和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P-EH)、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EH-HL)三组,并分组观察。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EH、EH-T、EH-HL三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多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以纤维硬斑、低回声软斑多见。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龄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前者在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参与影响作用。方法:选取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即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6例),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做彩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Crouse法计算斑块积分)。根据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糖曲线下面积(A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I),空腹血胰岛素/空腹血糖,AI/AG,斑块积分,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选取同龄30例正常血压者作为对照,应用单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观察ISI和斑块积分(PS)与各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P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5);EH组的IMT与A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4,P<0.05),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329,P<0.05);PS与FSI呈正相关(r值为0.308,P<0.05);IMT与SBP、FSI呈正相关(r值为0.444、0.352,P<0.05),IMT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425,P<0.05)。PS与SBP、FSI呈正相关(r值为0.293、0.381,P<0.05),PS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28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指数、收缩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较为密切,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94,0.002。收缩压、胰岛素与PS较为密切,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01,0.064。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程,即较单纯老年高血压病对颈动脉硬化损害更严重。胰岛素抵抗在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参与和促进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DM)、高血压(E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声像图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单纯EH患者34例、DM患者37例、DM合并EH患者36例、对照组37例,分为检查组和对照组,进行颈总动脉(CCA)血流速度、内径宽度、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检测。结果 DM合并高血压患者均较对照组IMT增厚,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升高(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可用于DM、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EH)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I)、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患者75例,DM患者73例,EH+DM患者75例,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上述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LEP、ADI,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心脏彩色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心脏指数(LVMI).结果 EH+DM组血清LEP水平及HOMA-IR显著高于EH组、DM组及对照组,而血清ADI水平显著低于EH组、DM组及对照组.EH+DM组左右IMT、斑块积分、LVMI高于EH、DM组,且左右IMT、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H+DM患者心血管重构与LEP升高、IR升高以及ADI降低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6例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其中糖尿病组46例,对照组40例。糖尿病组又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组(DM1组)2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2组)23例。对照组为健康人。分别测量各组颈总动脉干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 IMT)以及各种斑块。结果(1)DM1组和DM2组的CCA-IMT和B IMT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2)DM2组的CCA-IMT和B IMT高于DM1组(均P<0.05),斑块检出率亦高于DM1组。结论高频超声评价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